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人的批評和嘲笑,何嘗不是前進的動力
2024-09-28 18:38:40
作者: 李世強
愛攀比的人總是很在乎他人的看法,因此什麼事都想做到比別人高一塊,讓別人高看自己。他們還有一個毛病,疑心重,總覺得其他人是在談論自己,總是疑神疑鬼。其實,你想開一些,即便他人談論的是自己,那又如何,即便有人批評與嘲笑你,那又如何?你若能把他人的嘲笑和批評當作給自己敲響的警鐘,讓自己避免走彎路,少犯錯誤或不犯錯誤,那這就是件好事。俗話說得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下棋時,觀棋人在旁邊指點一下,下棋人可能就會恍然大悟,不能接受別人意見和批評與嘲笑的人,必然不能夠更快進步。因此,面對批評與嘲笑時,我們應該虛心接受。
抗戰時,清華、北大、南開南遷昆明,建立了西南聯合大學,很多當時的文化名流都齊聚昆明,可謂是昆明有史以來的一場文化盛宴。在眾名流中,有一個不受雲南歡迎的人,他就是被作家施蟄存稱之為「被雲南人驅逐出境」的李長之。是什麼原因讓李長之被驅逐出境呢?就是因為他提出了一些可貴但逆耳的意見。
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李長之,1936年留清華大學任教,次年秋天赴滇任教。李長之才華卓越,其專著有榮獲學術界高度評價的《中國文學史略稿》《批判精神》等。來昆明不到半年時間的李長之寫了一篇短文《昆明雜記》,隨即引起了軒然大波,以至於被雲南人驅逐出境。為什麼才華出眾的李長之會招此惡果?原來,在這篇雜文中,昆明人根本找不到誇讚雲南人的詞語,也找不到讚美雲南美景的語句,看到的只是批評與嘲笑和指責,惹得雲南人大為惱火,當時昆明大大小小的報社都發表文章對李長之群起而攻之,李長之自知待不下去,只好捲鋪蓋走人了。
《西南聯大在蒙自》是余斌先生所作,他在文中這樣評價李長之事件:「李長之儘管恃才傲物,話說得偏激一些,雖有以偏概全之嫌,倒也非憑空捏造,昆明人那時不知為什麼竟有點兒反應過度。」
針對「李長之事件」,楚圖南先生後來說道:「來到雲南的學者名流,對於雲南的印象總是冠冕堂皇的一套恭維,如雲南天時氣候如何、人民性質如何、社會秩序如何之類,照他們說來雲南真好得像天堂一樣,但情況並非完全如此。雲南固有得天獨厚之處,但也有許多不足。真有自尊與自信者,就不應諱疾忌醫,害怕批評與嘲笑,哪怕批評與嘲笑很嚴厲,有些過火。」
針對當時的狀況,楚圖南先生還寫道:「那只是反映了雲南社會落後、幼稚、無知,才有著這種需要,需要表面的恭維,無論真心也好,假意也好,至少反映了雲南還不能容納真實的批評與嘲笑,哪怕是在極細微的地方。也就是雲南還沒有對人尊重和對學術寬容的雅量。」
余斌先生針對當時的狀況很有感觸地說:「你愛誇耀雲南是什麼什麼王國,人家就送你一頂又一頂『王國』的金冠,你說雲南民族文化豐富多彩,人家就說確實豐富多彩。但你能聽懂此話背後的意思嗎?這王國那王國,不就是些資源嗎?所謂豐富多彩,不就是色彩斑斕下面的落後嗎?」通過表面看本質,許多學者已經看到了侮辱和欺騙就藏在恭維背後,但深感遺憾的是,李長之事件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再也沒有回頭可言。
這件事雖時隔多年,但也為我們後人提了個醒:一定要正確對待批評與嘲笑,如果提出批評與嘲笑的人的出發點是好的,即便他們的批評與嘲笑有些過頭,也不要對其懷恨在心。要學會寬容大度地去包容,然後去反思自己不對的地方。要容得下「李長之」式的人在自己身邊。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想要進步,就要敢於虛心接受批評與嘲笑。能夠接受建設性的批評與嘲笑意見,並且依言而行,這種表現就很成熟。
你的朋友、同事或者家人,就像是一面明鏡,他們能隨時指出你的缺點,給予你必要的批評與嘲笑和指正,從而給你前進的動力,因此不要太過於相信自己的眼睛,畢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有時候,身邊一些人的批評與嘲笑和意見,雖然聽起來有些尖酸刻薄,但你冷靜下來仔細想想,認真地分析分析,就會發現他們所言不虛。
所以,在面對批評與嘲笑時,請用寬心去對待,批評與嘲笑能幫助自己改進工作、克制情緒、完善自我個性,讓心態走向積極的方向,如此一來,就可以將批評與嘲笑轉化為動力,讓自己的速度加倍,我們就可以快速前行了。
請衝破固有的思維禁錮吧,用一顆寬容之心去對待批評與嘲笑,對批評與嘲笑的人所提出的意見充滿謝意,虛心承認自己不足的地方,那麼你就會像一列疾馳在鐵軌上的火車一樣,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必然會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