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繼承者正統性的思量
2024-09-26 10:39:28
作者: 羅振宇
當然這些原因也許都成立,但是我們隔了這麼多年的歷史煙塵再看這件事情,你會發現朱高熾當皇帝,其實是大勢所趨。有三個趨勢,三種勢能鎮在他身邊,是潛滋暗長,漸漸養成。
首先,朱棣本身的心思就在發生變化。朱棣在篡位造反之後,他有幾個政治死結,他一生要想辦法把它打穿。其他幾個他都解了,唯獨最後一個,就是你怎麼選擇繼承人的問題。
因為他一定要證明自己的合法性,那他的合法性從哪兒來?一直按他講的,就是當皇帝一定是最能幹的,怎麼能選擇一般的嫡長子?如果堅持這個邏輯,你是不是要讓你們家老二當繼承人?可是他不敢,因為他心知肚明,如果不堅持嫡長子的繼承制度,一定就會引發一個後果——大明王朝長不了。
任何一個皇帝只要他有幾個兒子,所有的兒子都覺得我能幹,應該我上,不是選賢任能嗎?不是不任命嫡長子嗎?這就意味著每次換皇帝的時候,都會引發多嫡之爭,如果嚴重的話,就會重演靖難之役這樣的全面內戰。這樣折騰幾回,大明王朝還有得好嗎?肯定散了架了,這一點朱棣是知道的。
不管他在情感上是多麼傾向於自己的二兒子朱高煦,他在理智上知道,一定得讓這個朱高熾,自己看不上的兒子當皇帝,否則子孫們有樣學樣,這就永無寧日。他當皇帝時間越長,這個觀念他就越琢磨得清晰。
其實在歷史上還有另外一個皇帝,也是這樣的,這就是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和朱棣是一樣的,得位不正,他是通過玄武門事變,把老爹給抓起來,把哥哥、弟弟全家都給宰了,自己才當上了皇帝。他後來就害怕後面的子孫有樣學樣,李世民是最維護嫡長子繼承制的。
但是李世民倒霉,他大兒子不爭氣,就是那個李承乾。李承乾的名起得多好,承接乾坤,天然就是要當皇帝的。但是李承乾不讀書、不上進,還好色,甚至還嘗試一點同性戀,最後發展到什麼程度?就是居然要派兵把自己所有的兄弟給殺了,自己當皇帝。後來陰謀敗露,唐太宗李世民是實在沒有辦法,才把他廢為庶人。
這一點他做得內心極其痛苦,他不想讓自己的歷史重演,但是這種兄弟鬩於牆的事情居然就在他眼皮子底下發生,他最後只好做了一個妥協的選擇,選擇那個脾氣最好的李治當了皇帝,因為李世民知道他脾氣好,只要他將來當皇帝,兄弟姐妹們都能保留下來。但是他萬沒想到,後面還有一個武則天,這是唐太宗的故事。
朱棣也陷入了一樣的邏輯,雖然他在情感上有一個偏向,但是他的理智漸漸會讓他明白過來的,這就是我講的第一個大勢。
第二個大勢,就是我們前面講的那個朱高煦,他漸漸地失去了他父皇原來對他的喜愛,你想想看,這也是一個一定會發生的事。首先戰爭結束了,再也用不著你這麼個武將,雖然原來你救過老爹的命,但那已經是以前的事了,原來支持你的那些老將們漸漸也就凋零了,沒有人在老爹面前繼續說你的好話了。
而且朱高煦這個人脾氣、性格確實也有一點問題,漸漸地他那個小野心露出來了,要說也不怪他,因為老爹原來許過給他,說世子多疾,好好干,將來我讓你當繼承人。這個心魔一旦種下去,那個小種子漸漸就要發芽。
剛開始,是選了朱高熾當太子了,朱棣說要不你也封個王吧,叫漢王,但是給你封在雲南。不去,雲南太偏僻,我要守在南京,南京花花世界好。也可以,不走就不走吧,你就在南京待著吧,於是就給了他一片宅子,這個宅子比太子的宅子還好。這個時候朱棣其實是想扶植他的。
這片宅子叫什麼?他不叫朱高煦嗎?就叫煦園,煦園是哪兒?就是今天南京的總統府。你現在到總統府去參觀,後面的那個花園還叫煦園,這就是朱高煦原來的宅子。
後來他又覺得我功勞這麼大,還是不夠威風,經常遇到人就說,我像不像那個唐太宗李世民?像不像秦王?這個話說的其實就跟要造反是差不多的,他其實已經露出了這個意思,就是你就是那個唐高祖李淵,現在那個朱高熾就是我大哥李建成,我功勞最大,我應該得江山。
而且這一點還有一個旁證,朱高煦曾經找他老爹朱棣申請過一支衛隊,這個衛隊的名字叫天策衛。這個名字太有講究了,什麼叫衛?這是明朝的一個基本軍事單位,一個衛大概6500人。
天策什麼意思?這個名字太有來頭了,這是當年唐高祖李淵封賞給李世民的一個稱號,因為李淵覺得李世民功勞太大了,又不能讓你當皇帝,那怎麼封賞你?這樣,為你量身定製一個稱號,叫天策上將,李世民的府邸就叫天策府,後來他發動玄武門事變,靠的就是這支基礎力量。
現在隔了幾百年,你朱高煦在南京城裡又擁有了這麼一支叫天策衛的部隊,6500人,實力是很嚇人的。就是說,玄武門事變的事,沒準兒在明朝就可能重演。
朱棣再喜歡你,以他的性格,沒準兒哪一天突然一個念頭就會動出來,要是你也搞一個玄武門事變可怎麼辦?我是誰?我不就是幾百年前的李淵了嗎?那我最好的下場也就是去當一個太上皇,沒準兒你還會宰了我。這個念頭如果一起,朱棣一定會防著他。
從後來這對父子關係的互動當中,你也可以分明地看到這一點,朱棣是防著他的。朱棣不是願意經常在外面跑嗎?跑的時候都把這個朱高煦帶在身邊,你哪兒也甭去,你就跟著我吧。
永樂十一年,朱棣又有一次要到北京,就把這朱高煦也帶上了。到了北京之後,朱高煦就提出來,我要回南京,我要回南京。朱棣就跟他講,說現在天兒馬上就冷了,你等到明年開春再回去好不好?路上也不辛苦。
朱高煦就忍下來了,到第二年一開春,他馬上就又把這事提出來,真是一天都等不得。朱棣當然就不高興了,但是也沒表現出什麼,就說你把你兒子留下來,陪我那親愛的皇太孫朱瞻基一塊兒玩耍,好不好呀?朱高煦就不幹了,說我要帶我兒子回南京讀書,我不能讓他留下來。
朱棣馬上就跟他翻臉,說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麼嗎?你不就是要回南京跟你大哥搗亂嗎?我當年也是把兒子放在南京給皇帝當人質的,這個心思我是懂的呀,你以為我把你兒子留下來是要當人質嗎?你那個糊塗心思,滾吧。
朱高煦前頭一走,後面聖旨就到了,什麼漢王,在南京還有大宅子,還有衛隊,沒那個事了,滾到山東去。給他封到了山東的青州,你給我離南京遠點,離北京近點,我來看著你,什麼衛隊,全部都給我遣散,當然後來也給他配了一支很小型的衛隊。
當然,朱棣是什麼人?肯定派遣了大量的特務在衛隊當中看著他。過了不久,就有報告打到朱棣這兒了,說朱高煦在山東青州可不老實,跟當地的流氓混成一片,經常要擴充自己的隊伍,是不是要圖謀不軌?
朱棣哪聽得了這個?把他叫到南京來,一通臭罵,差點把他廢為庶人,說山東青州你也別待了,你給我滾到山東北邊一個叫樂安的地方,那個地方距離北京更近,我在眼皮子底下看著你吧。
到此為止,朱高煦和朱棣之間那種父子親情已經變得非常寡淡了,這時候朱棣防著他,比防著朱高熾還要嚴重。這是第二個趨勢。
第三個趨勢,就得看文官集團。因為人家朱高熾雖然是一個不得寵的太子,但他畢竟是正位中宮,那些文官集團受孔老夫子的教育,特別講究宗法制度這一套,時間越長,文官集團其實是漸漸地趨向於朱高熾的。後來朱高熾之所以能夠成功繼位當皇帝,跟文官集團的效忠是分不開的。
這就得要說到永樂二十二年,成祖是怎麼死的了,他最後一次北伐漠北,在回軍的路上,他突然得重病死了。那是七月,屍體馬上就要臭,文官集團這個時候就顯得特別重要。
後來著名的「三楊」之一的楊榮,此時就在朱棣身邊,秘不發喪,還把軍中的錫器給熔化了,打造了一頂棺材,然後把所有的工匠全部給殺掉,把朱棣的屍身就放在這個密閉的棺材當中,就是真空包裝,給運回北京。
楊榮一方面安排大部隊緩緩地向回走,因為這時候特別危險,你想大軍暴露在外,主帥又死了,旁邊還有蒙古部隊出沒,這時候千萬不能慌神。而楊榮是單人獨騎馳回北京,和此時監國的太子朱高熾商量該怎麼辦。
主要是三手,第一,派出部隊去迎接;第二,北京城戒嚴,嚴密布防;第三,在府庫當中提出銀兩犒賞士兵,以安軍心。很快朱高熾就在北京正式繼位,當了皇帝。
這個時候你再看看山東樂安的那個朱高煦,他本來就得不到信息,這個時候再想有所動作,黃花菜都涼了。關鍵時刻文官集團的偏向,就決定了皇位的歸屬。
當然了,歷史也跟朱高煦開了一個玩笑,為什麼?因為朱高熾當皇帝就當了10個月,20年辛苦熬出來的太子,就只有10個月的皇帝命。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朱棣身體好,再撐一年,等朱高熾一死,朱高煦不就是太子嗎?但是歷史偏偏就沒給他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