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2024-09-28 17:35:35
作者: 劉洪波;李媛媛;劉瀲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一個古老的論題,其實這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論題,而是上升為一個哲學問題了。我們都知道,蛋是雞生的,而雞又是蛋孵化出來的。那麼,最早是先有了雞然後雞生出了蛋呢,還是先有了蛋然後才孵化出了雞呢?這種爭論就如同一個無縫的環,我們不可能找到起始點,論證起來永遠都是循環往復的,無法獲得一個公認的結論。因此,面對這樣爭論,我們不應該參與其中,要學會規避不可能有結論的爭論。
小李有事沒事就找人「打嘴仗」,但他又沒什麼壞心,就是喜歡「逗樂子」。辦公室的人雖然都不喜歡他,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也不好鬧得太僵,於是大家對他都是敬而遠之。
一天早上,小李走進辦公室,看到大家都在忙碌,只有小趙端著碗悠閒地吃早餐。小李連忙湊了過去:「小趙,吃什麼呢?」小趙頭也不抬地說:「吃早餐。」小李笑嘻嘻地問:「為什麼吃早餐?」小趙知道小李開始尋自己開心了,便淡淡地回答道:「為什麼吃早餐?餓唄。」小李繼續問道:「為什麼餓?」小趙知道這樣下去,肯定沒完沒了:「沒吃飯。」「為什麼沒吃飯?」「工作。」「為什麼工作?」「要吃飯啊。」「為什麼要吃飯?」小趙長舒了一口氣:「餓唄!」「為什麼餓?」小趙笑道:「沒吃飯。」小李發現小趙的回答開啟了無限循環模式,已經不是自己在「逗」小趙,而是小趙在「逗」自己,頓時便失去了繼續「逗」下去的興趣,趕緊離開小趙乖乖地干自己的事去了。
這也是一種規避爭論的方法。小趙知道小李的德性,如果總是認真地回答小李無聊至極的問題,將沒完沒了永遠都不會有結果,估計自己會被煩得半死。於是,小趙靈機一動設計了一個可循環的回答模式,讓小李自討沒趣。小李發現小趙的回答已經開始循環,如果再繼續問下去,不僅自己無趣,恐怕別人都會把自己當傻瓜。小趙的循環回答是一種有效的規避,小李的住嘴離開也算是明智的規避。
規避不可能有結論的爭論是一種智慧,特別是在思維不對等的情況下,一定不要勉強與對方爭辯,不要去試圖說服對方,面對「強詞奪理」或「不知所云」的對手時採取「走為上」的策略,並非「不能辯」,只不過是「不屑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