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與交流
2024-09-28 17:55:11
作者: 李銀河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生活從《陳情表》的年代就令人覺得很慘,而我在有獨處的機會時,感覺卻很舒服,主要是感覺到精神上的自由可以是無邊無際的。
人生有太多時間無緣獨處。只要不是出家人,人的生活只能陷在兩個圈子中,一個是家庭圈子,一個是工作圈子,沒有什麼獨處的機會。像梭羅那樣的生活,只能源於刻意之選:專門抽出一段時間(他用了兩年零兩個月),專門找到一個地方(他在幾個備選地點中選了瓦爾登湖),擺脫眾生俗事,在樹林中冥思寫作,自耕自食。而進入現代之後,這種生活方式簡直匪夷所思。海德格爾和赫拉巴爾都有自己森林中或高山上的小木屋,他們在那裡冥思寫作,但是已經談不上自耕自食了。
人在身體上孤獨並不可怕,靈魂上的孤獨才可怕。我指的是靈魂不與任何一個具體的靈魂交流。即使是梭羅在瓦爾登湖獨處時,也還是有幾個朋友的。人在物質生活中獨處,不但安靜,無世事干擾,擺脫所有的瑣事,獲得寧靜的心情,而且可以是高產出的,有更多的時間讀書和寫作。但是如果人的靈魂上完全獨處,感覺會比較冷硬,而有人交流時,才有溫軟的感覺。所以,靈魂之友還是不可或缺的。
概言之,人的最佳生活狀態是物質上的獨處和精神上的交流,這種交流當然不僅是和具體的人,還包括所有那些已逝的美好靈魂,就像尼采有一次提到的那樣:「他不需要同伴,有時他與人們在一起,只是為了隨後更好地欣賞他的孤獨;作為一種補償和代替,他可以生活在死去的人中間,甚至生活在死去的朋友——即曾經存在過的最好的人中間。」然而,僅與已逝的靈魂交流還是不夠的,因為你從他們那裡得不到對你所處的時代和環境的即興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