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心理暗示」的效用
2024-09-28 17:25:18
作者: 江潮
積極的自我暗示可以增強自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黨曾在集中營里做過一個實驗:把犯人綁在椅子上,蒙住他的眼睛,用刀子在他手腕上劃一下,只需要擦破一點皮,讓他感覺到疼痛,然後在旁邊用水滴模擬血液落下的聲音。幾個小時後,犯人竟然死了。驗屍官驗屍後得出的結論是—死於內心恐懼。
不只是納粹,二十世紀,心理學家曾用無數實驗和文字論述,證明了潛意識的強大。從此,這個學術結論被廣泛運用於成功學,幾乎每一位里程碑式的成功學大師,都會在他們的教程里長篇累牘地講授「心理暗示」的重要性。
「心理暗示」就是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進行自助的方法。人的自我評價實際上就是人對自我的一種暗示作用,它與人的行為之間有很大的關係。消極的自我暗示導致消極的行為,而積極的暗示則帶來積極的行動。
「心理暗示」的效力甚至蔓延到了臨床醫學,在西方,很多病人被診斷出絕症後,醫生只將診斷結果告知病人的一位家屬,把病人以及其他家屬蒙在鼓裡。然後,醫生讓絕症患者生存在一個自認為身體健康的環境裡,再輔以積極治療,幾個月後,病人的病症竟然奇蹟般消失了。
被譽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的歐·亨利,寫過一個著名的微型小說《最後一片葉子》,內容梗概是這樣的:
一個叫瓊西的女孩在學畫的過程中得了肺炎。她躺在旅館的床上,忽然注意到窗外常春藤上的最後一片葉子,從此便認定這片葉子是她生命的象徵,葉子一落,她就要死了。
一天晚上,暴風驟雨來臨,她想那片葉子一定保不住了,於是哭得很傷心。但是,她第二天拉開窗戶一看,那片葉子依然如故。於是,她十分高興,病情也暫時有所好轉。
其實那片葉子本來已經被吹落。她看到的葉子是一位老畫家為她畫在牆上的。
當一個人相信自己能做到某件事的時候,他就能做到—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在醫學臨床上,無數人靠著這個信念戰勝了病魔。
在生活或事業中,我們也要嘗試這樣去做,告訴自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只有這樣,你的道路才會越來越順利,越來越光明。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個落魄的家庭里,有一個名叫吉姆的小男孩。吉姆學習成績一般,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扮出各種誇張的表情。
吉姆長大後,決定去美國做演員。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千萬美元的片酬。於是他找到一張空白支票,在上面寫:支付給吉姆一千萬美金。
吉姆就這樣開始了他的演藝事業,每天起床,他都拿出這張空白支票看一眼。終於,在1995年底,吉姆接到了一個兩千萬美元片酬的合同。
吉姆不是別人,正是主演了《變相怪傑》《冒牌天神》等電影的美國喜劇天王—吉姆·凱瑞。
吉姆·凱瑞的故事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心理暗示」帶來成功的典型範例。事實也是如此,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時,若只知道自怨自艾,妄自菲薄,認為自己不行,那麼他就真的會不行。而像吉姆·凱瑞這樣,拼命地鼓勵自己能堅持住,就真的能戰勝困難。
毛澤東有一句話很出名:「戰術上重視敵人,戰略上藐視敵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要在細節和技術上做到完美,但無論面對多強大的敵人,都要抱著必勝的心態去戰鬥。
這就是「心理暗示」強大的表現,潛意識的主導其實來自心理暗示。一個人若擁有強大的自信,那麼他潛意識的自我暗示一定很強。反之,則會被潛意識控制,常常墮入消極,難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