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界的恐懼,讓懦弱有了合理的舒適區
2024-09-28 18:39:11
作者: 李世強
內心怯懦者因為對外界心存恐懼,所以總喜歡躲在沒有壓力的舒適區里生活,這種做法會讓人喪失證明自己的機會,也不利於其擺脫怯懦的個性。對此,要想改變對自我的看法,我們就必須去嘗試,勇敢地走出「舒適區」,在行動中漸漸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
我妹妹李娜今年二十四歲,剛大學畢業。在大學時,她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開朗大方的人,社交恐懼這輩子應該與她無關。可沒想到,畢業參加工作後,她就不敢再說這樣的「大話」了。
我妹妹被一家外資企業的企劃部錄用,工作沒幾個月,就得知公司要開年會,而且外方大老闆及七位董事都將飛到北京來參加年會。
我妹妹心情異常激動,因為「接近總裁」的機會終於要來了!可是,在興奮過後,她又不免覺得 「心慌」,畢竟是自己第一次遇到這麼大的場合,過去在學校的那些「演講比賽」「聯歡會主持人」的經歷,到了現在都沒有什麼參考價值了。
她急忙請教資深同事,問他們在年會上該如何裝扮。但不知怕「撞衫」還是別的什麼原因,沒有人肯透露自己準備在年會上穿什麼衣服。
那天到了會場,我妹妹一看,穿衣打扮最「老土」的就是她和另三位新人。整個會場大廳處處衣香鬢影,人人打扮得華貴時髦。這樣的場面使她們四個人頭昏腦漲。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和外方董事打招呼了,就是待在大廳里都全身不自在。她們只有躲在角落裡拼命灌飲料,不時去洗手間透透氣,以此來逃避「無所不在」的壓力。
突破心理舒適區,克服冒險的恐懼感,是逐漸讓我們強大和成熟起來的根本。其實對於我妹妹來說,只要事先將無用的「雜念」從頭腦中驅除,再勇敢地站出來,將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現出來就可以了。
卡耐基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積極的行動都不敢嘗試更糟糕的事了。」的確,沒有變革,就沒有進步。試著跳出舒適區,勇敢地做一次冒險家,也許一次小小的改變,就能像星星之火一樣,很快發展成燎原之勢,甚至徹底逆轉你的整個人生。
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年輕時窮困潦倒,迫切需要一份工作。為了謀生,他浪跡巴黎,希望父親的朋友能夠幫忙為自己謀一份差事。
父親的朋友想知道他都擅長些什麼,便問他:「你精通數學嗎?」大仲馬立即搖了搖頭。
父親的朋友知道理科非他的強項,又換了個問題:「那麼你通曉歷史和地理嗎?」大仲馬又搖了搖頭。
「那麼法律知識你總該懂些吧?」父親的朋友又問。大仲馬還是搖頭。
父親的朋友不死心,接連發問。大仲馬羞愧地說自己什麼都不會,一無所長,說完就窘迫地低下了頭。
父親的朋友見這位青年對自己的評價竟是毫無優點,也實在想不出什麼能幫助他的辦法,就讓他把住址寫下來,以便日後聯繫。
大仲馬寫完住址後轉身欲走,父親的朋友卻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驚叫起來:「你的字寫得很漂亮啊!這就是你最大的優點啊!你不該隨便找一份餬口的工作。年輕人,你將來一定會有一番作為的。」
大仲馬大受鼓舞,開始嘗試寫小說。數年後,他終於寫出多部享譽全球的優秀作品,成為法國家喻戶曉的著名作家。
自卑的大仲馬認為自己沒有一點長處,最初的目標僅僅是找一份能夠餬口的工作,因為這樣他就能躲在心理舒適區里安靜地生活,這種心理狀態和眾多自卑者是完全一致的:胸無大志、小富即安,找一份難度不大的工作,勉強維持生活就完全滿足了。假如大仲馬當初沒有在父親朋友的鼓勵下突破心理舒適區,那麼世上就少了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多了一位被自卑折磨一生的失敗者。大仲馬最初嘗試寫作時,也必然承受過巨大壓力,但是他在跌跌撞撞中走出來了,闖開了一條全新的道路,成功了。
《阿甘正傳》里有這樣一句經典台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個吃到的是什麼味道。」人生確實充滿了不確定性,只有勇於體驗,方能解其中味,也方能戰勝自卑帶來的恐懼感,成為真正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