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撲朔迷離的自殺案
2024-09-26 10:28:11
作者: 羅振宇
關於圖靈之死在科技界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就在這本書里,也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線索,說圖靈其實未必是自殺。比如這本書里就講,他的辦公桌上其實還散亂地扔著一些沒有完成的論文,這不像圖靈這樣性格的人該幹的事情。而且辦公桌上還有便條,上面寫著第二天要幹的事情,那他第二天為什麼沒有來?
還有,在他的信件當中發現,他還答應了一些邀請,要去參加一些聚會,那這又說明他至少在死的前幾天,還沒有打算死。請問,這又是怎麼回事?
而且1954年的6月,圖靈的狀況已經好轉,首先是性功能大概是恢復了,因為大家發現,他那個時候又出現在瑞典的同性戀聚會上。而且他在巴黎還有一段艷遇,又遇到了一個小伙子,還把自己的手錶解下來給別人當了信物。說明他又可以快樂地生活,為什麼這個時候他會選擇死?
而且就在他死之前,曼徹斯特大學剛跟他簽了約,跟他續了五年的約,繼續當教授,你同性戀這事不算數,我們認可。那為什麼選擇這個關頭死,也是迷霧重重。
當然了,還有一個陰謀論的說法,說二戰之後,圖靈其實還繼續擔任英國情報部門高級專家的角色。情報部門用圖靈這種級別的專家用順了手,用別的專家怎麼能過癮?繼續用他,完全合理,只不過這一段經歷現在完全無法查考。
圖靈裝著一腦子國家機密,可是他又是個同性戀,經常要跨越國境到國外去尋找性伴侶,而且後來圖靈的學術研究已經發生了轉向,對什麼計算機、人工智慧,甚至是生物學感興趣,對密碼學好像已經興趣不濃了。
情報部門一方面覺得,你已經沒有什麼用了,一方面又覺得你太危險,萬一在國外,蘇聯間諜把你給搞定,派一個帥小伙來誘惑你,那該怎麼辦?為了安全起見,是英國情報部門把圖靈給殺了,當然這個說法信不信只能由你了。
不管怎麼講,42歲的圖靈就這樣死了,好可惜。從圖靈的故事當中,我們能夠得出什麼樣的結論?你可能會說,那個體制對這樣優秀的人才,居然用同性戀這樣的理由去迫害。你把這個事想簡單了。
圖靈的死因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是為什麼民間都接受他是自殺而死?因為這個說法的戲劇性張力最強。一個驚才絕艷的天才,做出了那麼大的貢獻,因為如此荒謬的原因,最後被體制迫害致死。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但問題是,體制是誰?難道要怪一個法官,或者立這個荒謬法條的議員嗎?不對,英國是普通法國家(即「英美法系」),判例法的傳統。說白了,最後讓圖靈去坐牢,或者接受化學閹割的,是那些陪審團的普通人,他們可不是手握重權的統治階級。
我想提出一個新的概念,叫庸眾的迫害。什麼叫庸眾?就是平庸的群眾,直白地講就是這個意思,不用迴避,畢竟有大量的人是庸眾。
庸眾的迫害有兩個特點:第一,基於一種廉價而蒼白的正義感和道德感;第二,就是他為什麼要迫害別人?就是因為你的活法跟我的不一樣,或者是跟我想像你應該的活法不一樣,我就從謾罵一直可以升級到迫害,讓你去死。這就是庸眾的迫害。
如今這種現象在我們身邊還多嗎?多的是。曾經有一個比我年紀小很多的朋友,大學一畢業想留在北京發展。但是他的母親死活就不答應,最後鬧到尋死覓活的程度。最後他沒有辦法,只好回到老家,接受父母的安排。
這種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這就叫庸眾的迫害。因為你的想法跟我不一樣,你必須按我的來,而我的初衷是為你好,我必須強制你。這種庸眾的迫害我們現在還可以觀察到很多,比如說天災人禍之後,很多人就圍在有錢人的微博下,逼人捐款,你有錢,你憑什麼不捐款?如果別人不捐或者不回應,那你就黑了心腸。一堆人毒汁四濺地在那兒謾罵。
還有,有些明星,比如說出軌,這本身就是他個人情感生活當中的私事,但是看微博上、朋友圈裡那些人對他進行的謾罵,這就是迫害,甚至有人因此而自殺。
庸眾的迫害它是怎麼來的?現在平心靜氣地講,我們不僅僅是對這個現象進行抨擊,還要尋找它的人類進化學的來源。
我們這一支叫智人,我們之所以比尼安德特人、東亞直立人顯得優秀,不是因為我們膀大腰圓、力量大或者是抗寒,可為什麼那兩支後來都滅絕了,唯獨我們智人生存下來了?
有這麼一個解釋,說我們智人這一支之所以最後能夠勝出,是因為我們不僅學會了使用語言,而且學會了把語言派上了一個非常獨特的用場,那就是背後說人壞話,八卦,這就是庸眾的迫害。
你可千萬別以為語言發明的目的是為了交流信息,你想,在原始人那麼簡單的採獵生活場景下,有多少信息需要交流?比如說河邊有一頭獅子,這種簡單的信息別說人類,就是其他的高級哺乳動物,比如說猴吧,它就會交流這種信息。
而且語言學家研究發現,越是原始的部落和文化,它的語言現象,尤其是語法系統,就越加複雜,比我們當代人使用的語言要複雜得多。那他當時為什麼需要這麼複雜的一個交流體系?解釋就是,他需要背後說人壞話,哪家的婆娘不正經,哪家的小馬駒沒有長大,誰跟誰又鬧矛盾,誰背後還偷人錢,就這些事,漸漸地就起到一種增進協作的效果。
你說這怎麼聯繫起來的?最早的人類的群體往往是一個小的家族,大家都是血緣近親,十幾個人生活在一起,這當然不需要說壞話,因為非常容易互相了解。可是人類這個物種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為他能夠不斷地擴大協作的圈子,這個物種可不是靠個體的單打獨鬥能力來生存的,是靠不斷地增大協作來獲取力量。
從最早的十幾個人的小部落,擴展到幾十個人的小部落,整個人際關係就要複雜得多。比如說50個人部落,一對一的關係就有一千多個;如果相對三五成群小團伙的關係,那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網絡系統。怎麼把這50個人當中不靠譜的人給識別出來?語言的這種背後說人壞話的能力,就派得上用場了。
說白了,人類從十幾個人一直到150個人的時候,我們靠的協作的一個重要工具,就是八卦,就是背後說別人的壞話,就是這種庸眾的迫害。你不按我的想法來,你跟我們大夥都不一樣,我們用口水淹死你。在那個階段,這種做法是正當的,是推動人類這個種群向前發展的。
為什麼提到150這個數字?這是一個英國的社會學家提出來的,叫「鄧巴數字」。意思是說我們進化過程當中,人類智力留下來的帶寬,只允許我們認識150個人。如果再多,比如微信通信錄里有5000個人,其實沒有用,絕大部分人你根本不認識,因為人類這個物種的智力水平就限制在這個數裡面,這是大量調查統計最後得出來的結論。
那如果人數超過了150人怎麼辦?我們再靠自己說別人壞話就不管用了,因為人太多,我們也不認識了。在更大的共同體裡面,我們就必須委託專業機構來幹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