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門柳》
2024-10-09 12:08:31
作者: 顧誠
——一部貼近歷史的佳作
首先申明一下,在座的都是文學界朋友,只有我是史學工作者,在評價、分析這部文學巨製上可能說不到點子上。另外,不久前才收到書,匆匆閱讀,未能細細品味、思索,只能談點粗淺的意見。
先談取材問題。作者集中描寫的是從明崇禎十五年到清順治三年江南士大夫在內憂外患中的種種表現,既突出了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徵,又曲折反映了那一時代的社會風貌和民生疾苦。就歷史事實而言,明代自萬曆中期以來,朝政腐敗,社會矛盾日趨尖銳,特別是萬曆四十六年薩爾滸之戰後以努爾哈赤為首的滿洲貴族的興起,緊接而來的是天啟朝魏忠賢亂政、陝北農民大起義的爆發,明王朝急劇衰微,陷於內外交困、難以招架的窘迫狀態中。士大夫階層隨之發生分化,多數依然沉湎於爭權奪利、紙醉金迷之中,只知追歡逐樂,力求保護自己家族的利益,置國計民生於腦後。少數有志之士眼見大廈將傾,致力救亡圖存,即如顧炎武在崇禎十三年撰寫《天下郡國利病書》序言中所說「感四國之多虞,恥經生之寡術」,把目光轉向經世致用的「實學」。甲申北廷覆亡以後,清兵入關,由於滿洲貴族當權人物推行民族歧視和民族征服政策,激起了長達20年的抗清運動。在明清易代前後的幾十年時間裡,各方面(民族、階級、階層、集團等)的激烈鬥爭真是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跡固然數不勝數,可鄙可憎的醜惡形象不一而足;其間隨波逐流、進退失據、內心充滿矛盾的人物也屢見不鮮。可以說,恐怕沒有一個作者敢於把這幾十年間波濤洶湧、局勢變幻詭譎之中方方面面的眾生群相寫成一部「全景式」的鴻篇巨製;為了取材較集中,敘述生動,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只能就某一時限、某一方面著筆。這種創作方法早在明末清初時就已經如此,《剿闖小史》《樵史通俗演義》《桃花扇》一直到當代作家姚雪垠的小說《李自成》和近年來海內外影視劇中取材於這段歷史的許多節目,都只能取其一枝一節。明清之際可寫的題材實在太多了,原因是處於大變動當中社會各方面的素材極為豐富。儘管寫出和編出的文學作品已經為數不少,但有兩點可以肯定:一是這方面可供創作的素材還遠遠未能充分利用;二是已面世作品中功力深厚、堪稱傳世之作的寥寥可數。僅從上面列舉的個別例子來看,取材是構思創作一部作品的先決條件。孔尚任的《桃花扇》應當說是一部經過時間考驗的名著,至今蜚聲海內外。《桃花扇》在取材上就是從崇禎十六年二月(第一出《聽稗》)開始,到乙酉年(1645)七月(第四十齣《入道》)為止,前後加康熙甲子八月(試一出《先聲》)做開場白,戊子九月(續四十齣《餘韻》)為煞尾,基本情節只是明清易代兩年多的事情,圍繞以侯朝宗、李香君為主角的悲歡離合情節反映江南政局的演變。劉斯奮先生的《白門柳》取材面比《桃花扇》在時間上要長一些,主要人物也多一些,創作體裁和立場觀點更有很大的區別。但我猜測劉先生在構思時多少汲取了《桃花扇》成功的經驗,避免了貪大求全,分散力量,以致平鋪直敘的不良效果。書中抓住明清易代之際士大夫的生活、政治動向做了深入的刻畫,人物性格鮮明突出,情節緊湊曲折,引人入勝。這種寫法,肯定是反覆探討了事件人物的前因後果,經過深思熟慮,斷然做出抉擇,刪繁就簡,儘量以精彩的場面展現給讀者。
劉斯奮先生寫的是小說,但是他卻有一種堅定的使命感,力求運用藝術形式反映這一時期的歷史真實,在史籍上投入了很大的功夫。從《白門柳》對人物和情節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查閱了相當多的材料,而且讀得非常仔細。寫一部真正能反映當時社會情況的歷史小說,和研究這一段歷史的史學工作者著眼點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小的差別。史學工作者一般是重視歷史事件和人物的主要事實,弄清真相,從而總結出歷史的經驗教訓,而對於「細枝末節」如居家環境、出外遊歷、衣飾裝束、禮儀習慣、言談舉止,以至飲食男女之好等記載則一般瀏覽過去,不做收集史料的重點(自然,史學界內專門研究者例外)。而歷史小說的作者為了使作品貼近當時的生活,就必須格外注意這些細節,唯恐其不詳不確。只有對當時的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細節掌握得愈多愈深,下筆時才能隨手拈來,不致扞格。孔尚任寫《桃花扇》時上距明亡不遠,當時的社會又處於相對停滯階段,描寫人物性格和生活狀況幾乎不存在時代隔膜問題。包括劉斯奮先生在內的當代文學家要做到描寫各種情景恰如其分就是一個極其困難的問題。本書作者為跨越這種社會生活習俗業已大大變化的鴻溝,儘量真實地反映作品描寫時代的風貌,不惜花費十餘年的精力,刻苦攻讀,既把握當時的國家大事,胸有全局,又儘量從文獻中披沙淘金,一點一滴地收集可用的材料。就成果而言,雖不能說完全妥切,今人閱讀時如置身於當時的社會氛圍中,但在歷史小說的真實性上確實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從書中描寫許多情節發生的地點來看,作家肯定不辭辛苦做了不少實地調查,避免了向空鑿造之嫌。正是由於作者的勤奮,這部小說才能夠從一個側面較為準確地反映那一段歷史。文學創作免不了虛構,但能夠這樣貼近歷史真實,作為歷史小說來說就是非常成功的。比如第三卷中描寫清廷中滿漢矛盾,雖然細節不免有部分虛構和挪動事件前後次序,但體現當時大局入微,頗有深度,又生動形象。在當前社會上借歷史題材粗製濫造成風的情況下,作者的嚴肅創作精神更顯得特別可貴。
《白門柳》的文筆非常流暢,在白話小說中依據情節的需要插入少量文言、詩詞、典故,都運用得相當熟練,恰到好處。這足以說明作者具有很高的文學素養和史學素養。總之,劉斯奮先生的歷史小說《白門柳》堪稱當代佳作,她的出版為我國文學園地增添了一株奇葩異樹,必將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
請記住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原載於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編:《名家評說〈白門柳〉》,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8—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