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道德經》其實很好懂> 第二十一章 真正的人間清醒是恍恍惚惚

第二十一章 真正的人間清醒是恍恍惚惚

2024-09-26 11:38:19 作者: 度陰山

  原文

  

  孔德之容①,惟道是從②。道之為物,惟恍惟惚③。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④。窈兮冥兮,其中有精⑤;其精甚真,其中有信⑥。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⑦。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注釋

  ①孔德之容:孔,大的意思;容,外貌,表現。孔德之容的意思是,大德的表現。蘇轍說:「道無形也,及其運而為德,則有容矣。故德者,道之見也。」當我們談道德時,其實我們在談一個東西:德,它是呈現在你眼皮子底下的道。

  ②惟道是從:唯獨遵循此道。

  ③道之為物,惟恍惟惚:道這個東西。按理,道不可見,非物,這裡說道之為物,可能是恍惚了。惟,助詞;恍惚,超感覺、超形象的存在。黃茂材的解釋最棒:「恍者,陽也;惚者,陰也。道惟陰陽而已,不謂陰陽而謂恍惚者,升降消長之理,交感契合之情,恍恍惚惚,不可指名,惟心能得之,故其字從心。」

  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劉驥說:「恍惚者,在有非有,在無非無。惚兮恍,其中有象經,所謂大象無形者是矣;恍兮惚,其中有物經,所謂有物混成者是矣。

  ⑤精:生機。

  ⑥信:神。

  ⑦眾甫:甫通「父」,眾甫,是萬物本原的意思。老子思想宇宙中,父母都是重要的隱喻。

  譯文

  哪怕是最大的德,也要依據道的準則。道雖然模模糊糊、混沌得難以捉摸,但它客觀存在。在混沌模糊中,好像能看見它的形象,又好像能摸到它的實在。在那深遠暗昧之處,有具備生命力的東西;它非常純真,有強大的精神證明它的存在。從現在向古時考證,道的形象始終沒有改變,所以可以用它來觀察世間萬物本原。我是如何了解萬物本原的呢?憑藉的就是這個。

  度陰山曰

  許多人都認為恍惚是一種狀態,但在老子這裡,恍惚卻是一種大智慧。搞明白了恍惚之智,也就能搞懂老子的道。先來看個故事,故事的主角是王安石的兒子王雱。

  王雱是個神童,七八歲時,有人來拜訪王安石,順便帶來一大籠子,裡面有一頭獐、一頭鹿。看到王雱正在玩耍,客人逗他說:「你知道哪頭是獐哪頭是鹿嗎?」

  王雱之前從沒見過獐和鹿,當然不知道。但他靈機一動,答道:「獐的旁邊是鹿,鹿的旁邊是獐。」

  客人聽了,感到十分驚奇。王雱回答了卻又像沒回答,沒有回答卻又像是回答了,這種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話就是老子特有的「恍惚」智慧。

  恍惚,本義是隱約模糊,不可辨認。但在老子看來,恍惚的狀態正是「道」:說它有,又看不清,說它沒有,你卻能模糊地看到,在清晰和不清晰的中間有個狀態,就是隱約。所謂隱約,是絕不清楚明白地確定某一事物,讓事物模糊。這就好像看雲霧中的山一樣,隱約可見最好,是一種輕鬆自如的無為狀態,而非要看清,則是有為。

  一旦有為,必生煩惱。

  北宋大臣呂端做宰相時,有個小官到處說他的壞話:「老呂糊塗,竟然也能當宰相?」呂端屬下聽了這話,馬上要去調查這人的名字、背景。呂端制止說:「不可,我一旦知道了他的情況,對這種公然侮辱我的人自然記在心上。當然,我不會去刻意報復,可以後有什麼政事涉及他,湊巧撞到我手裡,想做到公正對待就很難了,而我又不是那種公報私仇的人,但不報仇,又過不去。這種狀態一定折磨我。所以,不知道最好,大家都相安無事。」

  呂端這種「糊塗」行為,就是老子所謂的「恍惚」智慧:很多事,知道比不知道更讓人難受,清晰比不清晰更讓人煎熬。大道是恍惚的,人遵循大道,自然也應該恍恍惚惚。為人處世不要過於清楚明白,清人鄭板橋說「難得糊塗」,正是老子「恍惚」智慧的通俗表達。

  另一位北宋名臣富弼也深知恍惚之道,遇到有人辱罵他,他裝作沒有聽見。旁人告訴他:「有人在罵你!」他心知肚明,卻說:「不是罵我吧。」旁人又好心提醒他:「那人指名道姓地罵你呢!」他仍然拒絕相信地說:「不會吧?天下同名同姓的多著呢!」

  這就是不想聽得太清楚、知道得太真切,讓自己處於恍惚中。有人說,富弼才是人間清醒。因為真正的人間清醒不是清醒,而是無傷大雅之下的糊塗。

  老子的道,要求我們儘量不要明確某一方面。明確了某一方面,就會產生它作對的力量:另一方面。倘若不確定一方面,那我們就永遠處於兩方面不清晰、恍惚的狀態中。這種狀態不會清晰地告訴我們「某種事物是什麼」,它只告訴我們「怎麼做才像某種事物」。比如老子的「道」,老子從來不說道是什麼,只說,你只要恍惚就趨近於「道」,你只要似水就趨近於「道」。

  中國的智慧從來不定義任何事物,只讓人間清醒的人去體悟,最終體悟出的事物,才是真正的事物。一旦把某種事物定義,那就限制了事物,同時也限制了我們的腦子和心。不做定義,使其朦朧恍惚,似是而非,才能更大程度地讓每個人去思考,並無限拓寬我們的心境。

  老子的「恍惚」還是一種被動的自如,那就是「出神」「走神」。相信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看著某事物忽然感覺眼前的一切都模糊起來,身體與心靈飄飄欲仙。整個身心都輕鬆自如,無比愉悅,這就是恍惚的狀態。冥想、自我催眠,都可以讓自己進入這種賞心狀態,或者是有人在你身邊疊紙,其發出的聲音也可以讓你進入「走神」神境,它帶給人的是懶洋洋的舒爽,如果你有過這樣的感覺,那意味著你當時正在體驗老子的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