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是不是馬
2024-09-28 17:35:01
作者: 劉洪波;李媛媛;劉瀲
三段論理論告訴我們,在前提真實的條件下,遵守三段論規則,就能得出必然真的結論。違反規則的三段論雖然犯有不同的錯誤,但都統稱為「錯誤的三段論」。下面,我們依據三段論的規則試舉幾例來論證這個概念:
本章節來源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小李在大學剛畢業時就到一家私企應聘。老闆看了小李的簡歷便與小李簽了用工合同。兩個星期後,老闆叫來部門經理小趙:「你經驗豐富,這次接待外商和談判的事情就全權交給你負責了。」小趙忙點頭道:「謝謝老闆的信任,我一定讓您滿意。只不過我外語不行,是不是可以聘請一個翻譯?」老闆搖了搖頭說:「沒必要,外商說英語,你就叫小李跟著,他負責翻譯。」小趙疑惑地問:「小李精通英語嗎,我怎麼沒有聽說過?」老闆道:「小李大學剛畢業,當然是精通英語的,所以你儘管放心。」
這個故事裡的老闆就用了三段論推理:大學生應該精通英語,小李是大學生,所以小李當然精通英語。姑且不論小李是否精通英語,但老闆在推理中犯了「四概念」錯誤是毋庸置疑的。通過推理形式我們看到,大項在大前提中表達的是「應該」,而在結論中表達的則是「當然」,這是兩個並不相同的概念。
王女士於某日傍晚回家的路上,被迎面走來的一個男青年搶走了手裡的包,她追趕不及便打「110」報了案。由於事發突然,王女士沒有看清嫌疑人的長相,只記得這人好像蓄著短短的絡腮鬍子,穿一件紅白相間的夾克,身高在1.75米左右。兩天後的周末,王女士與兩個朋友逛商場,突然,她猛地拽住一個男青年高聲呼叫保安,弄得那男青年和王女士的兩個朋友莫名其妙。保安到了後,王女士語無倫次地對保安說:「就是他,就是他,趕快報警,就說人已經被我抓住了。」經保安和朋友的再三安撫,情緒漸漸平復的她才道出了事情的原委。被王女士拽住的男青年錢某一臉鬱悶地問:「你憑什麼就肯定是我搶了你的包?」王女士哼了一聲道:「你別認為我沒看清你的臉就覺得可以矇混過關。我告訴你,你穿的衣服,你的身高和你臉上的鬍子已經出賣了你。」
我們不論嫌疑人究竟是不是這個男青年錢某,但就王女士構建的三段論來說其結論的確是錯誤的:嫌疑人是一個蓄著短短的絡腮鬍子,穿一件紅白相間的夾克,身高在1.75米左右的男青年;錢某是蓄著短短的絡腮鬍子,穿一件紅白相間的夾克,身高在1.75米左右的男青年。所以,錢某是嫌疑人。
這個三段論的大小前提都是肯定判斷,中項「蓄著短短的絡腮鬍子,穿一件紅白相間的夾克,身高在1.75米左右的男青年」是兩個前提的謂項。我們知道,肯定判斷的謂項是不周延的,說明中項在兩個前提中都不周延。根據中項必須周延一次的規則,這個三段論犯了「中項不周延」的錯誤。因此,結論並不必然為真的。
戰國時期,有個名學學者叫公孫龍,他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叫《白馬論》,其中的主要論斷是「白馬非馬」(即白馬不是馬)。後來,有人編撰了一個故事來闡明他的這個論斷:
某日,公孫龍騎著白馬去某城探望朋友,在城門處被城卒攔了下來。城卒指著城門口貼著的告示說:「先生,騎馬進城要交錢。」公孫龍趕緊下馬,準備牽著馬進城。城卒還是攔著他說:「先生,馬如果進城,就要交錢。」公孫龍非常不高興,他拍了拍馬的脖子說:「我這個是白馬,不是馬。」城卒耐心地解釋道:「上面規定,所有的馬進城都要交錢。」公孫龍指著告示說:「我已經認真看了,告示上說的是馬進城要交錢,並沒有說白馬進城要交錢。」
城卒奇怪地看著公孫龍問道:「先生,白馬不是馬嗎?」公孫龍反問道:「難道白馬是馬嗎?」城卒肯定地說:「白馬當然是馬,這毫無疑問。」公孫龍笑了:「好,你認為白馬是馬,那麼黃馬、黑馬是不是馬?」城卒點了點頭說:「黃馬、黑馬都是馬。」公孫龍道:「你確定黃馬、黑馬是馬?」城卒堅定地說:「同樣毫無疑問,黃馬、黑馬都是馬。」公孫龍笑道:「既然如此,那麼你告訴我,白馬是黃馬還是黑馬?」城卒搖了搖頭說:「白馬就是白馬,怎麼會是黃馬、黑馬?」公孫龍依然笑容滿面地道:「剛才你已經確認黃馬、黑馬是馬,現在又確認白馬不是黃馬、黑馬,那麼白馬怎麼會是馬呢?難道白馬是黃馬、黑馬嗎?」城卒立即怔住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公孫龍牽著馬揚長而去。
公孫龍也用了三段論推理:黃馬、黑馬是馬,白馬不是黃馬、黑馬,所以白馬不是馬。在這個推理中,大前提是肯定判斷,大項「馬」是大前提的謂項,是不周延的;而結論是否定判斷,「馬」是結論的謂項,否定判斷的謂項是周延的。這個三段論的大項在前提中不周延,卻在結論中周延了,違反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結論中也不得周延」的規則,犯了「大項不當周延」的錯誤。
「狗嘴裡吐不出象牙」是一句使用廣泛的俚語,一般指某人說不出好話,或說出的話不中聽。它通常被人們用來批評他人言語的不雅。拋開習慣思維和這句話蘊涵的真實含義,僅從字面意思認真剖析這句俚語,我們發現其實這裡面同樣包含著一個直言三段論推理:狗嘴不是能吐出象牙的嘴,你的嘴不是能吐出象牙的嘴,所以你的嘴是狗嘴(你是狗)。
但是,結論是正確的嗎?我們通過常識知道:只有大象嘴裡才有象牙,其他動物嘴裡都不可能有象牙。狗嘴裡固然吐不出象牙,人嘴裡同樣吐不出象牙,為什麼吐不出象牙的「你」就一定是狗呢?
我們換個思維,說別人「狗嘴裡吐不出象牙」的人,是不是在暗示自己的嘴可以「吐出象牙」,也就是自己是「象」呢?所以,從「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不能推出「你」是狗或不是狗。
該推理的兩個前提都是否定前提,僅指明了大前提的大項與中項相互排斥,小前提的小項與中項相互排斥,無法由此確定大項與小項之間的關係。當然,如上所述,這個分析並不反映這句俚語所指的真實含義,在這裡,只是想通過這個例子,說明直言三段論的規則:兩個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結論。
王某到兒子就讀的小學參加家長會。老師看到王某便抱怨:「你兒子太不講衛生了,身上經常有臭味,同學們都不願意跟他玩,我也說過他許多次了,他就是不改。」旁邊一個家長聽了也說道:「我也聽我女兒說過很多次,你兒子真的太不講衛生了。」其他家長也紛紛附和。王某非常尷尬,他看了看周圍七嘴八舌的家長,惱羞成怒地道:「我兒子是來學校學習的,不是來讓人聞的,他又不是玫瑰。」
王某面對眾人指責,使用詭辯術中「轉移論題」之法來擺脫自己的尷尬。老師和其他家長討論的論題是「要不要講衛生」,王某則將論題轉移為「學生到學校的目的」。在這裡,我們不討論「轉移論題」的問題,只是針對王某話中包含的三段論進行分析。
推理一:我兒子是來學校學習的學生,來學校學習的學生不是玫瑰,所以我兒子不是玫瑰。
推理二:玫瑰是讓人聞的,我兒子不是玫瑰,所以我兒子不是讓人聞的。
這是兩個直言三段論推理。我們姑且不論王某的詭辯是否巧妙或者正確,僅就這兩個推理來說,它們都是包含了一個否定前提的直言三段論。「我的兒子」是「學生」這個屬概念下的種概念,當「學生」的所有外延都不是「玫瑰」時,「我的兒子」這個種概念當然就不是玫瑰。這個推理沒有問題,是遵守規則的。但是,推理二的大項「讓人聞的」在前提中是肯定判斷的謂項,是不周延的概念,在結論中作為否定判斷的謂項,則周延了,犯了「大項擴大」的錯誤。以上兩個推理都遵守了直言三段論的第六條規則,可推理二卻違反了第三條規則。
直言三段論推理一共有八條規則,前五條規則是基本規則,後三條規則是推導出來的規則,以上就是對前五條規則所做的舉例分析,旨在讓讀者更深入地了解直言三段論理論和掌握直言三段論的推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