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2024-09-29 11:32:45
作者: 姜若木
一、魏國的興衰
魏國從魏文侯時期就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到魏惠王時期到達鼎盛。也同樣是在魏惠王統治時,魏國開始走向衰落。而魏國這一時期的興衰,似乎又全都集中到了龐涓與孫臏,這兩位鬼谷子的高徒身上。
龐涓是魏國人,傳說他與軍事家孫臏都是一代奇人鬼谷子的學生。魏惠王時期,龐涓被拜為大將軍。魏軍在龐涓的統率下先後擊敗了衛、宋、齊等國,使魏國成為中原霸主。但龐涓是一個有才無德的人,他最大的缺點就是嫉賢妒能。孫臏的才能在龐涓之上,魏惠王聽說孫臏有大才,又是龐涓的同窗,就讓龐涓請孫臏來魏。迫於魏惠王的壓力,龐涓只好給孫臏寫了邀請信。孫臏收到龐涓的信後,以為龐涓顧念同窗友誼,很高興地接受了邀請,到了魏國。孫臏雖然在軍事上才華橫溢,但在政治上卻缺少頭腦,不懂得見機行事、明哲保身,反是個鋒芒外現的人。
孫臏到達魏國不久,就被魏惠王看中了。魏惠王要拜孫臏為副軍師,跟龐涓一同執掌魏國兵權。龐涓連忙勸魏惠王說:「孫臏是我的兄長,才能又高於我。我怎麼能讓他在我手下做事呢?不如暫且委屈他為客卿,等兄長立了戰功,有了威望,我情願做他的副手。」魏惠王聽後,認為說得有道理,就拜孫臏為客卿。在當時客卿的地位要高於國相,卻沒有實際權力。孫臏受到魏惠王的賞識,引起了龐涓的妒恨。龐涓嘴上對孫臏百般推崇,實際上卻擔心孫臏會奪走自己的地位,已經起了歹念。
孫臏剛到魏國的時候,魏惠王曾向龐涓詢問孫臏的才能,龐涓回答說:「孫臏是孫武子的後代,只有他知道十三篇兵法的秘訣。可他的本家在齊國,就怕他有二心。」
魏惠王聽後不以為然地說:「我國的吳起、公叔痤,哪一個是本國人呢?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發揮出自己的才幹啊!」龐涓聽了這話,就更為自己的地位擔心,更加嫉恨孫臏了。
大概半年後的一天,孫臏收到了一封由他的叔伯哥哥孫平和孫卓寫來的信。原來當年齊國內亂,孫氏家族被迫逃亡國外,各奔東西,互相間都走散了。這封來信的大意是:齊國新君即位,正把舊日的臣下召回,他們準備回去,也叫孫臏一同回國,好重振家業。孫臏讀後,思念家國,流下了眼淚,就回信通知兩個叔伯哥哥,自己已經在魏國做了客卿,不能回去。信寫好後交給來人帶回,沒想到在半路上被魏國軍士截獲,呈獻給了魏惠王。
魏惠王看過信後,立即找來龐涓商議。龐涓見機會來了,馬上對魏惠王說:「誰能忘記自己的父母之邦呢?可要是他回到齊國,幫助齊國振興,對我們就太不利了。我先去勸勸他,萬一他不乾的話,大王就交給我去處理吧!」可龐涓見到孫臏後,卻說自己已經從士兵截獲的信件中知道了他的事情,願意幫助孫臏回國看看家人。孫臏聽後很受感動,第二天就上書請假回國,祭奠先祖。魏惠王以為孫臏已有心背叛魏國,就把截獲的信件扔到了孫臏面前,罵他私通齊國。叫人將孫臏拿下,交給龐涓,孫臏臉上被刺字,並被剜去了膝蓋,從此成了瘸子,被龐涓關押了起來。
數年後,齊威王派使臣到魏國訪問,知道了孫臏的事情,就偷偷地將孫臏帶回了齊國。孫臏回到齊國後得到了齊國重臣田忌的賞識,他的才能因而得以重新施展。
楚莊王是「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齊威王則是一連九年都毫無作為,將國家政事全都委託給卿大夫處理。在這九年當中,齊威王元年,韓、魏、趙三家趁齊國發喪,攻齊國靈丘;齊威王六年,魯軍在吳起的率領下與齊軍大戰,攻入陽關;同年,晉軍伐齊,攻至博陵;齊威王七年,衛軍伐齊,占領齊國薛陵;齊威王九年,趙國攻齊,又占領了齊國的甄。在這種局勢動盪的情況下,齊威王也真沉得住氣,終日沉迷酒色,「不飛」也「不鳴」。
到了齊威王九年,這隻看似昏聵的老虎終於發威了。他把即墨大夫和阿大夫找來,先對即墨大夫說:「自從你到了即墨,天天都有人告你,我就派人上即墨去調查。他們到了那邊,看到荒地得到開墾,莊稼綠油油的,百姓都能安居樂業,官府內沒有積壓的事情需要處理,東方邊地一派祥和,這都是你的功勞啊!」說完齊威王重賞了即墨大夫。
然後,齊威王又對阿大夫說:「自從你到了阿城,我身邊天天都有人誇獎你,我也派人到阿城去調查了。可去的人回來說,在阿地的莊稼地里長滿了野草,百姓們生活貧苦。過去趙國攻甄的時候,你不能救。衛國奪取薛陵的時候,你又不知道。你只知道用錢財去收買我的左右,今天留你還做什麼?」說完就下令將阿大夫和那些平日裡接受阿大夫賄賂的人,都扔到被燒得沸騰的大鍋里給煮了。隨後齊威王發兵,攻擊趙、衛,在濁澤擊敗了前來救援的魏國軍隊,並圍住了魏惠王,迫使魏惠王獻出了觀地求和,趙人也歸還了侵占齊國的土地。齊國由此聲威大震,天下各國二十多年都不敢再進攻齊國。
公元前354年,趙國攻衛。魏惠王知道後,令龐涓率領魏、宋、衛三國聯軍圍攻趙都邯鄲。趙國迫於無奈,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接到趙國的求救後有些猶豫。他問左右大臣,是否應該救趙。因為趙國進攻過齊國,就是不去救援也在情理之中。開始,齊相成侯騶忌並不同意出兵救趙。而這一時期,騶忌與田忌正好有矛盾。齊大夫公孫閱就給騶忌出主意說:「成侯為什麼不提出伐魏呢?那樣田忌一定為將。戰勝的話有功,這也是成侯你的深謀遠慮;戰敗的話,田忌不是在陣前戰死,就是敗北逃回,那時候他的命就在成侯你的掌握之中了。」騶忌聽後改變了先前的主張,同意齊國出兵。
公元前353年,齊威王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採用孫臏「圍魏救趙」的計策,在桂陵擊敗魏軍。這時秦國正用商鞅變法,國力開始強盛,見有機可乘,秦國就出兵攻魏,攻取了魏國舊都安邑。公元前342年,魏國進攻韓國,齊國又一次出面干預,仍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攻魏。孫臏率齊軍直攻魏都大梁,引誘魏軍遠道回救。
齊軍進入魏地後,孫臏巧施「減灶誘敵」計,逐日減少營地的軍灶數目,三天內就將灶數從十萬減到了兩萬。龐涓這時已經經過精心準備,誓要報桂陵戰敗的恥辱。他過於自信,認為齊軍膽怯,已有大量士兵逃亡。為儘快消滅孫臏,龐涓率領魏軍精銳部隊日夜兼程,輕裝追擊孫臏。
魏軍行到馬陵時已是深夜,龐涓就下令軍隊安營。這時哨兵回報說:「發現一棵大樹上刻有字跡。」龐涓聽後,立刻走到樹下,點亮火把,親自察看。只見大樹上面寫著:「龐涓死在此樹下」。龐涓一看,立刻知道自己中計,可是為時已晚。四處早已埋伏好的齊軍就以龐涓點燃的火把為號,一時間亂箭齊發,喊殺聲震天,魏軍遭到突然的襲擊,幾乎全軍覆沒。
龐涓也在那棵大樹下自刎。臨死前龐涓氣憤地說:「這次倒是成全了這小子!」
孫臏因馬陵一戰成名,回到齊國後隱居不出。而魏國則因馬陵一戰元氣大傷,在隨後的幾年裡,又接連被秦、趙、齊三國夾擊,國力被不斷消耗。魏國從此衰落,在戰國後來的一百多年裡,再也沒能復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