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你一爭,其實就輸了
2024-09-26 11:37:39
作者: 度陰山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②。居善地③,心善淵④,與善仁⑤,言善信⑥,正善治⑦,事善能⑧,動善時⑨。夫唯不爭,故無尤⑩。
注釋
①上善若水:上善,至高無上的善;水,老子哲學中最有名氣的實體。《洛書》:「天一生水。」《管子》:「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據此可知,水之所以是上善,第一,它是萬物本原;第二,它謙卑不爭;第三,水是五行之首,離道最近,其性最近道。一句話:如此厲害的人居然如此低調,當然是上善。
②幾於道:水的三大至善即利萬物、不爭、處下。李贄說:「水之善,固利萬物而不爭者也。何以見其不爭也?眾人處上,彼獨處下;眾人處高,彼獨處卑;眾人處易,彼獨處險;眾人處順,彼或處逆;眾人處潔,彼或處穢。所處盡眾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不爭則無尤矣,此所以為上善也。居善地七句,皆聖人利萬物而不爭之實。」蘇轍說:「《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曰:天以一生水。蓋道運而為善,猶氣運而生水也,故曰上善若水。二者皆自無而始成形,故其理同。道無所不在,無所不利,而水亦然,然而既已麗於形,則於道有間矣,故日幾於道矣,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此者也,故日上善。」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③居善地:善於在卑下之處待著。蘇轍說,水「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地也」。低地即善地,低姿態即善。
④心善淵:心善於如淵潭一樣安靜。蘇轍說,水「空虛靜默,深不可測,善淵也」。意思是此心不動。
⑤與善仁:蘇轍說,水「利澤萬物,施而不求報,善仁也」。這是典型的「做好事不留名」。
⑥言善信:信守承諾。趙佶說,水「避礙而通諸海,行險而不失其信」。蘇轍說,水「圓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信也」。不管前路多坎坷,我說要去大海,一定滔滔不絕,必到大海。
⑦正善治:正,通「政」。李隆基(唐明皇)說:「從政善治,亦如水之洗滌穢物,令其清淨。」蘇轍說,水「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也」,洗滌群穢是刷新政治,平準高下是均貧富。
⑧事善能:蘇轍說,水「遇物賦形,而不流於一,善能也」。水既能隨遇而安,也能隨物改變。它在方形容器中就成方形,在圓形容器中就成圓形,不拘一格,隨形成形,靈活透頂。
⑨動善時:蘇轍說,水「冬凝春泮,涸溢不失節,善時也」。冬天,水結冰;春天,冰融化,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這就是動善時。
⑩夫唯不爭,故無尤:蘇轍說:「有善而不免於人非者,以其爭也。」意思是,一個人即使擁有水的這七種善,只要與他人爭,那還是會受人非議。可見,七善不如一不爭。爭,是老子哲學中最危險的警戒線。
譯文
最高的德行如同水。水便利萬物又不和它們爭,處於眾人所討厭的卑窪之地,和道非常接近。具備水之美德的人如水一樣安於卑下,心思如深淵般寧靜,用仁愛與人交接不求回報,言出必行,和水一樣平靜無為,不拘一格、隨遇而安,善於抓住時機。正因為和萬物不爭,所以不會出現過失。
度陰山曰
水從不爭先(功利),只爭不舍晝夜(永恆),滔滔不絕(潤物無休)。
春秋時期齊國宰相晏子的故事很多,最有名的當數「二桃殺三士」。當時,齊國文有晏子,武有三位能征善戰的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但這三位並非「善茬」,經常不把齊景公放在眼裡。齊景公暗中訓練大力士,要除掉這三位。晏子說:「不必,兩個桃子足夠。」
在一次大型宴會上,群臣都在。齊景公按晏子的計劃,命人拿出兩個桃子對群臣說:「這是我親手栽種的桃子,可惜只結了四個,我吃一個,相國(晏子)吃一個,還剩兩個,諸位可敘述自己的功勞,誰功勞大,誰就可以吃。」
群臣都知道宴會中功勞最大的是國君、相國和讓敵人膽寒的那三位將軍,所以,誰都不會來爭,也知道自己沒資格爭。短暫的沉寂後,公孫接最先跳出來說:「我陪主公打獵,第一次殺死一頭野豬,第二次殺死一頭老虎。我大概有資格吃一個桃子吧?」於是他拿了一個桃子,還未等吃,田開疆就衝出來說:「當初敵人來攻,我率軍直衝敵陣拯救主公,如果沒有我,主公您還能在這裡吃桃子?」說完,就拿起最後的桃子並立即咬了一大口。
最後的古冶子看到兩個兄弟如此猴急,不禁冷笑說:「我曾經為主公駕車渡河,一頭巨黿咬住了馬,我跳進河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巨黿殺死,救主公脫險。難道我不比二位更有資格吃桃子嗎?」
公孫接、田開疆見狀,都認為自己的功勞比不上古治子,但卻在古治子之前拿起桃子而毫不謙讓,實在是很貪婪。既如此,還不知羞恥的活著,算什麼勇敢,接著就相繼自殺了。
古冶子也拔出劍說:「我們三人本親如兄弟,現在因爭兩個桃子,你們兩人被我逼得自殺了。我如果獨活,是不仁;我自吹自擂而羞辱勇士,是不義;悔恨自己做錯了事還不肯死,就是不勇。」說完,也舉劍自殺。
兩個桃子,幹掉了當時齊國最勇猛的三個英雄,晏子的智謀讓人不寒而慄。那麼,如果你是公孫接等三人,你有辦法破解晏子設置的這個局嗎?
當然有,辦法就藏在《道德經》這一章中,具體操作方式是讓你效仿「水」。「水」在老子哲學中的地位無與倫比,因為它符合老子的道: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也就是說,水有三大特點:第一,它利萬物;第二,它利萬物後不爭這些利;第三,它不是在眾人不喜歡的低處,就是在去往低處的路上。
公孫接等三人完全可以用「水之道」來破晏子的局:告訴晏子自己沒有資格得到桃子,所以不會去爭桃子。然而事實卻是,他們是最有資格得到桃子的。正因為最有資格得到桃子(利萬物)而不爭桃子(利萬物後不爭利),並謙虛地認定自己沒有資格(處於眾人不喜歡的低處)取得桃子,才不會有任何傷害。
公孫接等人破解晏子死局的關鍵點不是「不爭」,而是「有資格爭而不爭」。如果把三人換作其他大臣,晏子完全可以命令對方爭,但晏子絕對不敢命令公孫接三人爭,因為人家有拒絕他的資本—利萬物的功勞。
天下的水從來不走直線,也從來不去人人羨慕的高處,而是九曲十八彎,永遠處在卑窪之地。原因很簡單,它不走直線,是儘可能地讓更多萬物獲利;它不會和被它滋潤的任何一物講條件,這是不爭;它處卑下,是一種有實力、有資格的謙虛。
老子在這裡說,水的七種特質(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可以作為聖人的特質。歸根結底,我們學習水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是不爭,不爭不是沒辦法爭,而是有資格爭卻不去爭。
你只要一爭,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