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藏而不用,才是大用
2024-09-26 11:40:09
作者: 度陰山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嗇①。夫為嗇,是以早服②。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③,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④,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⑤之道。
注釋
①治人事天莫若嗇:嗇,是「穡」的古字,穀物成熟可以收倉。趙佶說:「保其精神而不以外耗內者,嗇也。」陸佃說:「嗇者,愛養之辭。」王雱說:「治人在乎正己,事天在乎盡性,惟此兩者一於嗇而已。」據此可知,嗇是收藏、愛惜,藏而不用的意思。盧育三說,老子五千言基調就是個「收」字,它分為精神上的收和行為上的收兩部分。精神上的收是無知無欲,行為上的收是去甚、去奢、去泰等。
請記住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②早服:服,復也。早復,返璞歸真。
③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趁早返回道,就叫作重視積德,重視積德則沒有不可勝過的。
④母:道。
⑤長生久視:長久維持,長久存在。呂吉甫說:「嗇之為謂道,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也。精神者生之根,嗇而藏之,則根深而生。長生者視之蒂,衛而保之,則蒂固其視久矣。」
譯文
治理民眾、養生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嗇。嗇這種辦法可以返璞歸真。返璞歸真可以積德而厚。積德而厚則能攻無不克,達到攻無不克的水平,別人就不知他的本領究竟有多大了;他便可以治理國家或創造國家,掌握治理國家的根本大道,便可以長治久安。這就是所謂的根深蒂固,才能長生久視。
度陰山曰
若想成功,只需懂得三點即可:收著點、悠著點、慢著點。
元朝末年,中國南方群雄並起,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人,陳友諒、張士誠和朱元璋。陳、張二人占據了中國南方最富庶的區域,實力強大,朱元璋雖占據貧瘠之地,但靠著汗水和智慧,後來居上。隨著元帝國勢力漸漸退出中國南方,三個政權爭霸。
張士誠和陳友諒先後稱王,朱元璋對「王」也有點上頭。但老謀略家朱升送給他九個字:緩稱王,廣積糧,高築牆。朱元璋覺得這九個字就是老天送給他的咒語,他依計行事。在「緩稱王」上,所有革命家都稱帝稱王,朱元璋卻悶頭發展,拒絕稱王;在「廣積糧」上,所有革命家都忙著擴張地盤,朱元璋卻恢復農業生產,鞏固大後方,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高築牆」上,所有革命家都四處搶地盤,到處插旌旗,朱元璋則一心一意經略根據地南京,讓其成為固若金湯之城。
正因為認真踐行了這九字箴言,朱元璋最終擊敗所有對手,建立了大明王朝。
緩稱王、廣積糧、高築牆是一種韜光養晦的策略,訣竅就在老子所謂的「嗇」上。「嗇」是藏而不用,是「收著點、悠著點、慢著點」。「收著點」是收斂,「悠著點」是平衡,「慢著點」是積蓄。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能做到前期的慢著點、悠著點才能在後期一擊命中,然後收著點,儘量避免浪費不必要的力量,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影片《一代宗師》中,有這樣的對白:「刀為什麼要有鞘?」「因為刀的真意不在殺,在藏。」這個「藏」並非讓人知道有把刀在鞘中,而是讓人知道鞘中有把刀。你千萬不能惹怒它的主人,讓它出鞘。
不出鞘的刀,其神秘與威懾遠高於出鞘的刀。事實上,當你的力量積蓄到一定程度時,你根本不必使用,不必亮劍,只需要把它放在那裡,就足以讓對方恐懼。而且,這種力量在不用時的威力遠大於使用時的威力。正如當今世界的核武器,不用時,沒有人敢惹你;一旦使用,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核武器可以不用,但絕不可以沒有。「沒有」和「有而不用」是兩回事。沒有是窮,有而不用才是嗇。
你收藏的力量越大,對敵人的威懾力就越大。威懾力越大,就完全可以不必使用。所以說,小藏是為了用,大藏是為了不必用。從這點而言,核武器就是嗇,其他兵器則是用。
老子哲學中,最低境界是藏而用之,最高境界則是深藏不用。深藏不用必須建立在藏而用之的基礎上,藏而用之是有為,深藏不用是無為,若要達到無為之境,還是要多些有為。
有這樣一則逸事,說是老舍曾去拜訪齊白石,請齊大畫家以「蛙聲十里出山泉」為題作幅畫。幾天後,齊白石交了作業:遠山隱隱,峰巒疊嶂,一道急流從山澗亂石中瀉出,六隻可愛的蝌蚪順流而下。
乍一看,齊白石跑題了,因為畫上沒有一隻青蛙。但只需對畫展開簡單聯想,就會發現蛙聲和水聲隱隱躍紙面,連成了蛙聲一片。
這就是中國藝術史上的「藏」:畫中藏畫、藏詩,畫外有畫、有聲。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藏」,猶抱琵琶半遮面是「藏」,在中國古代文人畫中,經常畫一條小路在綠水青山間若隱若現,而深山中只露寺廟一角,甚至是一串擦得發亮的風鈴。雖然你看不到寺廟,可你知道,那裡有一座寺廟。這就是老子所謂的嗇—藏而不必用,已經是大用!
智者也是如此:露一角而已。對手只需知道我只露出了一角,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