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道德經》其實很好懂> 第六十六章 要想不爭而勝,就要學會分配

第六十六章 要想不爭而勝,就要學會分配

2024-09-26 11:40:29 作者: 度陰山

  原文

  請記住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①。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②。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③。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④。

  注釋

  ①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百穀王,百川所歸往,王者,往也,吸引他人往來;善下,善居卑下,所以百川都來,最終成大。

  ②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上民,統治人民;言下之,用言辭表示謙下;先民,領導人民;身後之,把自己放在後面。這和「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一個道理。蘇轍說:「聖人非欲上人先人也,蓋下之後之,其道不得不上且先耳。」

  ③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重,負累;害,妨害;推,推舉;厭,厭棄。河上公說:「聖人在民上為王,不以尊貴虐下,故民戴仰而不以為重;聖人在民前,不以光明蔽後,民親之若父母,無有欲害之心也。」呂吉甫說,不重不害,天下人當然擁戴他。

  ④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呂吉甫說:「夫以其言下之。以其身後之,則不爭者也。(大家)樂推而不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也。」

  譯文

  江海所以能讓百川歸往,只因其善居卑下之地,所以能得償所願。聖人要統治人民,必須先用言辭表示謙下;要成為人民的榜樣和表率,必須把利益放在他們後面。做到這兩點,聖人即使居於上位而人民不會感到負累,居於領導位置人民不感到受害。天下人民都樂於推戴而不厭棄聖人。因為他與人不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爭。

  度陰山曰

  會分配,則萬事可成。

  自1206年統一蒙古草原建立大蒙古國到1227年去世,成吉思汗在短短二十餘年中把大蒙古國的疆土擴張了幾十倍,其中的秘訣固然無數,但有一個秘訣是重中之重,那就是成吉思汗捨得把東西分給手下的將軍、士兵。成吉思汗每次向對手開戰前,都會把戰勝後獎勵原則講得細緻入微,大將軍該得多少,中將軍該得多少,沖在最前面的士兵得多少,全都寫進條例中。

  每次勝利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攻陷的城中所有富戶財產調查清楚,然後將原居民趕到城外,將城中財物堆積到廣場,然後按等級進行分配,即使是孤兒寡母也可分得一份。

  而他本人則最後挑選,一般情況下,成吉思汗只拿戰利品的五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有時候如果被攻陷的城池一貧如洗,沒什麼油水,他只象徵性地抓幾把城中泥土當戰利品。

  在中國歷史上,建立大功勳的人,似乎都有成吉思汗這種獎勵下屬的技能。影片《投名狀》中,那些臨時湊起來的清軍武裝,在進攻太平天國的城池前齊聲高喊的一句話竟然是,城破後「搶錢、搶糧、搶女人」。

  成吉思汗可能意識到了一個成大事者必知的天理:所有人都喜歡追名逐利,很少能謙讓。做領導的,如果和手下爭奪名利,那肯定做不長。最好的辦法就是擺正心態,告訴自己,擁有功名就是那些屬下、臣子的事情;而天子絕對不是獲取功名,天子是把功名賞賜給屬下、臣子的。天子唯一做的事就是把城池賞賜給屬下,讓屬下自動自發地保衛他們自己的城池;把還在敵人手中的財物賞賜給將士們,讓將士們心甘情願地去攻城奪地。

  老子說,聖人不爭,所以天下沒有人和他爭。成吉思汗就是這樣的聖人,他從來不和屬下爭名奪利,所以大家非但不和他爭,而且還真心實意地把部分財物送給他,奉他為永遠的主人。

  春秋時期魯國宰相公儀休的執政思路就是不與百姓爭奪利益,統治者和官員絕不能占小便宜。他很勤儉,經常在家後院種植蔬菜。有百姓就說,堂堂宰相,俸祿優厚,居然自己種菜,如果天下人都效仿他,那我們這些菜農可怎麼辦!

  公儀休馬上命人把菜園踏平,到菜市場買菜吃。

  他老婆也非常勤儉,常常在家織布。公儀休多次勸她去集市買布,可他妻子不聽,依然自力更生。公儀休就把妻子逐出家門,還燒毀了織布機。他對所有家人說:「我作為宰相,自給自足,百官們就會效仿我,所有做官的人家都經營產業,那百姓生產的東西賣給誰呢?賣不出貨物,他們豈不是沒有了活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