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兼併戰爭變為統一戰爭
2024-09-29 11:35:39
作者: 姜若木
秦奪九鼎,東方諸侯國競相到秦祝賀。不管是發自內心,還是為形勢所迫無可奈何,都反映出以秦代周已成為日趨明朗的天下大勢。但大勢歸大勢,東方諸侯國仍要為自己的生存而抗爭。同時秦國又不修仁政,只一味地以武力野蠻強攻,這樣有誰會真心歸服呢?
在九鼎遷秦以後的十三年時間裡,東方國家為了抵抗秦國咄咄逼人的東進之勢,曾兩度組織大規模的聯軍,合縱抗秦。秦莊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由魏國的信陵君發起,趙、韓、魏、燕、楚五國聯合攻秦。五國聯軍打敗秦將蒙驁,並追至函谷關而還。公元前241年,趙、魏、燕、楚、韓再次聯手,由楚國的春申君任指揮,聲勢浩大的五國聯軍一直打到函谷關前。然後,由趙將龐煖為先鋒,率領精銳部隊,深入到秦國腹地。
然而,當龐煖率領的先鋒部隊打到蕞邑(今陝西臨潼北)時,遇到了秦軍大舉反攻,奮勇衝殺,聯軍支撐不住,倉皇而逃,全線崩潰。自此以後,東方諸國再也無力聯合攻秦了。由此,秦國在戰國後期的整個戰局中,確立了優勢與主動的地位。
秦王嬴政親政後,聽取李斯進獻的滅六國建議,開始規劃統一中國的大業。其總的戰略方針是:由近及遠,集中力量,各個擊破。先北取趙,中取魏,南攻韓,然後再取燕、楚,最後取齊國。
秦王政首先選擇的攻擊目標為趙國。因為趙國的實力在六國中最強,是秦國走上統一道路的最大障礙。當時,北方的匈奴不斷向中原入侵,為了御守,趙國需花費很大的力量去修築長城。此時燕國又趁機向趙國進攻,兩國之間矛盾很大。秦國瞅准了時機,向趙國發起攻勢。
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秦將王翦率軍順利地攻取了趙國的閼與(今山西和順)、橑陽(今山西左權)。秦將桓齕、楊端和又攻占了趙的河間六城(在今河北、山東間)以及鄴(今河北磁縣東)、安陽(今河南安陽)。此時,趙國的軍隊正在龐煖的率領下向燕進軍,他們雖然掠取了一部分土地,但趙國的上黨郡和河間地區卻完全被秦占領。第二年,桓齕又攻取了趙國的平陽、武城(今山東夏津西北),斬趙軍首級十萬。
不過,趙國還沒有到不堪一擊的地步。公元前233年秦將桓齕率兵深入趙國後方試圖包圍邯鄲時,趙國從北方邊防調回防禦匈奴的大將李牧進行抵抗。秦趙雙方在肥(今河北藁城西南)展開激戰,結果趙軍大勝,秦軍慘敗,桓齕畏罪逃奔到燕國。次年,秦軍又是分兩路大舉攻趙,再次被李牧擊退。
請記住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秦國在用主力進攻趙國的同時,對韓國採取了扶植親秦勢力以逐步瓦解的策略。公元前231年,韓國南陽郡代理郡守騰,向秦國獻出了他管轄的屬地。騰隨後被秦王政任命為內史,後又派他率軍攻韓。騰對韓國了如指掌,因此進展很順利,在公元前230年就俘獲了韓王安,韓國滅亡。
公元前231年,魏國迫於秦國的強大勢力,主動向秦獻出麗邑,以求緩兵。這時,秦王政正調集兵力準備向趙國發起總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於是接受了獻地。這使得魏國又維持了數年殘局。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利用趙國發生大地震和大災荒的機會,又派王翦領兵攻趙。趙國派李牧、司馬尚率兵抵禦,雙方相持了一年。在緊要關頭,秦國使出離間計,王翦用重金收買趙王的寵臣郭開,要他散布李牧、司馬尚企圖謀反的謠言。趙王輕信謠言,派人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敵當前的形勢下拒不交出兵權,趙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並處死了他,同時又殺掉了司馬尚。此後,秦軍便如入無人之境,攻城略地,痛擊趙軍。公元前228年,秦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這座名城終於落入秦國之手。不久,出逃的趙王遷被迫獻出趙國的地圖降秦,趙國滅亡。
在滅趙的過程中,秦國大軍已兵臨燕國邊境。燕國君臣將士惶惶不安,無計可施。最後,燕太子丹想出了孤注一擲的暗殺計劃。
秦始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