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國際戰略與人生戰略
2024-09-26 10:33:37
作者: 羅振宇
我們回到主題,到底什麼是戰略?
我翻完這兩本書之後,看了裡面有趣的案例和理論總結,於是有一個東西在我的腦子裡就漸漸成形了,那就是戰略和戰術之間到底是啥區別呢?它絕對不是我們平常理解的大和小之間程度上的區別,這實質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
所謂的戰術思維,雖然也是運用資源達成目標,這個目標非常簡潔、清晰,那就是要贏,最好對方全死全輸,我是全活全贏。
可是戰略就不一樣,它也是運用資源達成目標,但是這個目標保守得很,它先是承認,我生活在一個均衡的格局中,然後我推動這個均衡,向下一個均衡點轉化。在轉化的過程中,我希望自己在下一個均衡點當中,那個優勢稍微大一點點,這叫戰略思維。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我們舉一個例子,中國人愛下兩種棋,一種是象棋,這就是典型的戰術思維,最後的目標很簡單,將死你。我作為一個高手,在過程中就是不斷地吃你的子,你全死,我全活。可是圍棋就不一樣,圍棋從一開始就是你一手我一手,達成新的均衡,一直到棋盤結束。
我小時候下圍棋的時候就覺得好奇怪,為什麼要學定式呢?因為定式在圍棋裡面從來不是教你怎麼贏得對方,而是達成一種「兩分」的結果,就是互不吃虧。這互不吃虧的事我為啥要學呢?可是圍棋就是這樣,一直到最後的均衡點,不是你死我活,是你也活我也活。啥叫贏?我比你多半目,我活得比你好一丟丟,我都是贏,所以圍棋代表的是戰略思維。
可能你還有一點沒聽明白,下面我們就分三個層次來講這個區別。第一個層次就是目標不同,戰術的目標是贏,而戰略的目標是下一個均衡點的達成,這中間的區別很微妙。贏這個東西,你能永遠贏嗎?就像你餓你吃,你總有吃飽的那一天,那個時候你會說我不吃了,我不贏了,我們坐下來聊一聊。這不就是下一個均衡點的達成嗎?戰略思維要求我們超越戰術思維,從那個最終的均衡點回推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麼。
這好像說得還是有點虛,我們舉個例子。前文提到一個人塔列朗,就是1814年維也納會議的法國外交部部長,這個人其實在法國歷史上名聲很不好,老叛變,原來他是拿破崙的外交部部長,可是到了1814年的時候,他搖身一變,變成了那個復辟的波旁王朝的外交部部長。大家說,這個拿破崙對你也不錯,你咋就叛變他了?所以這個人一生背了一個「變色龍」的稱號。當然他也很愛財,私德可能也不怎麼樣。
但是塔列朗在解釋他的叛變行為的時候說,拿破崙這個人是不能跟他混的,為啥?野心太大了,他永遠要贏。好,就算這次打俄國他贏了,那又怎樣?因為他下一個目標一定是征服埃及,征服拜占庭,征服英國,那整個這個國家就會被他拖到血海當中,總有一天他會敗的,而那個時候法蘭西民族可就是萬劫不復了。所以你看,好的政治家他不是要追逐贏,而是我活你也得活,我們最終在一個格局當中,只要我占點便宜就可以了,這就叫戰略思維。
所以後來塔列朗講了一句名言,你們都指責我是叛徒,但實際上在任何一種力量自暴自棄之前,我都不曾背叛他。啥意思?就是你拿破崙始終要贏,你不肯達成任何一個點上的均衡,那我只好選擇一個我認為合適的點背叛你了,因為我是法蘭西的政治家,我是要對這個民族負責的,我憑什麼跟你拿破崙狂奔到死呢?所以你看,這就是戰略思維,我的目標是達成一個均衡,而不是簡單的贏。
那戰略的第二次層次,就是過程的特點不同,戰術的過程特點就是不斷累積本方力量。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劈頭就問: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革命就贏了,這是一種典型的戰術思維。可是戰略思維就不一樣了,不要把敵人和朋友搞得那麼清楚,最好從中掌握那個非常精妙的均衡,這就是平衡點。
梅特涅講過一句名言,他說我控制歐洲局勢的心法其實就是一條,就是確保所有國家之間的矛盾要大於他們和奧地利之間的矛盾。敵人和朋友搞清楚有那麼重要嗎?大家都有矛盾,但是這個矛盾都有化解的可能,只要我確保你們之間的矛盾大於你們和我之間的矛盾,你們就會永遠爭取我的支持。所以我奧地利雖然國力不強,但是我就是控制歐洲的局勢,這就叫戰略思維。
有兩句外交界的名言,第一句是英國的首相索爾茲伯里講的,說英國的外交政策就是從容地順流漂下,偶爾伸出船篙點一下,以避免觸礁。後來的那個鐵血宰相俾斯麥也講過一句類似的話,說國家是航行在時間河流上的航船,言下之意就是,我當下要確保一種精妙的平衡,絕對不能向左或者是向右,這當中是要靠政治智慧一點一點地去調整的,這是一個過程性的意識。
在德國的統一戰爭過程中,俾斯麥和他的皇帝威廉一世,就發生過一次爭論。當時普魯士已經把奧地利給打敗了,已經兵臨維也納城下,威廉一世說,打呀打呀,把維也納打下來算了。俾斯麥說不能打,我們已經贏了,何必再打下來呢?打下來之後,對奧地利人來說是嚴重的自尊心的挫傷,何必呢?
這個時候俾斯麥講了一句名言,他說如果把維也納打下來,這當然對我們的士兵將來回憶起來的時候是非常愉快的,但是這為將來我們達成一個新的均衡,製造了毫無必要的困難。因為畢竟我們兩個是一個民族,都是講德語的,將來是要在一起過日子的,何必呢?俾斯麥說,政治的目的不是要從戰敗的對手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益,而是要考慮它在政治上的必要性。你看,這就是戰略的過程性思維。
當然,戰略和戰術還有第三個層次的區別,就是實現的手法不一樣。戰術的實現手法很簡單,就地解決當下矛盾,推動矛盾的激化,最後圖窮匕現,得出一個確定性的輸贏。而戰略不一樣,它是從這個均衡向下一個均衡轉化,我們不解決矛盾,我們只轉化矛盾。
說到這兒,我們把戰略的三個層次基本就說完了,你可能會覺得這國家的事跟我老百姓有什麼關係呢?其實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建立戰略思維都特別重要。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很多人以為是錢鋪就的。其實不是,如果你不能打破你當下的生活怪圈,換句話說,就是從這個均衡向下一個均衡推動它的轉化的話,給你更多的錢也沒有用,你也實現不了財富自由。
所以什麼是人生的戰略?我們過去都以為,掙很多錢,我就變得財富自由了。請注意,這是一種戰術思維,你永遠想靠積聚一種力量來解脫自己的人生,可能此路不通。通的路是什麼呢?還是我們剛才給的那個答案,就是從當下的均衡,你努力推動它向下一個均衡去轉化,你擺脫了當下的怪圈,財富、力量,所有你追逐的東西才能對你有用,這就叫人生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