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講 實數和比率兩方面都使用
2024-09-26 12:09:24
作者: 日本顧彼思商學院
實數和比率兩者都很重要,然而腦海中雖然明白這個道理,卻很容易只用眼前的數字去思考其意義。我們不是要討論哪一個更好,而是需要把這兩個要素都把握到。那麼,應該如何去使用實數和比率呢?
我們通過兩個例子去思考。
·例1
員工A和員工B的銷售風格不同,員工A是勤勤懇懇跑訂單的類型,員工B則是先做好調研再去接近目標顧客。以下是員工A、員工B在某個月份的銷售成績。
那麼,員工A和員工B,誰的成績更優秀呢?
我們不僅要看訂單數,也可以嘗試計算訂單率。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如果只評價訂單數的話,員工A的訂單數多,所以可以認為員工A比較優秀,但如果加上效率性來考慮的話,則可以判斷員工B更優秀。
·例2
員工C為了確定明年的重點目標顧客,把去年及今年的訂單額按照顧客予以區分,嘗試進行了分析,發現X公司、Y公司、Z公司的訂單額分別增加了20%、10%、5%。
根據這個情況,員工C決定把增長率最高的X公司作為明年的重點目標顧客。那麼,如果我們給員工C提建議的話,可以考慮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我們可以建議員工C:「應該同時確認實際的訂單金額有多大規模。」
例如,在調查實際的訂單金額後,有可能出現以下表格的情況。
從增長率來看,X公司確實是第一,但從增加的訂單額來看,則是Z公司第一。Z公司本來的訂單額規模就很大,因此即使增長率沒那麼高,它實際增加的訂單額卻是最大的。
如上述例子,實數和比率兩者都要把握,這很重要。
1. 看到實數就計算比率
2. 看到比率就計算實數
1. 看到實數就計算比率
剛才的例1對應了這個要點。
不僅要看訂單數,還嘗試計算了訂單率。那麼,我們試試在這裡增加一位員工D的銷售成績。
員工D的訪問數是10,訂單數是5,訂單率是50%,從銷售效率這個維度來看,員工D的訂單率在3人之中是最高的,應該也可以評價為優秀。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員工D的訪問數、訂單數的絕對值卻很低。如果算上銷售額等實數數據的話,員工D的銷售額很可能比員工A、員工B都低。
「觀察實數與比率兩方面的數據後,再進行評價」,確實需要如此。另一方面,比較之後進行評價的時候,要注意的是,可能得到高評價的對象,前提是其絕對值不能比其他評價對象低得太多,首先要理解這一點。
2. 看到比率就計算實數
剛才的例2對應了這個要點。
如果只是表示為比率,就很有可能傾向於只考慮比率,後續的行動也有可能只把比率作為參考證據。
在進行比較時,比率是很容易讓人理解的概念,但比率終究是用於表達與總量之間的關係,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無法表示絕對值。所以請大家務必同時確認實數與比率這兩方面的情況。重要的是,要把握清楚增長率背後的數字以及實數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結果。
練習題
最近,為了探討應該集中力量發展哪個商品,需要分析每個商品的銷售情況。我們應該集中力量發展哪個商品呢?
解答
首先,我們留意一下比率的變化。
從比例的變化情況來看,商品X的變化最大。推測商品X一路增長而來,所以可以考慮向其注入力量。另一方面,剛才提到,不能只看比率,以實數來考量也很重要。那麼,我們不以比率來表示變化,嘗試計算一下實數吧。
我們以實數去了解實際上的銷售額情況,發現各種商品的銷售額差異分別是:商品X增加140億日元,商品Y增加70億日元,商品Z增加150億日元。
商品X的實數變化確實很大,但商品Z的變化在其之上。這是因為,商品Z本身所占的份額就很大,占比的變化是50%-45%=5%,這不算一個很大的數字,但從實數來看,卻有著很大的影響。
只觀察比率時看不出來的信息,計算實數後就顯現出來了。
STEP UP!
最後,我們重新梳理關於比率的內容。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做區分,一律使用了「比率」這個詞語,但實際上比率有兩種類別。
第一種概念是構成的比率。當把整體作為1時,用它表示構成要素所占比值處於哪一種程度,是在思考相對於整體而言,其所占的比率是大還是小,其影響程度、影響力如何的時候使用的比率。
第二種概念是變化的比率。當把基準作為1時,用這個比值表示發生了何種程度的變化。一般來說,多用於要把一定的時間區間內發生的變化量進行量化的情況。有可能會出現大於1的值,也可能會出現小於1的值。
接下來,請閱讀以下文段。
「與去年相比,銷售額增加50%。國內銷量與海外銷量的比率從4∶6變為3∶7,海外銷量走俏!」
我們暫且不討論情況的好壞,只談談文段傳遞出來的信息。「銷售額增加50%」是與去年的比較,屬於變化的比率,後者的「國內銷量與海外銷量的比率」是構成比。如這個例子,在實際的商業場合中,有時會出現把兩種比率混在一起來講述的情況。
更令人煩惱的是,兩種都叫「比率」,也同樣使用「%」這樣的單位,所以有時會難以區分是哪種意思的比率。不管是數字的使用者還是閱讀者,都應該充分理解這個「比率」是構成的比率還是變化的比率。
那麼,請再次思考一下:國內的銷量,是好還是不好呢?
為了能夠簡易理解,我們假設去年的銷售額是100億日元,嘗試進行計算。
因為銷售額增加50%,所以今年的銷售額是150億日元。
因為去年國內與海外銷售額的構成比是4∶6,所以國內是40億日元,海外是60億日元;因為今年國內與海外銷售額的構成比是3∶7,所以國內是45億日元,海外是105億日元。
國內銷售額的情況是,去年40億日元,今年45億日元,今年比去年增加了5億日元,如果換算為變化的比率就是,增加了10%以上。
我們再次確認一下最初的信息。
「與去年相比,銷售額增加50%。國內銷量與海外銷量的比率從4∶6變為3∶7,海外銷量走俏!」
確實,「海外銷量走俏」這一點不假,但海外銷量好,並不代表國內銷量就不好。認真計算實數之後,就能發現國內的銷售額也有增加。而且,換算成變化的比率,約有10%的增長(40億日元→45億日元),這個數值絕對不差。
這裡需要留意的是,從某些信息得到的印象,不能夠隨意進行解釋。不能因為國內的比率下降,就隨意解釋為「國內銷量不好」或「國內的銷售額有所下滑」。
要養成習慣,在用比率表示的情況下,更需要充分把握實數。
小結
√ 僅看實數無法得知的信息,比率會告訴我們
√ 僅看比率無法得知的信息,實數會告訴我們
√ 務必計算實數和比率兩方面的數據
√ 實數的絕對值是前提,要把握清楚
√ 比率包括構成的比率和變化的比率兩種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