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講 嘗試分解觀察

2024-09-26 12:09:13 作者: 日本顧彼思商學院

  分析的基礎是進行分解,只看原本的基礎數字是無法展開分析的。大家要把數據進行分解,找到有特徵性的趨勢,因為這樣更有利于思考事情發生的原因。那麼,應該如何進行分解,如何找到趨勢呢?

  假如你是負責玩具廠家展廳的工作人員,按要求需要維持一定數量的來訪者人數。其中,本周的來訪者人數為900人,與上周的來訪者人數1000人相比,人數減少了100人,比例下降了10%。如果只是偶然發生的情況則無大礙,但也有可能發生了某些問題。所以你決定對來訪者的數據進行分解研究。

  首先,把工作日與周末的人數分解,得到表1的結果。

  從表1中可以知道以下信息:

  ·工作日減少了30人,比上周下降10%

  ·周末減少了70人,比上周下降10%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整體減少了100人,比上周下降10%

  減少的人數比例,不管是整體還是工作日、周末,都是10%,沒發現具有特徵的趨勢。我們可以認為不管是工作日還是周末,都有所減少。

  接著,把個人顧客和團體顧客的人數進行分解,得出表2的結果。

  從表2中可以知道以下信息:

  ·個人顧客減少了100人

  ·團體顧客減少了0人

  ·整體顧客減少了100人

  由此可知,本周減少的100人,不是團體顧客而是個人顧客。把工作日與周末的數據分解後,未看到具有特徵的趨勢,但把個人顧客與團體顧客的數據分解後,呈現出具有明顯特徵的趨勢。

  如前所述,以某個切入點來分解數據看不到具有特徵的趨勢,但以其他切入點進行分解後,就呈現出具有特徵的趨勢,這種情況很常見。為了鎖定問題所在,建議大家嘗試以多個切入點進行數據分解。需要做的是以下兩個要點,非常簡單:

  1. 嘗試以某個切入點進行分解

  2. 嘗試以其他的切入點進行分解

  我們用圖來整理一下剛才的例子。下圖是對本周來訪者人數的模擬圖,虛線圓圈代表與上周的差異部分,即本周減少的人數。

  我們在這裡想做的是,確定減少的人(虛線圓圈)是哪些人。

  1. 嘗試以某個切入點進行分解

  首先,嘗試分解了工作日和周末的數據。參照以下的模擬圖,可以看到這樣做並沒有找到明顯的趨勢。

  區分工作日與周末以後,從虛線圓圈的情況無法確定共同的趨勢。在兩者的區域內,都有虛線圓圈,所以得出的結論是工作日和周末的人數都同樣有所減少。

  2. 嘗試以其他的切入點進行分解

  要找出工作日和周末以外的切入點,在這裡我們嘗試以個人與團體進行區分。這樣分解以後,了解到團體顧客沒有減少,減少的全是個人顧客。

  從這幅圖可以看到,虛線圓圈全都包含在個人顧客的範圍裡面,所以相當於團體顧客沒有發生變化。通過這個切入點可以知道,所有的虛線圓圈都包含在「個人」範圍里,這便是我們找到的特徵。

  為了把握到具有特徵的趨勢,建議大家嘗試從多個切入點進行分解。以多個不同的切入點進行分解,就會更有可能出現具有特徵的趨勢。

  除此以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即使已經出現了某個具有特徵的趨勢,也不能就此停步。從某個切入點發現了一種特徵,不代表其他切入點就不會呈現出特徵。

  用圖來補充分析以後,從個人和團體這個切入點發現了一定的特徵,但如上圖所示,從其他的切入點來看,也有可能挖掘出某些特徵。

  此外,根據不同的原因,還有可能同時發生多個現象。

  因此,不能因為發現了一個有特徵的趨勢就止步了,大家要多嘗試一些有可能發現其他特徵的切入點。

  練習題

  為了進行更細緻的分析,還可以嘗試以成人和兒童為切入點進行分解。請思考,從表1、表2、表3來看,可以對正在發生的情況分別做出怎樣的解釋?

  解答

  從上面三個表格中可以得知以下信息:

  ·從表1中得知,工作日和周末沒有特別的差異

  ·從表2中得知,個人顧客減少100人

  ·從表3中得知,成人顧客減少100人

  由此可知,不僅有「個人顧客減少」這個特徵,還存在「成人顧客減少」的特徵。像這個案例一樣,有時可能存在多個特徵性的趨勢,所以在找到了一個趨勢之後,建議不要就此止步。

  另一方面,我們要慎重考慮,是否從這兩個事實就可以直接得出「成人的個人顧客數減少了100人」的結論。例如,有可能出現表4的情況。

  首先,我們確認一下團體顧客整體的增減情況。團體顧客中的成人顧客減少50人,另一方面,團體顧客中的兒童顧客增加了50人。結果是,團體顧客的整體人數,由於成人顧客的減少以及兒童顧客的增加,相互抵消,增減為0,看起來沒有變化。

  同樣地,我們確認一下兒童顧客的整體增減情況。個人顧客中的兒童顧客減少50人,另一方面,團體顧客中的兒童顧客增加了50人。結果是,兒童顧客的整體人數,由於個人顧客的減少以及團體顧客的增加,相互抵消,增減為0,看起來沒有變化。

  如果只看表2、表3,從結果來看,則會表現為以下4個現象。

  ·團體顧客沒有減少

  ·兒童顧客沒有減少

  ·個人顧客減少了100人

  ·成人顧客減少了100人

  這樣一來,從表2、表3讀取到的個人顧客減少100人以及成人顧客減少100人的信息,很可能會變成一致的內容。那麼根據這個結果,自然會解讀為成人的個人顧客減少了100人。然而,實際的情況是,如表4所示,成人的個人顧客只減少了50人,同時還出現了其他幾個變化,但由於它們相互抵消了影響,就沒有被識別出來,這種情況也是有可能發生的。

  通過不同的切入點進行分解後,如果發現了一致的數字,通常會想下結論說「就是這個」,但這個結論是不充分的。有時候會出現偶然的表面現象,請不要根據表面數字輕易下結論,這點非常重要。

  反過來說,必須細緻地分解到表4的程度,即個人與團體、成人與兒童、上周與本周的程度為止(下圖是由表4轉化而來的圖表)。

  STEP UP!

  最後,為大家介紹一下找到多個切入點進行分析的思路,即對偶然想到的切入點提升抽象程度,再重新思考具體的內容。

  例如,把工作日與周末這個切入點的抽象程度提升,就得出時間(When)的概念。接著可以從時間的概念出發,思考一下有沒有其他的切入點。從上午/下午、工作日/周末再進一步細分,就可以找到具體到星期幾的切入點。

  同理,我們嘗試一下把個人/團體的抽象程度提升。個人/團體屬於人(Who)的概念,人的概念中還包含哪些切入點呢?例如,可以找到成人/兒童、10歲以下/10歲以上、20歲以下/20歲以上、30歲以下/30歲以上、40歲以下/40歲以上等的切入點。

  就像這樣,偶然想到一個切入點以後,可以提升抽象程度,思考一下這個切入點屬於什麼概念。然後,在抽象程度提升後的狀態下,思考一下這個概念中有什麼具體的內容,這樣就可以從一個切入點出發,聯想出多個切入點。

  此外,還可以思考一下,在提升了抽象程度,得出時間(When)、人(Who)這些概念以後,還有沒有其他屬於同等抽象程度的概念。這樣就可以繼續延伸至場地(Where)、物品(What)等概念,能夠更加全面、更有深度地進行思考。

  對於研究對象,如果能夠提升其抽象程度,就意味著可以從高視角來俯瞰,更有可能把握事實的全貌。建議大家養成習慣,通過提升抽象程度來把握事實。

  小結

  √ 分析從分解入手

  √ 嘗試以多個切入點進行分解

  √ 具有特徵的趨勢不一定只有一個

  √ 對表面數字的一致性保持警惕

  √ 通過具體、抽象地來回思考,增加切入點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