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羅輯思維:人物篇> 02 韓戰昏招連出

02 韓戰昏招連出

2024-09-26 10:28:30 作者: 羅振宇

  過去我看有人評價是麥克阿瑟性格不好,過於張狂、虛榮、目無尊長,杜魯門出於自尊心受不了才撤了他的職,這肯定是胡扯,為什麼?因為杜魯門是一個政客,他心裡很清楚,麥克阿瑟形象光輝偉大,幹什麼要得罪網紅?你幹得好,功勞全部記在他總統的帳上。

  我們舉個例子,1950年的時候,雙方見了一次面,因為當時韓戰已經開打了,總統和前線的將軍總得商量一下怎麼打。見面的地點是今天夏威夷附近的威克島,在太平洋的中部。看看地圖,麥克阿瑟從東京起飛到威克島是4000英里,而杜魯門貴為總統從華盛頓萬里迢迢趕過去,是14000英里,這說明什麼?移樽就教,禮賢下士,我多跑路,你少跑路,我來聽你的意見,這個姿態擺得很好了。

  下了飛機之後,按說這兩個人見面,你是將軍,他是總統、三軍統帥,行個軍禮總是可以的吧?這也是規矩,不,麥克阿瑟就是輕輕地扶了一下杜魯門的胳膊,就算是敬過禮了。然後兩個人坐下來會談的時候,杜魯門像個小學生一樣,攤開筆記本在那兒做筆記,麥克阿瑟一個人在那兒講他的戰略、戰術。

  杜魯門對他第一印象就特別不好,但是絕不意味著雙方就要翻臉,作為政客杜魯門這一點心胸還是有的。雙方為什麼鬧到了最後那個地步?是因為麥克阿瑟不斷地突破杜魯門,甚至是整個美國政治的底線。

  

  這個過程大概是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韓戰剛剛開始打的時候。麥克阿瑟覺得我是戰場指揮官,你們必須給我更多的兵,這一場仗是必勝。但是杜魯門手裡沒有兵,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軍大量復員,剩下來的軍事主力主要是放在歐洲和蘇聯對峙,剩下的一些雜牌軍基本都投放到了朝鮮戰場,但是麥克阿瑟覺得不夠,找你白宮要你又不給,那怎麼辦?老爺子我自己想辦法,他想到了逃到台灣的蔣介石。1950年7月底,他跟誰都沒打招呼,就飛到台灣跟蔣介石和宋美齡見了一面,尋求互相協助。杜魯門第二天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新聞,大驚失色,因為外交權是總統的權力,你一個軍人搞什麼外交?引發國際上的其他震盪,你根本就控制不住,杜魯門非常生氣。

  到了1950年8月24日,麥克阿瑟又在一次演講中,話里話外抨擊杜魯門的政策,說他膽小,在亞洲縮手縮腳。麥克阿瑟作為一個下級,軍人的天職是什麼?服從命令,他不僅不服從,還抨擊上級的政策,面對公眾開講,這網紅當得有點過界了。杜魯門就非常不客氣地給他下了一個命令,說你這次講話必須給我收回,這是一個軍事命令。還在私下給他寫了一封信,說你不能這麼幹,這是底線,你不要跨過來。

  第二個階段,是在1951年初。當時中國人出手了,把美國人迅速地趕到了三八線以南,美國吃了一個大虧。這個時候杜魯門身邊的人都知道,美國不可以在亞洲陷得太深,他們主張在軍事上要保守一點,在政治上積極謀求解決。但是前線的麥克阿瑟不干,他一輩子沒吃過這麼大的虧,原來被日本人打敗過,那就一定要打過去,一定要打到占領日本為止,他覺得對中國這仇一定要報。麥克阿瑟四處在喊一定要轟炸中國,轟炸範圍不能止步於鴨綠江,甚至要轟炸中國所有的沿海城市,他還提出來要在中國投放20顆以上的原子彈。這得多大仇多大怨,當年打日本也就2顆原子彈,竟然要給中國扔20顆以上。

  在華盛頓這幫人看來,就是前後方的意見高度不一致。在國防部的一次會議上,據說開完之後沒有拿出任何方案,因為所有與會者都知道,你拿出任何可行的方案,尤其是符合杜魯門設計的方案,麥克阿瑟都不會執行,事實上這個時候麥克阿瑟已經指揮不動了。據說李奇微將軍聽完這件事兒後,感嘆一個將軍指揮不動了,難道不應該撤職嗎?這是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就是李奇微帶領美軍又開始跟中國人死磕,雙方隔著三八線開始對峙,局面向著有利於美國那邊開始緩和。這就是政治談判最好的時機,這時候杜魯門已經開始準備政治談判了,但是麥克阿瑟還是不干,一定要打過去。他在1951年3月24日,在杜魯門準備談判的時候,跑到朝鮮發表了一通演講。首先是把中國罵了一通,再把中國貶得一無是處,說你們等著,我要馬上擴大戰爭,你們國家馬上就要崩潰了,等等。

  這在中國人耳朵里,不就是最後通牒嗎?這不就代表你美國的態度嗎?我們怎麼知道杜魯門在華盛頓是馬上準備要發表一個和平宣言,要呼籲停火。因為在杜魯門看來這場戰爭打不贏,打贏了也沒什麼意思,為什麼還要接著往下打?正好我打你一下,你再打我一下,現在我回過頭去,我們倆正好對峙,不正好坐下來談判嗎?可是所有的這些政治運作,因為這通演講只好停下來。杜魯門當時非常生氣,說我恨不得把這個傢伙一腳踢到太平洋里去。

  但是我們得說,這個時候已經不是個人恩怨問題、誰的面子問題,這已經觸及了美國政治的真正底線——軍人不能干政,尤其不能用這種方式直接對抗你的長官。即使是為了這個政治制度本身的嚴肅性,撤你的職也是應該的。

  後來就發生了前面講的事情,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總統召開新聞發布會。這個新聞發布會是在夜裡1點開的,為什麼?因為杜魯門害怕麥克阿瑟事先得到消息,主動辭職,政府臉上就會特別難看,臨時決定夜裡開新聞發布會,華盛頓的政治記者睡眼惺忪趕到了白宮,聽到了這個爆炸性消息。後面的事兒我們都知道,造成了一場輿論上的軒然大波。

  看到這兒,你不覺得這個人特別奇怪嗎?他年輕的時候是那樣英明神武,在戰場上也做出了很多成績,可是為什麼在他70歲那年就犯了這樣的糊塗?

  我們中國人似乎更容易接受一種敘事,一個大英雄年輕的時候是不錯的,但是老了、驕傲了、自大了或者說昏聵了,就辦出很多壞事兒,但是我從來不相信這個。一個人無論是成還是敗,他背後一定是一個道理,麥克阿瑟身上我們需要再建構一套解釋,為什麼他年輕的時候英明神勇,卻在朝鮮戰場上表現得如此糊塗?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