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護孫劉聯盟,終身不易
2024-09-28 17:50:03
作者: 張大可等
建安十五年(210),周瑜病逝,魯肅被任命為奮武校尉,代周瑜領兵,屯駐江陵。魯肅即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以共同對抗曹操。借荊州,是魯肅接替周瑜主持軍務所採取的一項極其重要的戰略措施,意義十分重大。
赤壁大戰後,三足鼎立之勢已成,但論實力,仍是孫、劉弱而曹操強,無論孫權還是劉備,都不足以與曹操單獨對抗。孫、劉只有聯合,否則必被各個擊破,或者投降曹操,三足鼎立會不復存在;如果兩弱相鬥,更有利於強者,加速自身滅亡,所以孫劉聯合是關係雙方生死存亡的大事。然而,這時孫劉聯盟卻因荊州歸屬出現了危機。劉備在取西川前,要依靠荊州為立足之地,取西川後,要利用荊州作北伐的前哨,這是《隆中對》所規劃好的方略,而孫權把荊州看作是奪取天下的保證,豈能讓與他人?矛盾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除非兵戎相見,卻又與基本戰略方針相違背。既要維護孫劉聯盟,又不失去荊州,這是魯肅接替周瑜時面臨的難題。於是,魯肅來了個「借荊州」。既是「借」,說明荊州的主權屬吳,力量不足以吃掉對手時,可以讓你使用;力量夠時,隨時可以收回。「借荊州」,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不借荊州,長江以南的長沙、桂陽、武陵、零陵四郡,已經為劉備所控制,如果不使用武力奪回,借與不借是一樣的。東吳控制的荊州,只是江北的南郡、江夏兩郡,所謂「借荊州」,其實不過是把南郡讓出來而已,江夏仍在東吳掌握中。「借荊州」,使東吳在政治上贏得了主動。在軍事上,「借荊州」對東吳也是有利的。東吳占據江北的南郡、江夏直接與曹軍對峙,把劉備隔在江南,實際上是給他人當保鏢、打頭陣,讓劉備坐觀鷸蚌相爭。現在讓出南郡,把他人推到前面給自己當屏障,實屬便宜之事。可惜孫權沒能真正認識「借荊州」的深意,否則縮短西邊戰線,大力在東邊發展,形勢會是另一個樣子。倒是曹操很有戰略眼光,「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三國志·魯肅傳》)。
「借荊州」後,魯肅領兵四千從江陵移師陸口(今湖北嘉魚西南)駐防,一邊操練,一邊擴軍。魯肅帶兵,賞罰公允,紀律嚴明,深受士兵愛戴。部隊迅速擴大到萬餘人,他被任命為漢昌太守,升偏將軍。建安十九年(214),他隨孫權攻破皖城(今安徽潛山),又升橫江將軍,這表明,魯肅當時不僅韜略過人,也很有領兵作戰的實際才能。孫權曾與陸遜評論周瑜、魯肅、呂蒙長短,在談及魯肅治軍時說:「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三國志·呂蒙傳》)當時,關羽守江陵,魯肅防區與關羽相鄰,關羽曾多次因猜忌而生異心,每次魯肅都以友好的態度安撫,目的都是為了孫劉聯盟不受損害。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建安二十年(215),劉備取得益州,孫權令中司馬諸葛瑾去成都要求劉備還荊州諸郡。劉備不答應,孫權大發脾氣,派呂蒙帶兵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當即投降。劉備得知,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關羽帶兵爭三郡。孫權也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一時劍拔弩張,大戰迫在眼前,為不使孫劉聯盟徹底破裂,魯肅決心做最後努力,打算當面和關羽商談。當時,魯肅部下擔心發生意外,紛紛勸阻魯肅。魯肅說:今日之事,應當開導勸說。是劉備對不起我們,是非還沒弄清,量他關羽不敢亂來。於是,他邀請關羽見面,各自把軍隊留在百步之外,只是將領們各自攜帶單刀相會。會談時,魯肅義正詞嚴,說得關羽啞口無言,使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得以緩和。隨後,劉備派人與孫權講和,雙方商定平分荊州,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劉備,於是孫劉聯盟得以繼續維持。這次單刀會後來經戲劇家、小說家敷衍(見關漢卿《單刀會》及《三國演義》六十六回),關羽成了威風凜凜、智勇雙全的英雄,而魯肅則成了鼠目寸光、骨軟膽怯的侏儒。實際情況並不是那樣。歷史的真實是,大義凜然、單刀赴會的主角是魯肅,而不是關羽。
魯肅不僅一手促成了孫劉聯盟,並且為維護這個聯盟嘔心瀝血、費盡心力,誠如王夫之所說「守之終身而不易」(《通鑑論》卷九)。魯肅之所以如此,「魯、葛定交合力以與操爭存亡,一時之大計有出於此者」(同前引)。建安二十二年(217),魯肅病逝,孫權為他治喪,並且親自送葬。諸葛亮也對他的去世表示哀悼,這都說明了魯肅在當時吳蜀兩國的影響。黃龍元年(229),孫權稱帝,臨壇,環視公卿大臣,對他們說:「當年魯子敬就曾講到此事,可說是明於大事啊!」孫權的贊語充分肯定了魯肅在吳國形成中所起的重大作用。(鄧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