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人生的「捆綁銷售法則」
2024-09-26 11:38:23
作者: 度陰山
原文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①。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②。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③。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④。
注釋
①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王安石說:「方則易挫,曲以應之,此所以能全也。直則易折,故枉以待之,此所以能直也。海者常處於卑,而為百川之所委,故窪則盈。無春夏之榮華,秋冬之凋落,故弊則新。少者複本則得矣,多者有為則惑矣」。
②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抱一」帛書甲、乙本中為「執一」,「一」指的是「曲則全……」的逆轉法則,意思是,堅持萬事萬物皆會從一方面逆轉到其反面。天下式,治理天下的模式、法式。
③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這四句皆是從逆轉法則得出的智慧總結,只要堅守一方面(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就一定能逆轉到另一方面(無所不見、無所不是、無不用功、無不有能),所以可以明、彰、功、長。
④誠全而歸之:絕對是以「委曲可以保全」為代表的逆轉法則能夠做到的啊。
譯文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能彎曲才能保全,能委曲才能伸張;低洼可以充盈,破舊可以刷新;少索取才能得到多,索取多反而混亂迷惑。所以,聖人只用這種逆轉法則治理天下。(聖人)對任何事沒有成見,才能明察秋毫;不自以為是,才能明辨是非;不自我誇耀,功績才能長久;不妄自尊大,才能有長進。正因為不爭,所以天下沒有人和他相爭。古人所謂「曲則全」一類的話,豈是空話嗎?當然不是,按此而行,就能夠實現保全而復歸自然無為的軌道。
度陰山曰
老子說,一切事物都在逆轉,包括逆轉。
秦時,前韓國貴族張良謀劃刺殺嬴政(秦始皇),他讓人造了一柄重達六十斤的大鐵錐。有人勸他說,這麼沉重的玩意兒,掄起來太費力,如何刺殺?張良回答,正因為它沉重,掄起來費力,才能狠狠地集中目標,把嬴政一擊斃命。這就叫想要輕鬆,先要沉重。
很多在鄉村劈過柴火的人都知道,劈柴的斧子大多很沉。有人覺得,斧子應該製造得輕些,舉起來省力。可如果斧子很輕,固然省力了,但劈起柴來就費力了。也正因為斧子沉重,舉起來費力,所以劈起柴來才省力。這就叫要想省力,先要費力。先費力後省力,先省力一定後費力。
韓信早年遇到流氓要他鑽褲襠,他猶豫許久終於鑽過,忍受了胯下之辱。其過程可謂驚心動魄,稍一動氣,就是粉身碎骨,哪能有後來的百戰成功,名動天下?韓信深知,只有委曲才能保全。而《水滸傳》中的楊志便不懂老子的話,意氣用事殺了牛二,大好前程葬送梁山。
從前,有塊門檻向木佛抱怨說:「同樣是木頭,為何你受眾生膜拜,我卻受萬人踩踏?」
木佛說:「你才挨了幾斧頭,我卻挨了千刀萬剮啊!」
木佛的意思是,任何人無論在人品還是事業上要有閃光點,必須經歷磨難和奮鬥。這就是中國古人修行中著名的「捆綁銷售法則」:想買幸福,必須先購買苦難。你不購買苦難,老天就永遠不賣給你幸福;若想購買成功,就必須先購買磨難,不購買磨難,老天就絕不賣給你成功。
老子所說的「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正是「捆綁銷售法則」的表現,若想得到全,必須曲,若想得到直,必須枉……兩個對立面水火不容而又互相成就,永遠都捆綁銷售給我們。
老子還說,少則得,多則惑。意思是,想得少,不糾結,得到的就會出乎意料,從而覺得得到很多。而如果想得多,欲望強,即使得到很多,也認為很少,從而產生困惑。用「捆綁銷售法則」來解釋就是,若想收穫多,就要想得少;若想收穫少,只要想得多。
只要你堅信「捆綁銷售法則」的真實,那你就知道該如何做事了。我們來看下面這個故事。戰國時期晉卿趙鞅(趙簡子)剛死,中牟城守將就叛變投靠了齊國。新上任的晉卿趙無恤(趙襄子)把老爹趙鞅下葬後,調兵攻擊中牟城。馬上要對中牟城包圍完成,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中牟城城牆突然自行倒塌。這是個絕佳的進攻機會,可趙無恤卻下令鳴金收兵。
他的將軍們氣急敗壞道:「君主親率兵馬征討中牟守將,城牆自行倒塌,說明老天爺幫助我們去討伐這些天理不容的罪人,為什麼要撤退?」
趙無恤解釋道:「有人說,君子不該在有利的形勢下欺凌別人,君子也不該在他人處於險境時逼迫他。所以讓他們將城牆修好後我們再進攻吧。」
中牟城守將聽到趙無恤這番仁義的話後,便請求投降。趙無恤未死一兵一卒,就收回了中牟城,可謂神奇得讓人摸不到頭腦。
趙無恤的成功,完全符合老子「曲則全」的逆轉法則,自然也遵循了「捆綁銷售法則」:通過後退,其捆綁的對立面——前進——就會出現。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單純的前進也能讓成果出現,但它耗費力氣。而通過「後退」引出必須出現的「前進」,是節省力氣的。老子全部智慧的目的就是節省力氣,甚至於不用力,不用力才是無為,才是自然,才是道。
那麼,問題是,從曲到全,真就註定?或者說,按照逆轉法則和捆綁銷售法則,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後退了就真能大踏步前進?比如一塊木頭被千刀萬剮後成為人人膜拜的木佛,可菜板子也挨千刀萬剮,卻仍然只是個菜板子啊。
所以,老子的「從曲到全」應有必要的橋樑,如果沒有橋樑,那曲就是曲,不可能全,枉就是枉,也不可能直。
這個橋樑應該有如下特徵:
第一,你要先看到全,自信一定能全,曲才有意義,或者說,你曲的背後要有實力。比如趙無恤為什麼敢在對方城牆破壞時不進攻,因為他帶來的軍隊十倍於中牟城中的士兵,他根本不怕對方填補城牆後的反抗。倘若沒有實力做「曲」的後盾,那「曲」就是沒辦法,並非老子所謂的「曲」。
第二,曲的過程必須講究技巧,必須有為,而不是無為。即是說,為了全,你的曲要無所不用其極。
第三,如果達到「全」過於艱難,那索性你就一直曲。按照老子的理論,曲到極限,即使仍在低谷,你也會神經錯亂地認為自己走向了巔峰。所謂低谷和巔峰,只是一種自我感覺,沒有客觀標準,活好自己的感覺,就是道。
第四,「曲」之所以有存在的意義,是因為後來的「全」。沒有了「全」,「曲」什麼都不是。當你成功後,你從前的「曲」就會成為光輝的奮鬥歷程;當你不成功時,現在的你和從前的「曲」都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