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牛津女孩> 上千杯咖啡的競爭:被「篩選」出的友誼依然有意義

上千杯咖啡的競爭:被「篩選」出的友誼依然有意義

2024-09-26 12:21:20 作者: 賽茜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曾提到,為進入牛津辯論社,我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入校的時候就有學長學姐告訴過我,牛津辯論社的競選是一場「建立在上千杯咖啡基礎上的戰爭」。

  這裡的「咖啡」只是一個比喻,每杯咖啡都意味著一場努力獲得支持者的談判。

  剛開始我曾思考過,在繁重課業的壓力下,是否需要花費如此多的精力在這樣的學社上?

  後來每次回想,我都十分感激曾經做出決定的自己,因為這可能是我大學中做過的最值得的一件事。

  「Coffeeing」是我那時常用的詞,當時我把咖啡當成了動詞。7周的時間,我從不認識任何人,到獲得270張投票。白天,我活躍於拳擊社、地理系活動、中國學聯、諮詢社、金融社;晚上,我去各個學院串門吃晚宴,夜裡又去不同學院的酒吧認識新朋友。眼看著我的臉書朋友從500人到3000人,在每天5杯以上的咖啡,每周40餘個活動安排後,我認識了大半個牛津的同學。

  這樣「功利化」的頻繁社交,並不是我理想中的大學生活,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確實得到了飛速的成長。

  最重要的是在無數個短暫會談中,我學會了快速了解對方並且建立信任的技能。

  

  40分鐘喝咖啡的時間裡,我會用10分鐘的時間聆聽對方,並分析出對方的個人特質和感興趣的話題。畢竟,辯論社的競選並不只是靠受歡迎程度,更多的是不同競選派別的政策和思想。當得知對方的價值觀後,我會嘗試用一種不冒犯的、更具交流性質的方式進行交流。這段經歷提高了我的共情能力,並且當我選擇傾聽他人訴說並嘗試理解的時候,我的思考也漸漸變得更富包容性。

  這樣毫不保留的努力和進取,像是一把雙刃劍。對我個人而言是機遇,但也會招致非議和敵意。一個野心外露、敢於爭取的女孩,往往會使得那些按照常理出牌的白人男性感到不適和受到威脅。我在競選團隊中,慢慢有了一種被孤立和背後插刀的感受,很多來自同一學院或有相似家庭背景的同學開始抱團。當然,這是後話了。

  一杯杯咖啡下肚,我學會了如何快速社交,在最短時間內用對話的方式與對方建立聯繫。這種社交雖然帶有目的性,但也讓我擁有了多元化的朋友圈,那些在交談中,發現彼此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成為了我人生路上的戰友。

  很多時候,有些人往往會用非黑即白的觀點看待社會,比如當我們懷抱某種目的去結識某人的時候,我們的「友誼」就顯得沒那麼純粹了。但通過這些經歷,我逐漸認識到,我們需要以更寬容、開放的心態去看待社交。每個人手上的「一杯咖啡」,更像是一把鑰匙,我們談話的意義不僅是為了「達成最初的目的」,也在於找到最匹配的那把「鎖」。

  用這樣的方式,我們也可以收穫最真摯的友誼。這一課,使我受益無窮。

  [img alt="" src="../Images/Figure-0119-0001.jpg" width="95%"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