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一統秦天> 四、合縱的遺憾

四、合縱的遺憾

2024-09-29 11:34:22 作者: 姜若木

  戰國時期發生的大的合縱,除了上面提到的幾次,還有公元前298年齊國發動的齊、魏、韓三國攻秦;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統率的燕、秦、韓、趙、魏五國攻齊;公元前257年趙、魏、楚解邯鄲之圍的三國抗秦;公元前247年魏國信陵君無忌率領的趙、魏、韓、楚、燕五國攻秦;公元前247年趙將龐煖指揮的趙、魏、韓、楚、燕五國攻秦。另外,只有倡議而沒有組織的就更多了。這些合縱,除了燕將樂毅指揮的五國攻齊,掠取了齊國70餘城,導致齊國幾乎亡國外,其餘對秦的合縱,不是歸於失敗,就是收效不大。從總體以及最後的結局看,合縱抗秦都是失敗的。

  合縱的失敗,既有來自「合縱」本身的不足,也有來自參與國之間的不講信義,缺乏真誠的合作,以及對秦懷有僥倖心理,企圖苟且偷安等因素。

  從上面我們截取的幾個歷史片段中可以看出,縱橫家既非政治家又非學者,而是當時奔走於各諸侯國的一些政客。他們的主張或縱或橫,有的時縱時橫。這些人善於辭令和權術手腕,遊說於各國君主,配合著複雜激烈的兼併戰爭,開展縱橫捭闔的政治、外交活動,從中謀取功名利祿。縱橫家中不乏風雲際會、聲震一時的人物,如張儀、公孫衍、蘇秦等,他們的主張,或適應了諸侯國圖生存、求發展的需要,或利用迎合了諸侯國間複雜、微妙的關係,以及諸侯國君主們因此而產生的各種心理,所以頗能激起反響,甚至激起滔天巨浪。但他們的缺陷是相當明顯的,如:過於重視依靠外力,過分誇大計謀策略的作用,而不是從改革政治、經濟入手來謀求富國強兵,缺乏長遠的眼光而只求一時一地之功效。所以,縱橫家所策動的合縱連橫,僅僅是一些「陰謀加陽謀」而已。合縱抗秦之所以最終失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合縱中各參加國之間的不講信義、缺乏真誠合作的特點也是很明顯的。例如公元前287年五國攻秦的行動,表面上看,各國行動一致,聯軍很順利地就集合起來。然而,韓、趙、魏、燕、齊五個國家其實都各有打算,所以貌合神離,以致意見分歧,猶豫不決,軍隊長期停滯不前,最後未與秦軍有大規模的接觸,就不得不散夥了。而齊軍在回國的途中,還乘機去占宋國的便宜,奪得一部分土地。

  合縱之外,山東(崤山以東)六國互相傾軋、苟且偷安的情況就更多了。比如,宋國曾數次幫助秦國攻齊;魏國也曾與秦國聯合一起討伐韓國;燕國利用趙國壯年大多死於長平之戰而遺孤還未長大的機會,兩次派兵大舉攻趙。這些戰爭使山東各國互相掠殺,自己削弱自己,從而為秦國的東進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便利。

  楚國銅龍節圖 當然,山東各國並不是所有人都是昏昏然的。如公元前263年魏、秦聯袂伐韓,信陵君無忌就對魏王提出:「秦國不是沒有欲望的國家,韓亡之後,非攻魏不可。」後來秦國果然攻魏,這時正仕於魏的陳軫代表三晉勸說齊王出兵,他對齊王一針見血地說:「能夠危害山東各國的是秦國,現在山東各國卻如此不斷地相互攻伐、削弱,使得秦國得天下不用出力,『烹』天下不用出『薪』。山東各國多麼愚笨啊!」

  此外,對秦國卑躬屈膝,對東方鄰國見死不救,也無疑是「助」秦擴張。以齊國為例。齊國在齊王建在位(公元前264—公元前221年)的幾十年裡,奉行「事秦謹」(謹慎地侍奉秦國)的方針,眼見東方國家受秦國攻伐處於危難而不救。如秦、趙長平之戰期間,趙軍被圍,在最危急的關頭,趙國向齊國求救,卻遭齊王拒絕。有大臣勸說齊王應該緊急支援,並提醒齊王,齊國和趙國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可齊王就是不肯。齊王建的膽小和蠢笨,惹得一千多年後的宋代大文豪蘇洵大發感嘆:「齊國與秦國結好而不幫助五國,等到五國衰敗,齊國也就不免要衰敗啊!」

  如果說蘇洵的感嘆是事後諸葛亮,那麼當時的子順和蘇代就是當之無愧的預言家了。長平之戰結束後,孔子六世孫子順就說:「現在山東國家疲憊不堪,三晉對秦割地以求安,如果照此下去,不出二十年,就將是秦國的天下了。」

  蘇代則在趙國攻打燕國時,對趙王講了一個預言性質的寓言故事。

  他說,他路過易水的時候,看到一隻蚌在曬太陽,一隻鷸偷偷地過來咬住蚌肉,蚌則又鉗住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蚌就得死。」蚌回答說:「我今天不放,明天不放,你鷸就會死。」就在鷸、蚌相爭之際,漁翁來了,將鷸、蚌一起抓住了。蘇代最後對趙王說:「今天趙國還要攻打燕國,臣恐怕強秦就要做那漁翁了!」

  其實,秦國是十分害怕合縱的。公元前298年,齊、韓、魏合縱攻秦,一度進入函谷關,秦王為了保住咸陽,只得割地求和。有一次秦王和大臣頓弱談話,頓弱提議秦王用重金收買韓、魏權臣。秦王說拿不出重金,頓弱就語重心長地講:「天下不是太平無事的,合縱如果成功,就將是楚國的天下了。」秦王於是派人攜重金至韓、魏等國,進行拉攏、收買活動。一直到戰國末期,秦國已占據了壓倒一切的優勢,秦將尉繚還對秦王說:「臣只害怕諸侯合縱。」秦懼怕合縱的心理,荀子看得很透,他曾說:「秦國時時憂慮恐懼天下聯合起來對付自己!」

  戰國弩構成示意圖

  因此,秦國對山東六國的合縱,極力採取分化瓦解的政策。這既有像張儀以商於六百里之地引誘楚國與齊國絕交這樣的騙局,又有直接以金錢開路的簡單收買法。

  有一次,一群主張各國聯合起來對付秦國的遊說之士,集中到趙國的首都邯鄲,鼓吹合縱。秦昭王聞知,馬上派唐雎帶五千金,在距邯鄲不遠的武安大會賓客。唐雎對外界宣布說:「這些金子專門賞給有功於秦的人,誰圖謀攻秦就得不到金子,能得到金子的將如兄弟般看待。」

  消息一傳出,這群遊說之士紛紛趕到武安,設法向秦表功,爭著領賞。鼓吹合縱的事也就這樣被瓦解了。

  宋代史學家司馬光曾評價說:「合縱是六國的利益所在,如果六國能夠講信義,則秦國雖強大,六國也不至於滅亡。」

  確實,如果山東六國合縱有效,將給秦國以極大的威攝。山東各國的力量合在一起,遠比秦國大得多。正如《戰國策·趙集》中所說:「山東諸侯的土地,五倍於秦國,山東諸侯的兵士,十倍於秦國。」

  然而,諸侯的合縱竟然失敗了,這就是合縱的遺憾,留給歷史的將是無盡的思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