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他還沒想好
2024-09-29 07:54:44
作者: 矽山
司馬無辰坐在諾大的案幾前,咬牙說道,「朕早該防著的,司馬燁玩弄人心,挑唆他叛變。」
趙恆在軍機書信中已知曉司馬燁蠱惑太子叛變的消息,除了扼腕痛心,他現在最擔心的反倒是司馬無辰。
「司馬燁這老賊忘恩負義,陰險狡詐實則與禽獸無異。不為孟萍,為百姓我也定將他生擒活剮。其實您在京都城書信跟我通策略禦敵並不是不可,您身上毒素一日未解,御駕親征始終不是良策.........」
司馬無辰擺了下手,示意他廢話少說的意思。
趙恆只好就收了口,其實哪會不知道他御駕親征除了要教訓自己的兒子,另外還懷揣私心,想找回那個逃離他身邊的人。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哎,真是作孽。人家說自古紅顏多禍水,沒想到太子那孩子真的為了個女人,做出如此膽大妄為的事。
前程是毀了。毀了也就毀了,最令人心痛的就是最後司馬燁垮台,他不知要如何收場自處才好。
萬歲爺心中的謀略,豈是太子去告個密就能破的?那他大啟開國皇帝的威名豈不是白叫的?
終究還是太稚嫩了。
果然,司馬無辰鋪開地勢圖,指節指向南嶺,後又移到雲州城外一處對岸。
用筆圈出。
「這是平江下游一處窄道。此處聽說已經築了江堤。」
趙恆一怔,忙道,「是築了江堤的,聽聞這裡的百姓說平江常年有水汛的危險,每年泛洪澇,底下最遭殃的便是南嶺城內的百姓首當其衝。後來便命人在這窄道處築堤,這些年才太平了許多。」
司馬無辰連頭也沒有抬,又在南嶺後方一處高勢畫了個圈。
「此處又是哪裡?」
趙恆隱約間似有間懂他的意思,忙湊近用指節也跟著在那個圈中點了點道,「這亂霞山是南嶺後山,以往發了洪澇,百姓就跑到山上躲水澇去。」
「陛下,您要做什麼?該不會是........」趙恆有些激動。
「掘堤,淹城。」司馬無辰冷冷說道。
「這是最簡單的方法,既然司馬燁想守著南嶺不動,朕就讓他守也守不動。」
趙恆當即一拍大腿,「嘖,妙啊。掘堤淹城,咱們把消息提早放出去,那些百姓和兵卒誰還敢守城啊?都跑亂霞山上去躲洪水,到時臣再率乘幾艘小舟過去,直接就破了南嶺城門。」
趙恆倒吸了口涼氣,「嘶——到時城門一破,看司馬燁能躲哪去!這估計是我戎馬一生以來,破城破得最輕鬆的一戰會不會?」
御駕親征可不是開玩笑的,一下就把局勢又給拿捏住了。
原先是打算讓著司馬燁的人馬去到通州後,直接引到噬山峽再一舉取巧投亂石和射箭給他重創。
自從計劃被司馬鐸告密後,整個局面就變得侷促了起來,畢竟論南嶺這邊的兵馬還是司馬鐸的占據優勢。
趙恆本以為打場硬戰和屠殺是在所難免了,要想拿下強行拿下南嶺並非易事,到時又免不了百姓跟著遭殃。沒想到司馬無辰能想出這麼個好計,直接四兩撥千斤就能破開南嶺的城門。
能不見血傷民破城門,對於行軍打戰的人來說還是對百姓來說,都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實在是妙啊。他連拍大腿好幾下後,見司馬無辰冷著張臉沒回他,又試探著說道,「這主意好是好,不過.......萬歲爺,冬意也在那裡面.......」
「住口!」
「還有那出逃的恩燃姑娘也.........」
「住口!」司馬無辰又重複了一聲,明顯已經氣血沸騰。
「好好好.......」趙恆自知自己踩著老虎尾巴了,連連擺手,「那什麼,臣這就下去命人趕出幾艘小舟出來。萬歲爺舟車勞頓,先歇息會。」
趙恆走後,司馬無辰又就著地勢圖研究了一番,直至夜深人靜之時,才熄了燈。
趙恆說的話,他自然早已想到。即便司馬鐸叛變,上官恩燃私逃,在這樣清澈夜晚他若是起心動念說自己沒考慮過他們,又似乎是不成立的。
他自然是有想到這兩個人是否會被司馬燁棄掉在洪水之中。
但這主意又是他想出來能讓南嶺百姓避免陷入兵荒馬亂的戰事中,最簡單明了的捷徑。
戰事一旦揭起,見刀見血在所難免。對於一個帝王來說,別說棄掉兩個人了,就是棄掉兩萬人,睜眼閉眼之間也就該棄時就得棄。
手中握了刀的人,就得擔得起砍和被砍。
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棄了這兩個人,他的大啟皇帝照樣當得風生水起,不落纖毫塵灰。
但對於他自己來說,躺在榻上他卻輾轉難眠,心口處翻攪的隱痛攪亂得他心生煩悶。
事情要是能不要這麼做,他肯定不會把事做到這麼絕。
太子這輩子的污點已經抹不去,皇后在翊坤宮裡日日誦經念佛,也無法改變他已經蒙塵的事實。等戰事一過,他若是還心有悔念,或許將他安放到偏遠的地方是最好的安排。
至於被他執意捲入這場紛爭的女人..........司馬無辰閉上了眼睛,他還沒想好怎麼處置........
·
戰事很快就呈現一邊倒局面。
自從趙恆命人將平河要挖堤泄洪的消息放出去之後,南嶺城內早就人心惶惶。
百姓本就對司馬燁放著南嶺安穩的日子於不顧十分痛恨,一聽要泄洪,連夜就上城後的亂霞山躲難去。
先是百姓棄城,沒過幾日,那些守城的兵卒也逃了大半,人人都怕大啟皇帝真的泄了洪水。
到時城是可定守不住的,不是被淹死就是被殺死。
人心就這樣渙散成一盤散沙。
司馬燁下了死令,誰棄城誰當場就法。即便這樣,逃跑的人還是很多。以至於後來這條死令形同虛設,大勢已去,誰也顧不上什麼太子什麼藩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