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修行的三個目標
2024-09-28 17:54:59
作者: 李銀河
一提修行,人們就會想到宗教實踐,佛教的修行,基督教的修行等等。那麼無神論者怎麼辦,無法修行嗎?不需要修行嗎?
就在最近的幾十年間,人類才最終搞清了宇宙的真實狀況,所有的宗教都頓失依據,對宇宙和人生的無神論認知是唯一清醒正確的認知。這一點即將成為全人類的共識。
沒有了神,人更需要修行,完全世俗的修行。修行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同義語。人生在世怎能沒有一點兒精神生活?
修行應當包括這樣幾項內容。
首先,對宇宙和時間的清醒認識。
基本的事實也許就是:宇宙出現(138億年前)——恆星時代出現(100億年前)——地球出現(50 億年前)——人類出現(300萬年前)——人類消失(50 億年後)——地球消失(50 億年後)——恆星時代結束(100 億年後)——宇宙消失(3.65萬億年後)。時間也會最終終結。修行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能夠接受這個事實,而且是內心平靜地接受這一事實。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因為這個冷酷的事實給每個稍有敏感度的靈魂帶來的,一開始都是抓狂的感覺,渺小至極的感覺。因此,既接納這一事實,又獲得內心平靜,是修行很難達到的一個目標,有些人需要一生的時間才能達到這個目標,有些人終其一生也達不到這個目標,也就是終其一生也無法獲得內心的平靜。
其次,對人生的清醒認識。
人生相對於宇宙的浩瀚,只是短暫的一瞬,而且從宇宙的角度看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事實,而且讓內心獲得平靜,這也是很難達到的目標。很多人用不去想這個問題的辦法來逃避,用把自己灌醉的辦法來逃避,用讓自己繁忙而無暇顧及的辦法來逃避,就是不想或者無法面對人生的無意義。許多出家人是與這個問題正面相對的,不逃避的。世俗的修行者就是要既過世俗的生活,又像出家人一樣與這個問題正面相對。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既然無意義,為什麼還要做任何世俗的事情?而這恰恰是世俗修行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了,修行的這一目標就達到了;沒解決,就沒達到這一目標。
很多人在世間做事僅僅是為了謀生,其實多數人都是如此,他們沒有遇到為什麼要做事的問題;少數遇到了這一問題的人是已經解決了生計問題而不需要做任何事的人。因此,這個問題對於後者比對於前者更尖銳,更緊迫,更赤裸裸地呈現出來。修行的第二個目標就是要既接納人生最終無意義的事實,又獲得內心的平靜。
最後,精神的平靜和喜樂。
面對宇宙的浩瀚和人生的渺小,世俗修行的第三個目標就是要獲得精神的平靜和喜樂。如果說平靜已經是一個難度極大的目標,那喜樂的境界就更加高不可攀了。平靜是通過節慾就可以獲得的,喜樂卻是真正意義上的縱慾之後才能到達的境界。
人活著有各類欲望,食慾和性慾是其中最重要的欲望。節制食慾和性慾,就可以獲得內心的平靜,但是並沒有喜樂在其中。精神上的喜樂需要完全的隨心所欲,自由自在,讓人的各種欲望自由宣洩,自由奔放。既然人生最終並無意義,那就讓精神自由飛翔,在短暫的人生中,去發現美與愛,去欣賞奼紫嫣紅的自然之美,去享受千姿百態的人工之美,去愛上一朵美麗的花,愛上一個可愛的小動物,愛上一個美好的人。在欣賞和愛的過程中獲得精神上的喜樂。
人生只有短短的幾十年時間,我準備在這段時間中不懈修行,不眠不休,直到人生終點,在修行中走完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