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並滅劉虞,割據幽州
2024-09-28 17:43:12
作者: 張大可等
初平二年(191),青、徐黃巾三十萬眾進入渤海(郡治在今河北南皮),攻殺郡吏,火攻官府,並且積極向河北起義軍黑山軍靠攏。公孫瓚率步騎二萬前往鎮壓,這給他帶來了擴張勢力的機會。公孫瓚軍在東光縣(今河北東光)南,以逸待勞阻擊黃巾軍。儘管黃巾軍英勇奮戰,但終敵不過訓練有素的公孫瓚軍,犧牲三萬餘人,只得棄其輜重,奔走渡河。公孫瓚又趁黃巾渡河時發起猛攻,俘獲六七萬人,奪得車甲財物不可勝數。朝廷聞捷,升遷公孫瓚為奮武將軍,封薊侯。這時,公孫瓚實力已在劉虞之上。
劉虞為政,「務存寬政,勸督農植」(《後漢書·劉虞傳》)。他又在邊地開互市,在境內整頓鹽鐵生產,一時幽州各民族呈現一派和睦太平景象,吸引青、徐二州許多流民遷入幽州。劉虞在民眾中的聲望日增,這更引起了公孫瓚的嫉恨。
瓚、劉矛盾的公開化,由劉虞勤王事件而爆發。劉虞子劉和在朝廷任侍中,漢獻帝在長安想掙脫董卓的控制,派劉和偷出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繞道回幽州,令劉虞率兵勤王。劉和在南陽被袁術扣留,只好寫信給劉虞望急速發兵救天子。公孫瓚認為書從袁術處來,另有意圖,阻止發兵。劉虞救天子心切,不聽公孫瓚話,發兵數千騎。公孫瓚思謀袁術怨恨報復,於是使出一箭雙鵰的花招。表面上,他也派從弟公孫越率千騎到袁術處,合兵奉迎天子;暗中卻慫恿袁術逮捕劉和,兼併劉虞兵馬。劉和聞訊,星夜逃亡,被袁紹收留。而公孫越卻被袁術派去攻打袁紹,戰死。這樣,不僅劉、瓚矛盾激化,仇怨益深,而且公孫瓚與袁紹又起了矛盾,情況更加複雜。
劉虞眼看公孫瓚桀驁不馴,如此發展下去,要危及自己的權位,因而採取相應措施,加以制止。於是,劉、瓚之間的控制與反控制的鬥爭更為激烈。公孫瓚要攻打仇敵袁紹,劉虞不准,並且從軍備供應上卡住其手腳。公孫瓚當然不會俯首聽命,於是處處同劉虞作對。劉虞要安撫塞外烏桓、鮮卑,公孫瓚卻經常派兵追殲;劉虞要保護百姓利益,公孫瓚部下卻每每侵擾,百姓叫苦連天。更使劉虞頭痛的是公孫瓚多次派兵在半路抄奪劉虞賞與烏桓的財貨,使民族關係甚為緊張。劉虞無可奈何,只得向朝廷上奏陳述公孫瓚的暴掠之罪。公孫瓚得知,馬上反咬一口,也上奏章誣劉虞不能按時供應軍糧。雙方相互詆毀,勢如水火,而東漢朝廷軟弱無能,只好從中調和,不能決出是非曲直。劉、瓚之間最後攤牌只是時間問題了。
公孫瓚為防備劉虞吃掉他,在薊城東南筑小城,伺機發難。劉虞本想和解,數次請公孫瓚相會議事,瓚託病推辭。劉虞氣憤不已,決心訴諸武力,除掉這心腹大患。東曹掾魏攸對劉虞說:「現今天下以你最和人心,但你手下也離不開謀士武將,否則缺乏足夠的力量。況且公孫瓚文武雙全,即使有小惡,也應容忍才是。」魏攸雖然暫時打消了劉虞的想法,但不久他就死去,於是劉虞消滅公孫瓚的想法無人再行勸阻。初平四年(193)冬,劉虞認為矛盾無法調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趁公孫瓚的部曲屬下放散在外,勢單力薄的機會,親率各部兵眾十萬討伐公孫瓚。劉虞軍蜂擁而至,將公孫瓚的小城圍得水泄不通。雖然州從事公孫紀事先已向公孫瓚通風報信,但為時已晚。公孫瓚見來勢兇猛,知道凶多吉少,打算從城東掘地道逃走,可是他很快發現了劉虞軍的短處。原來久經沙場的公孫瓚發現劉虞兵馬雖多,但很多士兵未真正打過仗,加之指揮不力,似烏合之眾。公孫瓚又發現劉虞過於迂腐,本來只要火攻,小城當即拿下,但劉虞命令不准焚燒,再三告誡:「無傷餘人,殺一伯珪而已。」公孫瓚當即徵募勇士數百,命順風勢縱火,徑直向劉虞軍隊衝殺。劉虞軍本系臨時拼湊,哪能抵擋得住?於是陣腳大亂,士兵紛紛潰逃,劉虞逃到居庸(今北京昌平),公孫瓚乘勝追擊,攻破居庸,俘虜了劉虞和他的全家老小,然後班師回薊,盡有幽州。適逢董卓死,天子遣使者段訓前來宣詔:增置劉虞封邑,督六州事;並任瓚為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此時,公孫瓚趾高氣揚,哪肯依順?他正欲獨霸幽州,將劉虞置於死地而後快。於是,他誣劉虞曾與袁紹聯絡,欲稱尊號,奪幼主之位,理應處死。在公孫瓚百般威脅利誘下,段訓別無他法,只好眼睜睜看著劉虞被斬殺。劉虞死後,公孫瓚馬上上表委段訓為幽州刺史,自置並、青、冀州官職。由此,公孫瓚與袁紹的矛盾急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