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男孩的正面管教> 培養男孩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培養男孩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2024-09-28 17:32:03 作者: 王金梅

  達爾文曾說:「不要期待環境為你而變,而要爭取儘快地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適者生存是生物進化的普遍規律,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法則。

  隨著男孩的不斷成長,他終究要從一個「自然人」變成一個「社會人」。在這個過程中,他會不斷地接觸新的環境和新的人。父母要培養男孩良好的適應能力,讓男孩懂得根據生存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迅速適應環境,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

  

  嘟嘟從小就是家裡的「小太陽」,是全家人的心肝寶貝,從吃穿住行到玩耍、學習,家人能替則替,能幫則幫,把嘟嘟嬌慣成了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

  不過,嘟嘟只喜歡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待在一起,這個在家橫行霸道的「小皇帝」,出了門卻變成了隱形人,恨不得把自己藏起來。在陌生人面前,嘟嘟就像變了個人一樣,總是一言不發。當父母帶著嘟嘟去遊樂場、公園玩耍時,嘟嘟也表現得很膽怯,絲毫沒有安全感,什麼也不想玩,總是嚷嚷著要回家。

  上幼兒園的第一天,嘟嘟看到小朋友和老師心裡很緊張,他拽著媽媽的衣角不讓媽媽走。媽媽擔心嘟嘟一個人不能適應新環境,也不願意走。最後在老師的勸導下,媽媽才轉身離開。嘟嘟見狀大哭起來,媽媽忍著淚水走出教室,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下午放學,媽媽早早地來接嘟嘟。幼兒園老師向媽媽反映,嘟嘟一整天都一個人待著,不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還哭鬧著要回家。果然,媽媽走到教室門口,嘟嘟看見媽媽的身影,飛奔過來撲進媽媽懷裡,哭鬧著說要回家,再也不來幼兒園了。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嘟嘟是一個環境適應能力很差的小男孩。一旦身處陌生環境,沒有家人的陪伴和照顧,嘟嘟就會感到異常焦慮,變得膽小、怯懦、無所適從。

  適應能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反應。適應能力強的人,能夠快速地融入新的環境,即使是在比較困難的情況下,也能將不利因素變成有利因素,展現出自身的魅力,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和潛能。

  在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外界環境變化不定,一個人只有快速適應新環境,才能擁有較為廣闊的生存空間。所以,培養男孩良好的適應能力,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內容,是父母的必修課。

  男孩適應能力差,主要表現為:對他人有很強的依賴性,缺乏自理能力和獨立能力,不願接觸新事物,在新環境中一片茫然,甚至手足無措。針對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從培養男孩的獨立生活能力入手,逐漸培養男孩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幫助男孩成為一個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人。

  一、培養男孩的獨立生活能力

  培養男孩獨立生活的各項技能,是培養男孩擁有良好適應能力的基礎,也是男孩快速適應社會的前提。

  父母要有意識地從小鍛鍊男孩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讓男孩自己穿衣服、洗漱、吃飯、睡覺、收拾玩具等,給男孩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幫著做」的意識,讓男孩在一次次的模仿和練習中掌握獨立生活的技能。

  二、培養男孩的環境適應能力

  在男孩的秩序敏感期,穩定的環境有助於男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男孩不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為他提供的溫室里,他總要長大,總要獨自去面對風雨。所以父母要培養男孩的環境適應能力,鼓勵他去接觸和適應多變的環境。

  平時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帶領男孩接觸陌生的環境,比如去遊樂場、公園、商場、菜市場等人多的地方,一方面讓男孩感受和適應嘈雜的環境,一方面讓男孩多接觸陌生人,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學習如何與陌生人打交道。

  此外,父母還可以利用節假日帶著男孩去不同的城市、鄉村旅行,讓男孩多見見世面,感受不同的人文環境。旅行途中幾乎每天都有新奇的事情發生,若父母能利用好這個機會引導男孩去發現,去感受,對提高男孩的適應能力大有裨益。

  三、培養男孩的心理調節能力

  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可以幫助男孩在複雜多變和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裡保持積極的心態,能夠對所處的環境做出積極的反應,從而具備一定的生存優勢。

  遇事逃避和推卸責任;受到打擊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壓力大時慌作一團,寢食難安;被誤解時忍氣吞聲……這些都是心理調節能力差的表現。父母可以從小事做起,培養男孩的心理承受力和調節力,鍛鍊男孩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玩具壞了,鼓勵男孩自己修,修不好也沒關係,藉此機會讓男孩知道修好修不好都很正常。努力過,可以無悔矣。比如男孩與小夥伴鬧矛盾了,父母不要過多地參與,要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再比如航模比賽失利了,父母要鼓勵男孩勇於承擔責任,而不是怨天尤人。父母還要引導男孩快速地從失敗的情緒中走出來,告訴男孩:「努力了,也許會失敗;但不努力,永遠不可能成功。為了下次獲得成功,要加倍地努力,而不是痛哭流涕。」

  四、培養男孩吃苦耐勞的精神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越來越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對男孩也越來越嬌慣。殊不知,嬌慣出來的男孩講究多,毛病多,不願付出,貪圖享受,社會適應能力差。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的奧秘,培養創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父母從小引導男孩勤動手,參與輕體力勞動,不僅可以提高男孩對世界的認知水平,還能磨鍊男孩的毅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識地讓男孩吃點苦,受點累。比如能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就不打車,能走路就不坐車;比如幫忙提東西、做家務;比如冬天堅持跑操、經常參加志願者活動等。除了身體上的苦,還有精神上的苦,比如讓男孩承受學習的壓力、被誤解的屈辱、失敗的痛苦等。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男孩受過的苦,終將照亮他前行的路。

  蕭伯納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想使世界適應自己。」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一個人的生存之道,而那些與環境格格不入的人,則會處處碰壁。

  當然,培養男孩的適應能力,不是讓男孩一味地屈服於環境,對於骯髒、醜陋的環境,必須努力去改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