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優越情結
2024-09-26 11:44:20
作者: 岸見一郎、周穎琪
A:重點在於,無論看待自己還是他人,都要從善良的視角出發,對吧?但如果是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的人,會很難像這樣去思考,不是嗎?
岸見一郎:的確。用阿德勒的話來說,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人就有優越情結。
這樣的人想通過嚴格要求自己來提升自己的價值。其他人對自己要求沒那麼高,而自己比他人更嚴以律己,他們正是通過這樣的想法來凸顯自己的優越感的。
對他們來說,假如不像這樣提高門檻,而是過著普通的生活,那麼就需要鼓起勇氣才能認可自己的價值。
A:也就是說,他們是為了製造優越感,才自行提高了門檻,是嗎?
岸見一郎:是的。他們想通過這種方式提升自己的價值。
如果高標準只針對自己,那沒有問題。但如果用這個高標準來要求他人,那就有問題了。
舉例來說,父親會對孩子說:「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不學習可是不行的。」孩子一聽,當然會牴觸了。如果只是提高對自身的要求,父母大可愛怎樣就怎樣,但我覺得如果把這些要求強加於人,那可不怎麼討人喜歡。
A:確實是這樣的。比如,看到別人開開心心參加社團活動時,人會產生「明明我這邊在拼命努力」的想法。
岸見一郎:反過來說,如果能放低對自己的要求,對他人的看法也會跟著改變。如果能認為「自己像這樣活著就已經令人感激」,那麼對他人也能產生這樣的看法。看待他人的時候,也就能覺得他們活著就是價值了。
這並不是在慣著對方。和學習好不好沒有關係,如果父母能覺得孩子在身邊就是在為自己做貢獻,孩子也就能覺得「自己的存在受到了認可」。
但是,如果父母只認可行為層面的價值,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一點都不關注原本的真實的自己」。
如果父母眼中只有理想中的孩子,他們就會根據這個理想,用做減法的方式評價孩子。如果孩子感受到被這樣看待,那可真夠受的。
雖然我不喜歡零分這個說法,但我們不妨把活著這件事當作零分狀態,並以此為起點,無論孩子做什麼,感覺都像是在做加法。
如果父母能學會用這種方式看待孩子,孩子就不會維持現狀了。話雖如此,孩子也不會一上來就去做「無木造屋」那麼魯莽的事情。
我覺得學習是一件好事,而且既然學習這個課題客觀存在,那麼不學習就是不行的。不要樂觀地覺得總會有辦法,因而什麼都不做;也不要絕望地認為已經束手無策,因而什麼也不做。我們只能從能做到的事情開始做起。
只要明白有人在存在層面上認可自己,就會產生勇氣來應對自己的課題。這樣一來,孩子就能長成踏實努力的人了。
有些來做心理諮詢的人覺得自己沒人愛。但其實,完全沒人愛的人是不存在的。
阿德勒把這些人叫作「惹人厭的孩子」。的確,不能說這樣的孩子完全不存在,但大部分孩子是被人愛著的。
至少一開始的時候是被愛著的。心理諮詢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意識到這件事。我會告訴他們:你的父母在生下你的時候,是愛著你的。
很多年輕人因為經歷過艱辛,覺得自己一點也沒有感受到別人的愛。哪怕在過去的人生中,真的沒有遇到過一個愛自己的人,我也希望大家能夠認為,愛自己的人一定存在,哪怕只有一個,我會告訴他們:「我希望自己能成為愛你的那個人。」
A:還有的孩子沒能出生在「中獎」家庭,遭受過虐待或者貧困。雖然我自己的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但確實也感受過很嚴格的父母、很嚴重的束縛之類的。我覺得出生在經濟上不用操任何心,有能理解和關愛自己的父母這樣的幸福家庭里,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但如果生來就因父母輸在起跑線上,後天也能變得幸福嗎?
岸見一郎:能的。因為孩子的幸福並不是靠父母給的。
A:就算這樣,但拿父母打孩子或者把孩子當錢袋子的情況來說,父母成了孩子不幸的原因,這種情況也是有的。在現實生活中,要和這樣的父母斷絕關係還是挺難的。
岸見一郎:你這個年紀的話,要和父母斷絕關係不是絕對不可能的吧。和年輕人一聊,我發現問題在於,對有的人來說,哪怕你只是稍微批判一下這類父母,他們就會站出來維護說:「就算是那樣的父母,也有好的地方。」我反倒是希望他們能夠厭惡對自己施加暴力的父母。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會對自己的孩子做同樣的事情了。
把自己生活的艱辛歸咎於父母也是不對的。父母的影響力確實非常大,但應該也能做到勸阻父母。就算年紀還小的時候做不到,現在也能做到了。
無論是維護傷害自己的父母,還是無論何時都把自己的人生歸咎於父母頭上,到頭來都是對父母的依存罷了。
A:要是和父母斷絕關係,不會感到悲傷嗎?
岸見一郎:孩子不必考慮這點。我一開始就說過了,哪怕對自己的血親也是一樣,只要對方妨礙自己做想做的事,就應當據理力爭。
A:如果父母不能在存在層面上認可自己,如果父母一直對自己施加過高的要求,孩子的成長環境就會很苦。孩子會覺得「只要做到這件事,父母就會有一丁點兒認可自己的價值了吧」,從而努力過度,甚至感到痛苦。
要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可以用前面說過的把缺點轉化為優點的方法嗎?
岸見一郎:這是切入點之一。他人沒法替代自己。重點在於如何使用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重要的不是你被給予了什麼,而是你要如何使用被給予的東西。
另一個切入點是:比起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擁有更多的東西,還不如改變對已經擁有的東西的看法。
C:我也會覺得,無論如何都必須獲得更多加分項才行。社會上充斥著各種自我啟發類型的圖書,裡面說要鍛鍊身體,要提升技能之類的,淨是些認為目前的自己不行,要更多地去提升價值這樣的觀點。
「變成值得被喜歡的自己」,這樣不可以嗎?比如說,竭盡全力提高成績,努力改變性格,節食,等等。
岸見一郎:我的意思是,所有這些事情都不要再做了。我們的目的在於「幸福狀態」。
就拿學習的事情來說,為了上大學、為了獲得資歷而學習並不一定是件壞事。但是,就算這些實現了,也不一定意味著人會變幸福。就算「變成值得被喜歡的自己」,也不應該去迎合社會上的標準。就算通過這個方法改變了自己,那也不是真正的自己。
當你不再為了迎合他人而改變自己的時候,有時候反而能為自己帶來改變。
C:有的人並不是迎合社會,而是憧憬著什麼人,或者心中有一個理想的自己呢?這樣的目標也是不可以的嗎?
岸見一郎:我並不是說不可以朝著理想前進,也不是說要忍耐。請大家以理想中的自己為目標努力吧。只不過不要忘了,你自己就是你自己。就算你成為自己憧憬的那個人,但只要變得不再是原本的自己了,那也是沒有意義的。
改變世界的第四十九步
對自己也好,對他人也好,都不要設置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