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你的柔和,必須有鋒芒
2024-09-26 11:39:20
作者: 度陰山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①。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②。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③。
注釋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的解釋,過江之鯽。憨山德清說:「道本無名,強名之一。故曰道生一。然天地人物,皆從此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可知,「道」並未如女子生小孩生出個貨真價實的「一」來,而是女子本來隱身,大家不知道她模樣,突然現身,大家都認為她是由隱身的她生出來的,所以隱身的她是「道」,現身的她是「一」。司馬光說,「自無入有;分陰分陽;濟以中和。」三生萬物,萬物由天地之陰陽二氣交合而生。
②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負,背的意思;抱,向的意思;和,中華傳統思想的重量級概念。和,本義是口吃禾(五穀),五穀豐登,大家都有得吃,這才是和,而且吃的是素食,這是人和大自然的和。和是恰到好處、和是平衡——調和與和稀泥,中醫的陰陽失和,必須平衡、相互感應和交和。司馬光說:「萬物皆以陰陽為體,以沖氣為用。」
重點看陰陽。陰陽是中國人解釋宇宙萬物的最重要思想,遇到任何事物,只需「陰陽」二字即可勢如破竹。人們發現向陽增產,向陰減產,於是產生了陰陽概念。陰,背對太陽,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山之北,水之南;陽,向日,陽光能照到的地方,山之南,水之北。
由糧食和山水可以推出中國人的特質:第一,農耕文明下的農民;第二,對大自然喜愛。
最早記載「陰陽」連用的是《詩·大雅·公劉》中的「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考察太陽的方位,登上高處,山南山北地考察一番),其次就是這裡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春秋時期,陰陽概念開始大行其道。
陰陽概念的內涵非常豐富,基本有三種:
一是萬物形成的質料、要素或中介。這種內涵認為,陰陽是極細微的物質現象,是還沒有形成具體事物時的混沌,是生成萬物的要素,是萬物的本源——氣。這個點似乎沒有什麼好談的,它的大意是陰陽就是氣,氣生萬物。但怎麼生的,這需要我們認真琢磨。
二是對立變化的客觀實體。當陰陽生成萬物後,萬物之間就有了陰陽的對立,比如有暖就有寒,有善就有惡,有時間長的就有時間短的,有夫就有妻。注意,這是獨立的各個事物都有陰陽事物。第三點則傾向於一個事物中的陰陽。
三是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屬性。任何一個獨立的事物,其中必有陰陽。人有高尚的陽,就必有低下的陰。蘋果有陰陽,任何事物都有陰陽。
③教父:母主養育,父主教化,言生則曰母,言教則曰父,此處指根本。
譯文
道生出有,有生出天地,天地生陰氣、陽氣、和氣,陰氣、陽氣、和氣生萬物。萬物向陽而背陰,皆得到和氣而為柔和。人最厭惡的是孤、寡、不穀等稱謂,而王公卻自稱。所以一切事物,減損它反而得到增加,增加它反而得到減損。別人如此教導我,我也如此教導別人:「強橫的人不得好死。」我把這句話當作施教的宗旨。
度陰山曰
綿里藏針,綿重要,針更重要;但沒有綿,針也就遠沒那麼重要。
戰國後期,趙王國丞相藺相如受到國王恩寵。大將軍廉頗非常嫉妒,多次找機會要藺相如好看,但藺相如始終主動躲避他。藺相如的跟班煽風點火說:「您怎麼膽小如鼠啊!廉頗有什麼好怕的,不如和他正面干一場,顯示下您的威風。」
藺相如說:「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咱們趙國,就因為我這個丞相和大將軍廉頗表面和氣。倘若被秦國知道了我和廉頗不和,那可是將相不和,趙國一定受到進攻。我避讓廉頗並非怕他,實在是為了國家啊。」
廉頗聽聞藺相如這番話後,懊悔地流下眼淚,背負荊條去向藺相如請罪。二人冰釋前嫌,一團和氣,秦國短時間內對趙國自然沒了可乘之機。
中國人一直講和,儒家講得幾乎磨破嘴皮,「和為貴」幾乎成為中國人的處世聖經。那麼,到底什麼是和呢?老子認為的「和」是這樣的:它是陰氣和陽氣互相切磋後的和氣。即是說,和氣中既有剛強的陽氣,也有柔弱的陰氣,二者調和到剛剛好的程度,就成了和氣。
比如藺相如能讓廉頗光著膀子、背著荊條來請罪,使用的就是和氣:在柔弱的陰氣方面,他處處避讓廉頗;但在剛強的陽氣方面,他卻說了那番大義凜然的話,而且把這話傳給了廉頗,暗示廉頗:老子可不是怕你,老子是為了國家才不和你一般見識。
這種剛柔並濟、陰陽調和成的「和氣」才是宇宙間最恐怖的力量。
傳說中的「六尺巷」故事更是把「和氣」運用得爐火純青:大學士張英的鄰居在建造房屋時搶占了張家的土地,張家人給在京城做官的大學士張英寫信,要他用陽剛之氣來搞鄰居。結果張英回信說:「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人得詩,旋即拆讓三尺。
張家人把信交給鄰居看,鄰居深為感動,最後讓出三尺,成就了「六尺巷」美談。
無論是藺相如還是「六尺巷」的張家,在處理遇到的問題時,都具有剛柔並濟、綿里藏針的特質,用一句俗語講就是,你的柔和,必須藏著鋒芒。否則,柔和就是懦弱。
孔子對弟子很是了解,有一次,他看站在身邊的子路昂首挺胸,嘆息說:「子路啊,你以後恐怕會不得善終。」
孔子的嘴像開過光一樣,不久後,子路和別人決鬥,被砍成了肉醬。孔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子路性情剛直,好勇尚武,無論做人還是做事喜歡直來直去,剛硬無比。用老子的話說,子路的性情中只有陽而無陰,有剛而無柔,所以不可能形成和氣把問題處理明白,無法處理問題自然會引起矛盾,總是處於矛盾中又總是喜歡用剛硬態度解決矛盾的人,終究會應了「走夜路多必撞到鬼」的話。
這就是老子說強梁者不得其死的原因。強梁者固然是強大的,如同子路武藝高強,但越是強大就越應該用柔和的態度去處理問題,因為你的強大是被他人所知的。你不必把強大顯示出來,它就已經是你讓對方發抖的武器,你只需要略施柔中帶剛的溫柔,對方會立即繳械投降。這是最省力的方法,也是讓人更加尊重你的方法。
懦弱者只有「陰」,強行表現「陽」是不自量力;強梁者只有「陽」,只要他依憑「陽」表現出「陰」,那就符合了老子所說的負陰抱陽的道。道是和氣之源,也是解決問題最省力的玄機所在。由此可知,柔和能解決問題,必須有剛強做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