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孝文皇帝上

2024-09-26 11:08:40 作者: 華杉

  文帝前元年(壬戌,公元前179年)

  1 冬,十月一日,將琅琊王劉澤改封為燕王,封趙幽王之子劉遂為趙王。

  

  【胡三省曰】

  齊王起兵,劉澤的琅琊國被齊王控制。劉澤到京師,與大臣們一起參與立漢文帝,便以這功勞得封燕王。呂后將趙王劉友拘禁,餓死於長安,改封梁王劉恢為趙王,劉恢後來又被逼死,趙國被封給呂祿。如今呂祿伏誅,便又重新封劉友的兒子劉遂為趙王。

  2 陳平稱病辭職,皇上問他原因。陳平說:「高祖的時候,周勃功勞不如我。可到了誅滅呂氏,我的功勞又不如周勃。所以,我願意把我的右丞相位置,讓給周勃。」十一月,皇上重新任命陳平為左丞相,周勃為右丞相,大將軍灌嬰為太尉。諸呂當年所奪取的齊、楚故地,都復歸原主。

  3 論誅諸呂的功勞,右丞相周勃以下,都被增加采邑封地,或賞賜金銀,各有等差。周勃每次散朝出來,都得意洋洋。而皇上也對他非常禮貌恭敬,常常目送他遠去。郎中安陵人袁盎進諫說:「諸呂悖逆,被大臣們一起誅滅。丞相當時是太尉,掌握兵權,機緣巧合成了大功。如今丞相有傲視陛下的神色,陛下又謙讓,這樣君臣失禮,我認為並不恰當!」後來再上朝,皇上就變得更加莊嚴,而丞相也越來越畏懼皇上。

  【王夫之曰】

  誠以安君之謂忠,直以正友之謂信,忠信為周,君子周而上下睦,天下寧矣。

  周勃面有得色,不是他有什麼欺君罔上的二心,只是不學無術,不讀書,沒有修養而已。袁盎與他同朝為臣,如果袁盎誠心誠意要君臣相安,他應該找周勃,直言規正周勃的過失,如果周勃不改正,就應在朝堂上當面批評他。袁盎不找周勃,卻直接找皇上說:「今丞相如有驕主色,陛下謙讓,君臣失禮。竊為陛下不取也!」這話一出,皇上對周勃的猜忌頓生,周勃之後的大禍也就埋下了,袁盎是多麼險惡的小人啊!

  皇上對周勃謙讓,並不是什麼失德失禮,而是發自內心的尊有功而禮大臣,袁盎卻迅速把他引向猜忌刻薄之路,這是袁盎對皇上不忠;周勃並沒有什麼二心,袁盎不去直言規正他,卻向皇上進讒言,這是袁盎對朋友無信。袁盎之不忠不信和險惡,在後來殺晁錯的事情上達到高潮,而實際上在周勃這件事上就已經顯露。小人之可怕,就是如此!

  4 十二月,下詔說:「法律,是治國的正義。如今有人犯法,明明已經治了他的罪,卻還要把他無罪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也加以逮捕。朕認為這非常不恰當!廢除逮捕親人的連坐法令!」

  5 春,正月,有司請早立太子。皇上說:「朕既不德,縱然不能廣泛訪求天下賢聖有德之人,將帝位禪讓給他,反而還要早點立自己的兒子做太子,這是更加加重我的無德了,你們不要再提這件事。」有司官員說:「早建太子,以作預備,正是以宗廟社稷為重,不忘天下之重任。」皇上說:「楚王,是我的叔父;吳王,是我的兄長;淮南王,是我的弟弟,怎麼說沒有預備呢?如今不推行選舉,而一定要傳給自己的兒子,那是讓大家都覺得我不重視賢德,只顧自己的兒子,而不以天下福祉為優先考慮啊!」有司固執地再請求說:「古代商朝、周朝,長治久安一千多年,就是這個機制。合法繼承人一定是親生兒子,這是由來已久的規矩。高祖平定天下而為太祖,子孫繼嗣世世不絕,如果捨棄自己的親生兒子,而在諸侯和宗室子弟中選舉,這不是高帝的意願,不應該再討論了。皇上的兒子中,劉啟年紀最長,純厚慈仁,請立劉啟為太子。」於是皇上同意了。

  【王夫之曰】

  文帝這番話,是欲擒故縱之術,把自己放到謙讓的位置,而利用了別人的忍耐,這話太危險了!你看後面,吳王劉濞、楚王劉戊、淮南王劉長,沒有一個能保全性命的,恐怕也有這番話埋下的禍機吧!

  夫言者,機之所自動也。你說一句話,就要想想這話啟動了哪裡的機關。文帝這番話,吳王、楚王、淮南王聽見了,自然妄心萌動,想要把欲望撲滅下去,也做不到了。正所謂「火生於木,而焚生火之木」,這對文帝又有什麼好處呢?

  君子立誠以修辭。說話,就只說自己真要去做的;做事,也坦坦蕩蕩,不需要迴避什麼。這樣,大家就都能明白你的心,連鬼神都信服你,其他人也不會有興兵革的妄心,禍患之機就不會發動。你要做什麼,不需要謙讓。該謙讓的地方,要出於誠心誠意,不要說一些虛偽的話來求虛名。

  6 三月,立太子母親竇氏為皇后。皇后是清河觀津人,出身貧賤,有一個弟弟叫竇廣國,字少君,幼年時被人掠奪販賣,轉賣了十幾家。他聽說姐姐被立為皇后,便上書陳述身世。竇皇后召見他,驗問得實,於是厚厚地賞賜良田美宅金錢,讓他與哥哥長君,都住在長安。周勃、灌嬰等商量說:「我們的性命,以後恐怕要落在這兩人手裡。兩人出身低微,如果不給他們謹慎地選擇師父、賓客,教他們學好,恐怕以後又會培養出一個呂氏家族,這是國家大事!」於是,他們選拔了有節操品行的人,與他們同住。竇長君、竇少君也由此退讓為君子,不敢以尊貴驕人。

  7 下詔救濟鰥夫、寡婦、孤兒、沒有子女的老人、窮困戶。又下令:「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月賜給米、肉、酒。九十歲以上的,加賜布匹、棉絮。所賜物品中,應該給米的,由縣令親自查看,縣丞或縣尉親自送到。不滿九十歲的,由嗇夫(下級官員)、令吏送達。二千石官員(各郡郡長)要派人巡視救濟情況,凡是沒有按規定辦的要責罰。」

  8 楚元王劉交薨。

  9 夏,四月,齊、楚地震,二十九座山同日崩塌,大水潰出。

  10 有人獻上千里馬。皇帝說:「天子之旗在前,車隊跟隨在後,急事時一天走五十里,平常一天走三十里,我一個人騎著千里馬,跑前面去幹嗎?」於是把馬還給了他,發給他路費送回,並下詔說:「我不接受什麼獻禮,四方諸侯不要訪求什麼珍稀來獻。」

  11 皇帝既已施惠於天下,諸侯、四夷遠近歡樂融洽,於是總結回顧從代國到京師以來的功勞,封宋昌為壯武侯。

  12 皇帝逐漸了解了如何治理國家的事務。有一次早朝,他問右丞相周勃:「全國一年判決案件多少?」周勃謝罪說不知道。又問:「一年錢穀收入多少呢?」周勃又謝罪說不知道,羞愧惶恐,汗流浹背。皇上轉頭問左丞相陳平。陳平說:「這個有具體負責的官員。」皇上問:「誰具體負責?」陳平說:「陛下如果問決獄,要問廷尉。問錢穀收入,要問治粟內史。」皇上接著問:「具體事都各自有負責的官員,那你負責的是什麼事呢?」陳平謝罪說:「陛下不知道我才能低劣,讓我待罪為宰相。宰相的職責,對上輔佐天子,使其為聖君;調理陰陽,使寒暑有常;順序四時,使氣候不差;對下順遂萬物之宜,使飛走動植各得其所;對下鎮撫四夷諸侯;對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盡其職。」皇帝稱讚陳平說得好。

  周勃大為慚愧,出來埋怨陳平說:「你平常怎麼不教教我?」

  陳平笑道:「您在宰相位置,卻不知道宰相的職責嗎?假如皇上問您長安城中有多少盜賊,您也要勉強回答嗎?」於是周勃知道自己的才能比陳平差得太遠了。

  過了一些日子,又有人對周勃說:「您誅殺諸呂,迎立代王,威震天下。如今受厚賞,處尊位,時間長了,將要禍及其身矣!」周勃也覺得自危,於是稱病,請歸還相印,皇上批准了。秋,八月二十七日,免去周勃丞相之職,任命左丞相陳平為丞相。

  【華杉講透】

  陳平說:「陛下不知其駑下,使待罪宰相。」這「待罪」二字,是謙辭,也是本質。都是待罪之身,無非暫時免禍。別看今天蹦得歡,小心明天拉清單,可能躲得過,也可能躲不過。所以周勃想一想,還是提前躲了。能始終從「待罪」和「免禍」這兩個角度去看問題,《資治通鑑》就讀懂一半了。

  面對待罪和免禍,有三種人生態度:一是小人,利慾薰心,無所忌憚;二是君子、「明白人」,能進能退,明哲保身;三是英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13 當初,隆慮侯周灶攻擊南越,正好遇上暑熱潮濕的天氣,軍隊發生瘟疫,士兵無法翻越五嶺。過了一年多,呂后崩逝,於是撤兵。趙佗因此以兵威震服,又以財物收買,閩越、西甌、駱,都成為了他的屬國,土地東西縱橫一萬餘里。他乘坐皇帝專用的以黃綾為車蓋的馬車,左邊豎起天子大旗,稱制與中原漢朝平起平坐。

  皇帝於是在真定趙佗祖墳設置了守邑,每年定時祭祀;又召見趙佗的堂兄弟們,給他們官職、賞賜和恩寵。然後再派陸賈出使南越,賜給趙佗書信說:「朕,高皇帝側室之子也,放逐到首都之外,在北部邊境代國鎮守藩國,道路遙遠,閉塞愚昧,所以沒有跟大王你通過信。後來,高皇帝和漢惠帝相繼去世,高后執政,又不幸生病,諸呂乘機作亂,幸而靠功臣之力,已經將他們全部誅滅。朕因為各諸侯王、侯、官吏們堅持要求,不得不被立為帝,如今已經即位了。聽說你給將軍隆慮侯書信,要求保護你的親族兄弟,並請撤去長沙的兩支軍隊。我根據你的要求,已經撤去長沙將軍博陽侯。你的親族兄弟在真定者,已經派人慰問,並修治你的先人墳墓。前幾天,又聽說你發兵攻打邊境,兵禍不止。當時長沙遭受苦難,南郡尤其嚴重,即便是你的國家,難道就有什麼利益嗎?也一定有許多士卒喪生,傷害良將良吏,增加不少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父母,這種得一亡十的事情,朕不忍心做!朕也想把雙方邊境犬牙交錯的地方,重新劃界,向官吏們徵求意見,可他們說:『這是高皇帝劃定的!』那朕也不能擅自改變。如今我得了你的土地,也不足以為大;得了你的財物,也不足以為富;我對你沒有什麼欲求。五嶺以南,都歸你自治。但是,你也稱號為帝,那天下兩帝並立,又沒有一個使者來往通信對話,那就要起爭執了。爭而不讓,仁者不為也。我願與大王你盡釋前嫌,從今往後,通使如故。」

  陸賈到了南越,趙佗恐懼,頓首謝罪,願奉明詔,長為藩臣,奉行朝貢之職。於是下令國中說:「我聽說兩雄不並立,兩賢不並世。漢皇帝是賢德天子。從今天開始,我不再稱皇帝,並去除黃綾車蓋、左纛大旗。」於是上書文帝說:「蠻夷酋長、老夫、臣趙佗昧死再拜上書皇帝陛下:老夫,之前是越郡官吏,高皇帝賜給我王璽,封我為南越王。漢惠帝繼位,義不忍絕,所以對老夫賞賜甚厚。高后用事之後,歧視蠻夷,下令說:『不要給蠻夷越金屬鐵器、農具、馬、牛、羊,即便要給,只給公的,不給母的。』老夫地處偏僻,馬、牛、羊都老了。我以為我祭祀不修,有死罪,於是派內史藩、中尉高、御史平,三次上書謝罪,結果他們都被扣留,有去無回。又風聞老夫的父母墳墓已被破壞,兄弟宗族被誅滅,官吏們一起商量說:『如今對內得不到漢帝國的支持,對外就沒法彰顯我國的形象了。』於是被迫更改稱號為皇帝,自己做一個帝國,並不是有野心要危害天下啊!高后聽說後,大怒,削去南越的藩國之籍,斷絕通使,阻絕交通。老夫得不到消息,懷疑是長沙王進讒言,所以發兵攻打他。老夫身處南越四十九年,如今已經是抱孫子的人了,但是夙興夜寐,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視靡曼之色,耳不聞鐘鼓之音。對美女音樂都沒心思,就是因為不能侍奉漢朝啊!如今陛下哀憐,能恢復我過去的南越王號,與漢朝通使如故,老夫就算今天死了,名聲也不會毀滅。我已如願以償,馬上就去除帝號,再也不敢稱帝了!」

  【華杉講透】

  文帝的謙遜揖讓和仁厚修養,在對趙佗家族的處理和給趙佗的這封信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大臣們立他為帝,真是得其人也!

  14 齊哀王劉襄薨。

  15 皇上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政績天下第一,召他來京師,任命為廷尉。吳公推薦洛陽人賈誼,皇帝召見賈誼,任命為博士。賈誼建議修改正朔,改變官服顏色,重新制定各級官職名稱,修訂禮樂,以確立漢朝禮制,不要一切都按秦朝制度。但皇帝謙讓,不敢做這樣大的事。

  【華杉講透】

  改正朔,是要修改曆法。曆法代表政權,歷代新朝建立,第一就是要改紀元、定年號。這個規矩,一直持續到民國,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才確立了公元紀年,和全世界接軌了。第二,還要定曆法,改正朔,把哪個月是正月也給改了。所以賈誼雄才,一出場就要做大事,他要做的事,比宰相的事還大,是天子要做的事,而且是開國天子要做的事。以文帝謙讓仁厚的性格,既然這是開國天子做的事,高皇帝沒做,他也就不敢做。誰敢做呢?後來的漢武帝敢做,他把這件事給辦了。

  賈誼的意見,孔子當年就提出來了,《論語》裡面有記載,孔子說要「行夏之時」,就是說要恢復用夏曆。因為夏曆、殷歷、周曆的正月都不一樣。夏曆,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陰曆。殷替代夏之後,殷歷就把正月往前提前了一個月,以陰曆的十二月為正月,為一年的開始。到了周朝,又把正月再提前了一個月,以陰曆十一月為正月。所以夏、商、周三朝,春夏秋冬的開始時間都不一樣,各差一個月。夏曆現在叫陰曆,又叫農曆,為什麼呢?因為它是最適合農業生產的。正月就差不多春天來了,該準備播種了,符合春種秋收的節奏,所以孔子才說應該恢復夏曆。不過等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了和前朝不同,他又把正月提前了一個月,提到了陰曆十月,這下,春夏秋冬全亂了。

  到了漢武帝,才恢復了夏曆的正朔,以夏曆正月為正月,這才一直沿用到我們今天。我們過的春節,正月初一,就是夏曆的正月初一,這是孔子的意見,賈誼又一次提出來,而漢武帝作了最後決策。

  文帝前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

  1 冬,曲逆獻侯陳平薨。

  2 詔令列侯各自回自己的封國。凡是因在中央政府擔任官職,或者皇上特許他留下的,則派自己的嫡長子就國。

  3 十一月二日,重新任命周勃擔任丞相。

  4 十一月三十日傍晚,日食。下詔說:「請群臣檢討朕的過失,以及朕所見不及之處,一一告知。並請舉薦賢良方正以及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正我的疏忽。」下令各盡職責,務必減少賦稅徭役,與民休養生息。裁撤衛戍京師的衛將軍部隊,減少太僕的馬匹,夠用就行,多餘的撥給驛站使用。

  淮陰侯灌嬰手下的騎兵將領賈山,上書言治亂之道,說:「我聽說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如今人主之威,遠甚於雷霆,人主之重,遠甚於萬鈞。國君廣開言路,誠懇地請求臣子們進諫,和顏悅色地聽取,採納他的意見,賞賜給他們榮耀,即便如此,士人們還是恐懼害怕,不敢把話都說出來,更何況那縱慾恣暴、厭惡聽到別人說自己過失的國君呢?震之以威,壓之以重,雖有堯舜之智,孟賁之勇,又怎能不被摧折!如此,則人主聽不到自己的過失,社稷就危險了!

  「周朝的時候,有大小封國一千八百個,以九州之民,供養一千八百個國君,卻仍然能做到君有餘財,民有餘力,而頌聲作。而秦始皇呢,改封建而行郡縣之制,過去那一千八百國的人民,就供養他一個人。人民的力量都用盡了,還是不能完成他的勞役,人民的財物也搜刮光了,仍然不能滿足他的欲求。他就是一個人而已,他的欲求,無非是馳騁狩獵之類的娛樂,但是,全天下民窮財盡都供應不了!秦始皇到處立自己的功德碑,以為自己豐功偉德,子孫後代應享有天下萬世不絕!但是,他才死了幾個月,就天下豪傑並起,四面攻擊秦國,以至於宗廟滅絕。那秦始皇處於滅絕的險境之中,他卻一點也不知道!為什麼呢?因為沒人敢跟他說而已!他不行養老之義,沒有輔弼之臣,辭退誹謗之人,誅殺直諫之士,身邊剩下的,都只是阿諛諂笑、苟且逢迎之輩。一說起皇上的賢德,那是超過了堯舜;再說起皇上的功績,那是超過了湯武。天下已經潰爛了,要崩潰了,卻沒有一個人告訴他。

  「如今陛下下令舉薦賢良方正之士,天下人都歡欣鼓舞,說:『國家將要興起堯舜、三王的功業了。』天下之士,無不努力治學進德,供陛下選拔。如今賢良方正之士都來到了朝廷,就要在其中選拔賢者,任命他們為直接侍奉皇上的常侍、諸吏。然而皇上就成天帶著他們出去驅馳射獵,一天之中,要出去兩三次。我擔心朝廷會懈怠鬆弛,百官也會越來越懶於政事。陛下即位以來,常勉勵自己厚待天下,節用愛民,司法公平,寬緩用刑,天下百姓無不喜悅。我聽說山東的官吏公告詔令時,百姓中有殘弱疾病的老人,也要拄著拐杖去聽,希望自己晚一點死,能親眼看到天下道德教化之成。如今功業剛剛有一點成就,名譽剛剛開始昭顯,四方之士都嚮往效仿陛下的風範,而陛下卻帶著這些豪俊之臣、賢良方正之士,日日射獵,追兔子,追狐狸,傷害國家大業,讓天下人大失所望,我覺得非常痛心!

  「古代的時候,大臣不能參與國君的宴會遊樂。大臣行為方正,節操高潔,下面的群臣就不敢不正身修行,於是盡心盡力工作,一舉一動都符合禮節。如今這些賢良方正之士,他們在家裡修身為賢良方正,因為賢良方正被選拔進宮,可到了宮廷中卻學壞了,我很為他們感到痛惜!希望陛下宴遊時,不要帶著他們,而是帶那些專門侍奉陛下生活的近臣。這樣,與低級別的近臣宴遊,與大臣、賢良方正之士在朝廷議論政事,兩撥人分開,游不失樂,朝不失禮,這是大事!」

  皇上嘉許賈山的進言。

  皇上每次上朝途中,無論是宮廷禁衛的郎官,還是其他從官,只要上書言事,沒有不停下輦車來接受的。言不可用的,放在一邊;言可用的,採納並且誇獎。

  皇上從霸陵回宮,打算西馳下一個陡坡。中郎將袁盎跑上去緊傍馬車,攬住韁繩。皇上說:「將軍膽怯了?」袁盎說:「我聽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有身價的人,都不在屋檐下坐,怕被瓦片掉下來砸破腦袋,更何況有天下的皇上呢?聖主不會冒險,沒有僥倖心理。如今陛下要以六匹駿馬的馬車,飛馳下陡坡,萬一馬驚車毀,陛下縱然自己不在乎,又怎麼對得起高皇帝之宗廟和太后呢?」皇上於是停了下來。

  皇上寵幸慎夫人,她在內廷中經常與皇后同席而坐。有一次到宮廷禁衛的郎署,袁盎卻單獨給慎夫人準備了一個位置,不讓她跟皇后同席。慎夫人怒,不肯坐;皇上也怒,起身回後宮。袁盎追隨而入,對皇上說:「我聽說:『尊卑有序,則上下和。』如今陛下既然已經立後,則慎夫人是妾。妾和主子怎麼能同席而坐呢?陛下如果寵幸慎夫人,厚厚賞賜她就是了,而您今天給慎夫人的待遇,卻是在給她埋下禍根啊!陛下忘了『人彘』的事了嗎?」

  皇上醒悟,又把慎夫人召來,告訴她袁盎的話。慎夫人也醒悟,賜給袁盎五十斤黃金。

  賈誼上書說:「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人民衣食不足,還能天下大治,這種事還沒有聽說過。古人說:『一個男人不耕田,就有人挨餓;一個女人不織布,就有人受凍。』生產需要時間,而揮霍毫無節度,則物資必然匱乏。古人治天下,連非常細小的事情,也考慮周到,所以糧食和物資儲備非常充足,有備無患。如今,拋棄農業生產而從事工商的人很多,這是對國本最大的傷害。奢侈淫逸的風氣日益增長,這樣發展下去,是天下最大的禍患。這種事情公開橫行,愈演愈烈,卻沒人制止,國家便將要傾覆,沒有人能拯救。從事生產的人越來越少,而奢侈浪費的人越來越多,天下的財產怎麼夠用呢!

  「漢朝立國,已經四十年了,政府和民間的積蓄,還是少到令人哀痛!如果長時間不下雨,人民就會驚恐張望;莊稼歉收,富人家裡有存糧的,就把糧食交給政府,換取爵位;而老百姓呢,還是得不到足夠的賑濟,要賣兒賣女。天下如此危急,在上位者怎能不驚心呢?

  「世上有荒年,有豐年,這是天之常道,大禹、商湯也改變不了。如果不幸有方圓二三千里的旱災,國家拿什麼來賑濟呢?如果邊境突然有軍情,數十百萬兵馬去了前線,國家有沒有能力供應軍糧呢?如果兵禍、旱災同時發生,天下財物用盡,有勇力的人,就會聚集徒眾黨羽,到處衝擊搶掠。老弱之輩,就只能易子而食了。這時候,法令政令,便完全不能通行,遠方的野心家,就要並起而爭奪天下。到了那個時候,才突然驚駭,圖謀挽救,還來得及嗎?

  「糧食儲備,是天下之大命。如果糧食多而財有餘,還有什麼事辦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柔敵人,讓遠方歸附,便沒有人會不願意來。

  「現在如果能驅使人民回到農田,鞏固根本,讓天下人各食其力,讓那些工商業者和寄食於他們的工人,都回歸農耕,則蓄積足而人樂其所也,可以富國而安天下。陛下面對這樣重大的事情,心懷猶豫,始終不肯有所作為,我很為陛下感到惋惜!」

  皇帝為賈誼的話所感動。春,正月十五日,皇帝下詔前往天子籍田,親自耕作,為天下表率。

  5 三月,有司請立皇子為諸侯王。下詔先立趙幽王的小兒子劉辟強為河間王,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東牟侯劉興居為濟北王。然後立皇子劉武為代王,劉參為太原王,劉揖為梁王。

  【胡三省曰】

  河間本屬於趙國,文帝元年,已經封趙幽王的兒子劉遂為趙王,這次把河間分出來又封給劉辟強。城陽、濟北本屬於齊國,劉章、劉興居都是齊悼惠王的兒子,所以把這兩個地方分別封給二人。

  6 五月,下詔說:「古之治天下,朝廷有進善之旌,要向天子進言的,就在旌旗下說;又有誹謗之木,設在橋頭,人民對政治得失有意見,可以書寫在這木板上。如今呢,反而有誹謗罪、妖言罪,這讓眾臣都不能直言無隱,君王也聽不到他的過失,這怎麼能請來遠方的賢良方正之士呢?從現在起,廢除誹謗罪、妖言罪。」

  7 九月,下詔說:「農業,是天下之大本,是人民賴以生存的事業。人民不事根本,而從事工商末計,所以生活才日益困難。朕深為憂慮,所以,親自率領群臣耕種,以勸諭天下百姓,並免除農家今年一半的田租。」

  【錢穆曰】

  戰國以來的田租稅率無從考證,從孟子總是呼籲什一之稅來看,戰國各國的田租肯定是超過十分之一了。漢朝的稅制是十五稅一,只收十五分之一的稅,又減半徵收,那就是三十稅一了。到文帝十三年的時候,乾脆全免,至景帝元年重新收半租。其間有十一年沒有收田租,這是中國歷史所僅見。

  【華杉講透】

  如今中國已經沒有農業稅,農業不僅免稅,還有補貼。國家歲入,大部分來自工商業「末計」,這是古人沒有想到的。但現在依然重視糧食安全問題,還有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等。說明農業是國本的思想並未放鬆。

  8 燕敬王劉澤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