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這個三國史很上頭> 一、漢魏禪代的積極擁護者

一、漢魏禪代的積極擁護者

2024-09-28 17:52:00 作者: 張大可等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出身於一個東漢以來累世二千石(郡太守)的地方豪族。先祖原屬以「傳劍論顯」的「將種」,到他父親司馬防時才開始講究儒學禮法。此後,司馬懿父子便以「傳禮來久」的儒門望族自居,來增添自己的身價。司馬懿早年當過本郡的郡吏,到了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晉位丞相後,才提拔他為相府文學掾,時年二十九。晉代的史官為替司馬氏代魏辯解,就說司馬懿早年曾忠節於漢,堅決不肯出仕於曹操,而是在曹操派遣刺客威脅下才被迫應聘的。其實在曹操挾漢獻帝定都許昌的前後,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兄司馬朗、堂兄司馬芝先後都投靠曹操,並受到重用。河內司馬氏與曹操的關係並不壞,所以司馬懿辟文學掾後便得以迅速遷升,「遷黃門侍郎,轉議郎,丞相東曹屬,尋轉主簿」(《晉書·宣帝記》)。其中東曹屬主管人事,主簿綜理丞相府的庶務,都屬親重的職務,絕不像是曹操政治上的反對派。何況徵辟前司馬懿乃一默默無聞的郡吏,不出仕對曹操構成不了什麼威脅,曹操完全沒有必要派刺客去脅迫他出來做官。

  《宣帝紀》說司馬懿年輕就獲得「聰亮明允,剛斷英特」的美譽,被當代名士楊俊、崔琰視為「非常之器」,但從有關的記載卻看不到他早年有什麼事跡。當時,曹操身邊聚集了不少才智之士,他連賈詡、劉曄都比不上,像荀彧、郭嘉等一流人物就更不必說了。然而,司馬懿不失為一個思慮深沉的政治家,他善於審時度勢,在曹操父子與東漢帝室的權力鬥爭中,始終堅定地站在曹氏一邊。他之所以會發跡,乃在於促進漢魏的禪代。建安二十五年(220),吳蜀聯盟破裂,孫權上書向曹操稱臣,勸曹操稱帝。司馬懿就不失時機地對曹操陳說天命,說曹操稱帝完全符合「天人之意」。曹操害怕沾上「篡逆」的惡名,不敢稱帝,卻想當周文王,準備讓兒子曹丕來建立新的王朝,因而早就著手替曹丕選擇了幾個政治上可靠的助手。司馬懿是其中之一。在相府任職時,曹操就讓他與曹丕「游處」,到曹丕立為世子後,又任命他為「太子中庶子」,與陳群、吳質、朱鑠同列為曹丕的「四友」,都屬曹丕智囊團中的主要人物。曹操死後,曹丕繼位,禪代的緊鑼密鼓就敲響了。司馬懿被提升為丞相府長史,隨後曹丕擔心軍隊不穩,便任命司馬懿為「督軍御史中丞」,這是一種為應急臨時設置的官職,就是讓他以「御史中丞」的身份去監視那些帶兵的將領。接著,司馬懿又以「督軍御史中丞」率領一批朝臣上表勸進,過了十七天,曹丕就登上皇帝的寶座。司馬懿因翼戴有功,魏朝建立後,就成了曹丕的心腹大臣。黃初五年(224),曹丕出征吳國,委司馬懿以撫軍將軍、錄尚書事留守許昌,代他總攬後方的行政和軍事。此後,凡是曹丕出巡或出征,都由司馬懿坐鎮。曹丕病危,又被列為託孤顧命的輔政大臣,開始躋入魏朝的上層領導核心,這時他已四十八歲了。司馬懿前半生致力於促成漢魏禪代,並沒有什麼異常的建樹。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