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羅輯思維(全5冊)> 第7章 海權與海戰思維改變了什麼

第7章 海權與海戰思維改變了什麼

2024-09-26 10:33:24 作者: 羅振宇

  這個世界越來越不像有固定地形的陸地,越來越像風急浪高的海洋。海戰思維對我們這代人就非常重要。

  前文都在談美國當年的崛起,這不是簡單的你方唱罷我登場、世界來了個新霸主那麼簡單。美國崛起還帶來了一種新的帝國模式:不拼命地占有殖民地,而是通過軍事實力在全球投放影響力。

  正如徐棄郁老師在《帝國定型》這本書里寫的,叫「不求擁有,但求所用」,這是一種海洋思維模式的結果,那和它對應的就是陸地思維模式。

  請記住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現在我們中國海軍的建設正在加速,但問題是,一個古老的大陸民族要想走向海洋,那可不只是投資造軍艦,我們還得從無到有地培養和積累一種海戰思維。

  陸地國家在水上作戰,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我們中國歷史上有個例子,就是當年曹操在赤壁犯的那個錯誤:他們覺得水戰和陸戰有什麼區別呢?無非就是通過船把士兵投放到戰場,所以我們應該做什麼?就是讓船像陸地,所以曹操才愚蠢地把船連在一起,中了連環計,這就給了周瑜火攻的機會。

  這不只是中國人,世界歷史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最典型的是1588年英國艦隊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這是一場著名的海戰。當時西班牙無敵艦隊三萬人,英國艦隊有一萬五千人,這是絕對的兵力優勢,所以西班牙人覺得自己穩操勝券。

  但是這個數字是架不住細看的,因為西班牙軍隊中陸軍和海軍的比例是3∶1;而英國艦隊正好倒過來,陸軍和海軍的比例是1∶3。所以西班牙主要的士兵是陸軍,但是西班牙那部分海軍的身份是船奴,就是划槳的,打仗主要是靠船上的陸軍。西班牙人所謂的無敵艦隊,其實僅僅是代步工具而已,本質上還是陸軍。但是英國,有大量駕船技藝非常嫻熟的水手。

  所以開戰之後,雙方的行為模式就不一樣,西班牙人總想用鉤子把英國船給拉過來,讓自己的士兵跳到英國船上去殺人。而英國人才不會這樣,我要用的就是船的靈活性,所以在波濤中操縱船隻,反覆穿行,主要是靠船上的火炮來殺傷敵人。

  所以當時有目擊者說,西班牙船上是血流成河,很多聚集在甲板上等著衝上英國船的西班牙陸軍,就成了活靶子,死傷慘重。

  西班牙無敵艦隊被摧毀之後,大家算是知道了,海軍不是把士兵弄上船就行了,海軍有自己獨特的作戰方式。但是大家還是不明白一件事,就是沒有海軍的支持,陸地上的陸軍是無法單獨抗衡海軍的優勢的。英國人後來正是靠著這種海軍的優勢,擊敗了陸地強國法國,最後奪得了世界霸權。

  這是怎麼回事,你海軍再厲害,不是只能在海上嗎?

  關鍵是海軍和陸軍配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新的物種。那就要看英國和法國之間那場著名的七年戰爭。

  七年戰爭不是發生在歐洲,而是發生在北美。當時法國在北美也有大量的殖民地,後來我們知道的路易斯安那州,現在美國的一個州,其實原來是法國的殖民地。

  那法國當然也有機會像大英帝國那樣有世界霸權,關鍵一戰就是英法七年戰爭,準確地說是1756年到1763年。在這七年戰爭中,英國是把海軍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而法國敗得很慘。

  觀察這七年戰爭我們看得出來,海上力量面對陸上力量,它有很多優勢,我們說幾點。

  第一點,當時沒有鐵路,在陸上行軍比在海上軍艦航行,又慢又貴;而且陸軍行軍很難保密,往往敵方的偵察人員很容易就發現你了。但是海上航行保密性非常高,就算是到了今天,技術發達了,但是在海上找到敵人的艦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歷史上,海軍一直就可以靜悄悄地實施機動,不動聲色地靠近敵人,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打仗離不開各種彈藥物資的補給。英國海軍強大,所以就可以確保它的陸軍隨時隨地得到充分的補給。同時英國海軍還可以切斷法國陸軍的補給,在北美的法國軍隊實際上被切斷了和歐洲的聯繫,這個仗還怎麼打呢?

  第三點,因為英軍有海上的優勢,所以它在北美陸軍的數量其實不多,但是可以在海軍的支持下主動選擇攻擊地點,法軍只能被動應戰,這是多大的優勢!當需要轉移作戰地點的時候,英軍一轉臉上船了,輕鬆地從海上到達;法軍只能在陸地上艱苦地長途跋涉,所以法國人一直忍飢挨餓,被動地固守一些防線。

  所以七年戰爭的結果是,英國人奪得了加拿大,完全控制了印度,大英帝國的基業從此建成。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海戰和陸戰的根本區別了。

  陸軍作戰的目標,是要爭奪資源和關鍵要地;海軍作戰的目標是讓海洋為我和我的盟友開放,同時對敵人封閉,提升我軍的機動能力,打擊敵人的機動能力。

  我們都知道抗日戰爭時期有著名的台兒莊戰役,前後打了一個月,結果是中方傷亡5萬人,日軍傷亡2萬人。中國軍隊的傷亡要大得多,但是仍然算是勝利,為啥?因為我們達到了搶占關鍵地盤的目的。

  但是海洋就不一樣,雙方搶的是制海權。消滅對方的艦隊,當然是搶制海權的一種方式了,但是讓對方失去機動性和靈活性也是一種方式。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著名的日德蘭海戰,當時德國海軍實力並不差,但還是被英國艦隊封鎖在港口裡面,喪失了機動性。到了凡爾登戰役之後,德國人覺得陸地戰太苦了,陷入了僵持,最好能在海上想想辦法,看能不能突破英國人的封鎖。

  到了1916年的5月,德國和英國的主力艦隊在海上遭遇,結果英國艦隊損失了11萬噸的船,德國艦隊損失了6萬噸;英軍6000多人陣亡,德國2000多人陣亡。怎麼樣,誰敗了?

  答案是,德國的戰果雖然大於英國,但是此後德國的艦隊再也不敢冒險了,不敢出擊了。

  按照馬漢在《海權論》裡面的理論,德國海軍變成了只是在理論上存在著的艦隊,德國在戰略上是一敗塗地,為啥?因為喪失了能動性。

  當時美國的《紐約時報》就冷嘲熱諷地說,德國艦隊攻擊了它的監獄看守,但是仍然被關在監獄中。這個比方很絕妙,你喪失了機動性,你有再多的資源,哪怕你打贏了一兩場仗,都沒有用。

  從海軍的作戰方式和它的優勢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啟發。

  很多人都在說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正在增大,什麼意思?就是這個世界越來越不像有固定地形的陸地,越來越像風急浪高的海洋。所以這個時候海戰思維,或者說海洋思維,對我們這代人就非常重要。

  這個思維轉換其實不容易,它需要我們從靜態到動態,從攻城掠地轉向取勢優先,從重視存量轉向重視增量,從追求收益本身轉向追求產生收益的機制等。

  我們舉個例子,在擁有資源和保持靈活性之間,你通常會怎麼選呢?

  要知道,資源只會讓你暫時有優勢,但是環境是千變萬化的,你暫時的優勢地位隨時都有可能不再是優勢,甚至會壓滅你的靈活性、創造性,這些真正讓你長期存活的火種。

  我創業三年,最近才突然明白,一家公司的使命是啥?

  不是像他們說的,什麼做一個好產品,打造一個好服務,也不是為了賺錢、為了上市,那些都是結果。創業公司的使命是打造出一種適應能力,一個建立在組織合作基礎上的,在不同環境中都能創造價值的適應能力,這是海戰思維對我的啟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