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征滅蜀
2024-09-28 17:51:09
作者: 張大可等
鍾會文武兼備,善於用兵。他一貫力主先滅蜀,後吞吳,統一天下,並有整套作戰方略。嘉平元年(249),魏將夏侯霸降蜀時,對姜維說,京師俊士有鍾會士季者,「其人雖少,終為吳蜀之憂」(本傳裴注《世語》及《晉漢春秋》)。
景元三年(262)司馬昭為早日受禪,欲出兵滅蜀。眾人「皆言蜀不可伐」,連與蜀軍作戰多年,時任征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的老將鄧艾,也認為「蜀未有釁」,不可伐之而「屢陳異議」。獨鍾會勸之,斷定時機成熟,「蜀可取」,並為司馬昭分析形勢,籌劃伐蜀方略。
於是,司馬昭下了決心,並向臣下談及鍾會幫助擬定的伐蜀戰略,說:「自定壽春以來,息役六年,治兵繕甲以擬二虜。今吳地廣大而下濕,攻之,用功差難,不如先定巴蜀。三年之後,因順流之勢,水陸並進,此滅虢取虞之勢也。」(《資治通鑑》卷七十八)又說:「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境不下四萬,然則餘眾不過五萬,今絆姜維於沓中,使不得東顧,直指駱谷,出其空虛之地以襲漢中,以劉禪之暗,而邊城外破,士女內震,其亡可知也。」(同上)
本書首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之後,司馬昭開始了伐蜀軍事行動。當年冬,任鍾會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做攻蜀準備。為聲東擊西,又令青、徐、兗、豫、荊、揚諸州製造船艦,令降將唐咨做浮海大船,聲稱將伐吳,以迷惑蜀漢。
景元四年(263)夏五月,司馬昭下令按預定步驟正式伐蜀。他派鄧艾與雍州刺史諸葛緒各統軍三萬為偏師,從隴右南攻蜀。其中,鄧艾自狄道(今甘肅臨洮)攻甘松(今四川松潘)、沓中(今甘肅舟曲),牽制為經營隴右而屯田沓中之姜維蜀軍主力,諸葛緒則由祁山直取武街橋頭,截斷姜維歸路。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人由關中經斜谷、駱谷、子午谷三道南攻漢中。以廷尉衛瓘持節監伐蜀軍事,行鎮西軍司,隨鍾會軍行動。
鍾會治軍嚴整。出兵時,他令牙門將許儀在前修整道路,因橋澗穿落馬足,鍾會追究責任,將許儀斬首。許儀為名將許褚之嗣子,褚有大功於王室,而鍾會猶不寬貸,於是諸軍莫不震懾。
蜀軍後主劉禪採納姜維建議,令漢中諸圍皆不得戰,集中兵力退保漢城、樂城。鍾會令將軍荀愷、李輔各領兵萬人圍之,自己親率大軍直趨漢中至巴蜀之戰略要衝—— 陽安關口,以護軍胡烈為前鋒,攻破關城。
姜維已率軍衝破諸葛緒軍之阻撓,經武街橋頭還至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欲赴陽安關。聞關城已破,遂撤向白水與廖化、張翼、董厥諸援軍會合後,退守巴蜀門戶—— 劍閣(今四川劍閣東北)。
鍾會軍繼進,與諸葛緒軍會於白水。鍾會欲獨攬軍權,於是向司馬昭密告諸葛緒畏縮不進。諸葛緒因此被治罪,其軍悉屬鍾會。鍾會軍猛攻劍閣,姜維列營守險,鍾會久攻而不能克,但已將蜀軍主力吸引至劍閣一線。
與此同時,鄧艾乘蜀後方空虛之機,偷渡陰平道,襲取江油,接著在綿竹大破蜀之大將諸葛瞻軍,陣斬諸葛瞻,消滅了留守軍主力,乘勝直取成都。在這種情況下,成都無兵可守,調援兵也來不及,劉禪只好投降,蜀亡。
姜維聞鄧艾攻入蜀地,乃引步騎五萬回援,東入於巴,西救成都,已至郪縣(今四川三台郪江鎮)。劉禪遣使令姜維及諸郡縣圍守均降魏,於是,姜維被迫詣涪(今四川綿陽東)降於鍾會。鍾會厚待姜維等,暫還其印綬節鉞。鍾會與姜維關係日益密切,出則同車,入則同席。鍾會十分佩服姜維之雄才大略,曾對其長史杜預說:「以伯約(姜維字)比中土名士,公休(諸葛誕)、太初(夏侯玄)不能勝也。」(《三國志·姜維傳》)
蜀平,鍾會立下首功,被封為司徒,增邑萬戶,二子封亭侯,邑各千戶。詔書稱讚其「所向摧弊,前無強敵」「謀無遺策,舉無廢功」「全勝獨克,有徵無戰,拓平西夏,方隅清晏」。
鍾會所憚唯鄧艾。時艾據成都以功自矜,「承制專事」,引起同僚的不滿。於是鍾會與監軍衛瓘、將軍胡烈等皆向司馬昭密告鄧艾欲反,司馬昭下詔令捕鄧艾。鄧艾父子被困,遂被收捕,用囚車押赴京都。鍾會入據成都,獨統大軍二十餘萬,威震西土,他禁止將士抄掠,虛己誘納,以結交蜀之降官,爭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