首頁> 其他類型> 一統秦天> 二、沉重的徭役

二、沉重的徭役

2024-09-29 11:36:13 作者: 姜若木

  大興土木的營建工程,這可能是帝王們共同的「嗜好」,而秦始皇在這方面更是極盡其能事。

  早在統一戰爭還在進行的過程中,秦始皇就在咸陽大造宮殿。每當剿滅一國,他就派人到該國去摹繪那裡的宮殿建築,然後依照其式樣,在咸陽附近的北阪築起同樣的宮殿。據歷史記載,這個建築群的規模很大,有各具特色的宮殿、樓閣一百四十五座。《史記·秦始皇本紀》說,這些宮殿南靠近渭河,從雍門向東至涇河、渭河的匯合處,殿室之間有天橋和環行的長廊相互連接。可見其工程之浩大。秦始皇又命令將從諸侯國所得到的美人、鐘鼓,都安置在這些宮殿中。據《三輔》載,那裡有「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沖於天」。北阪仿佛變成了東方各國建築的博覽會,東方美女的展示地。

  統一六國後,秦始皇的享樂欲望和好大喜功的心理急劇膨脹。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濫用民力,勞民傷財地興建了許多浩大的工程。

  在平定六國的次年,他下令在渭南建造信宮。信宮後改為「權廟」,以象徵天權的所在。

  同年,下令修馳道。又修築「甬道」,連接權廟和咸陽。所謂「甬道」,就是在道路兩側築起高牆,專供秦始皇從中行走,不讓路人瞧見。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修直道。

  同年,秦始皇又以「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為由,在渭南上林苑營建「朝宮」。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先修建前殿阿房,東西長五百步,南北寬五十丈,宮殿裡可以坐上萬人。殿前樹立有五丈高的大旗,宮前立十二個巨大的銅人,各重二十四萬斤,都是收繳民間兵器銷毀改鑄而成,還用磁石做大門,以防有人攜帶暗器入宮。

  按照朝宮建築群的營建規劃,在前殿阿房宮周圍,建有大小樓台亭閣相環繞。修建一條閣道,從阿房宮直達南山,在南山之巔再造宮闕。這一構想,可能與秦始皇想便於和天上神仙溝通有關。還要築一條「復道」,即在樓閣之間架設空中通道。還準備跨越渭河將阿房宮與咸陽連起來。

  如此龐大的工程,沒能在秦始皇生前完工,秦始皇甚至未及予以正式命名。後世根據其前殿叫阿房,就稱之為阿房宮。由此,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寫道: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現知秦始皇時營造的宮殿還有興樂宮、梁山宮等。當時可供秦始皇享用的宮殿,關中有三百座,關外有四百座,咸陽附近的宮殿都以「復道甬道相連」,秦始皇可以隨意地行幸、遊樂。

  除以上所及,秦始皇興建的龐大工程還有驪山秦始皇陵墓和長城。

  驪山秦始皇陵的規模,據現代考古工作者估計,僅陵園中的封土、內外城牆、四大俑坑和防洪水堤等的土方量,就不少於1317.7萬立方米,在當時的條件下需要十萬人干一年才可能完工。而驪山陵的石料,采自渭河北面的甘泉山。當時流傳著這樣的民謠:「運石甘泉口,渭水不為流,千人唱,萬人鈞……」

  可見其工程之浩大,人力耗費之巨。據說,修建驪山墓和造阿房宮所使用的勞動力達七十萬人(一說各七十萬人),修建長城的勞動力達三十萬人(一說四十萬人)。《劍橋中國秦漢史》曾對修建長城的難度和動用人力的數目作過一番評論。這些話有助於我們加深了解秦始皇是如何勞民傷財的。茲摘錄如下:

  「……不管長城究竟有多長,似乎可以確定地說,建造這樣一種連綿延伸的防禦工程,其後勤供應一定遠遠大於建造一座金字塔或其他固定的紀念性建築物的後勤供應。因為隨著長城的延伸,築城活動的中心經常在變化,供應線也變得更長。此外,城牆不像正在修建的道路,它本身是依靠很不完善的運輸材料手段。就長城而言,由於它越過的漫長山脈和半沙漠地帶,以及這些地區稀少的人口和冬季的酷寒氣候,條件就變得特別困難。」

  今天,長城和驪山秦始皇陵都已作為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蹟為人傳頌。

  可是,千萬別忘了,這些工程是用多少百姓的生命和血汗換來的。

  古代國家都強制人民承擔一定的無償勞動,此稱為徭役。《漢書·食貨志》說,秦時徭役,「三十倍於古」。這話並不誇張,從秦王朝在不長的時間裡就興建了一系列大規模的工程看,其徵發的徭役是極其繁重的。

  據一些研究者估算,秦王朝徵發徭役與兵差所使用的民力,總數在三百萬人以上。這對當時生產力還不十分發達、人口只有兩三千萬的國家來說,是一個相當沉重的負擔,幾乎是不到十個人就有一個人去服勞役。若扣除老人、小孩和女人,簡直可以說大部分的壯年男丁都被抽去服了勞役!秦始皇濫發徭役而置正常的生產、生活於不顧,在歷史上實屬罕見。

  當時人們負擔的徭役不僅重,而且受到的待遇極差。服役者往往過著非人的生活,像牛馬一樣地被驅使著。清人楊廷烈所著的《房縣誌》中有這樣一則記載:

  房縣有一種全身長毛的「毛人」,他們是當年為逃避秦始皇築長城勞役而躲入深山老林的民夫的後代。由於在森林裡生活、繁衍了千百年,所以他們全身都長出了毛。當有人遇見毛人時,毛人會先發問:「長城築完了沒有?秦始皇還在麼?」如果那人回答:「長城還沒修完,秦始皇還在!」毛人會嚇得立刻掉頭就跑。

  這當然只能視為一個傳說。然而歷史上如果沒有那樣殘酷的現實,它也就不會出現。當時殘酷的現實,嚇得老百姓不敢正常地生兒育女,以免使下一輩人再受痛苦。一首秦代的民歌唱道:生男千萬不要養育,

  生女要用糊粥喂,

  不見那長城下,

  屍骸相連作支柱……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