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忍辱的境界:提升你的情商和逆商
2024-09-26 05:02:55
作者: 王覺仁
問:「叔孫武叔毀仲尼,大聖人如何猶不免於毀謗?」
先生曰:「毀謗自外來的,雖聖人如何免得?人只貴於自修,若自己實實落落是個聖賢,縱然人都毀他,也說他不著。卻若浮雲掩日,如何損得日的光明?若自己是個象恭色莊、不堅不介的,縱然沒一個人說他,他的惡慝終須一日發露。所以孟子說:『有求全之毀,有不虞之譽。』毀譽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爾。」
——《傳習錄·下·門人黃省曾錄》
忍辱的功夫必須「在事上磨鍊」
有學生問:「《論語》記載了『叔孫武叔毀謗孔子』的事情,為什麼大聖人還是不能免於毀譽呢?」
這個學生提的問題,事見《論語?子張》。
叔孫武叔是魯國的一個大夫,不知何故總是看孔子不順眼,有一次他在朝中對同僚說:「子貢其實比他老師仲尼更有水平。」有人把這話告訴了子貢,子貢一聽就嚇壞了,趕緊聲明:「我老師的德行比我高多了,咱就拿房屋的圍牆打個比方吧,我家的圍牆只有肩膀高,隨便哪個路人都看得見我家,所以都誇我的房子豪華;而老師家的圍牆有數丈高,大家不得其門而入,所以壓根兒不知道他老人家的房子有多麼雄偉壯觀、多麼美輪美奐。」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沒過多久,叔孫武叔又在別人面前毀謗孔子。子貢這回真的憤怒了,說:「別再這麼幹了!仲尼是毀謗不了的。別人的德行充其量就是山丘,還可以超越;而仲尼的德行就像日月,沒有人可以超越。就算有人想自絕於日月,但對日月本身又有什麼損害呢?只能表明他不自量力罷了。」
由於《論語》記載了這件事,所以千年之後,王陽明的學生還替孔子他老人家打抱不平,對他遭受毀謗一事深感不解。
王陽明告訴學生:「毀謗是來自他人和外界的,即使是聖人也免不了。人貴在自修,如果自己實實在在是個聖賢,縱然人們都毀謗他,也影響不了他。就像浮雲蔽日一樣,如何損害日的光明?如果自己是個外表端莊恭敬、內心卻虛偽無德的人,縱然沒一個人說他,他隱藏在內心的奸惡也總有一天會暴露。所以孟子才會說:『人活著,總有過於苛求的詆毀,也有意料不到的讚揚。』總之,毀譽都是外來的,怎麼能避免?關鍵還是要看你自己的修行功夫如何。」
這段話,絕對是王陽明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經驗之談。
自從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後,各種攻擊和詆毀甚囂塵上,把他包圍了。尤其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身邊那幾個佞臣,如邊將江彬、許泰,太監張忠等人,更是因為嫉妒他的事功,就污衊他「與寧王通謀」,還說他平叛的動機是為了殺人滅口云云,總之一心想把他整成明朝版的岳飛。所幸太監也不全是小人,當時皇帝身邊的大太監張永就是一個相對正直的人,跟王陽明的關係也不錯,才幫他洗清了這個莫須有的罪名。
在王陽明遭到詆毀、污衊、陷害的那些日子裡,他平日的修行功夫就派上大用場了。
由於早在年輕時,王陽明就已經練就了「不動心」的功夫,加之後來貶謫龍場,經歷了九死一生,更是打造了一顆寵辱不驚、自作主宰的強大內心,所以那些小人的伎倆對他來講,無異於浮雲蔽日、蚍蜉撼樹,根本不能傷害他分毫。
那些日子,王陽明該做事做事,該講學講學,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只一意守護內心昭明靈覺的良知,每天照舊過得逍遙自在。用他自己的話說,只要「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自然有得力處,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傳習錄》卷下)。
由此可見,一個人只要具備心學的功夫,EQ(情商)和AQ(逆商)自然能夠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但是,這種忍辱的功夫必須「在事上磨鍊」,若關起門來在靜定中修,其結果就只能是玩弄光景,「遇事便亂,終無長進」。換言之,要提升情商,你就必須在情緒發動的時候修;要提升逆商,你就必須在逆境和挫折中修,否則就是紙上談兵,不會有半點兒實戰功夫。
生氣的學問:大肚能容法
王陽明的學生有一次問他:「一個心學修行人該如何看待『忿懥』(生氣)這件事?」
王陽明的回答是:「人心怎能無『忿懥』(人怎麼可能不生氣呢)?生氣是在所難免的,關鍵是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首先,不能『怒得過當』;其次,要『物來順應』『不著一分意思』;最後,比方你上街看見人打架,對於沒道理的那一方,你肯定也會感到義憤,雖然義憤,卻又『此心廓然,不曾動些子氣』。這才是生氣的學問。」
總結起來,王陽明的意思有三點:
一、生氣的時候要學會控制,把握一個適當的度,不要過火。
二、事情一過,怒氣也要隨它過去,不能執著,不要懷恨。
三、生氣的時候要學會從自己的立場上超拔出來,找到一個客觀的、第三方的視角,這樣才能讓理性在場,從而保持「此心廓然」、寂然不動的境界。
這個境界看上去是很高超,可是在現實中,除了王陽明自己,還有誰能做到面對侮辱而「此心廓然」、寂然不動呢?
當然有人能。最典型的代表,當屬唐朝武則天時期的宰相婁師德。
婁師德是武則天時代的一位牛人,不僅在對吐蕃的戰爭中功勳卓著,而且出將入相,官至宰輔。然而,在古往今來最牛的女人手下當官,無疑是當時世界上風險最高的事情之一。面對當時極端嚴酷的政治環境,婁師德不得不夾起尾巴做人,從而練就了超人般登峰造極的修養功夫。
當時,與婁師德同朝為相的李昭德最受武則天信任,此人生性張揚,鋒芒畢露。由於婁師德身體肥胖,所以行動遲緩,每天上朝都走得慢吞吞,李昭德偶爾跟在後面,半天過不去,就會爆粗口:「田舍夫!」
田舍夫的意思是農民。在唐代,這估計是一句標準的國罵,因為當年太宗李世民被諍臣魏徵氣得夠嗆的時候,也曾背地裡罵他是田舍夫。如今婁師德無端招來國罵,換成別人,恐怕一回頭就跟李昭德幹起來了,可是婁師德卻慢慢地回過頭來,笑容可掬地說:「師德不為田舍夫,誰當為之?」
婁師德的弟弟也在朝中任職,有一次外放為刺史,來跟大哥辭行。婁師德語重心長地說:「我貴為宰相,而今你又擔任刺史,榮寵過盛,必定招人嫉妒。在你看來,我等當如何自處?」
弟弟說:「大哥放心,從今往後,就算有人把唾沫吐到我臉上,我也只會擦去而已,不同他計較,絕不為大哥惹禍。」
弟弟以為把話說到這份兒上了,大哥一定滿意。沒想到婁師德卻憂心忡忡地說:「這正是我所擔心的!人家把唾沫吐到你臉上,證明他對你火大,你把唾沫擦了,就是表示不服氣,這不是讓他的火更大嗎?你應該任唾沫留在臉上,讓它自己幹掉,然後還要面帶笑容,表示你欣然接受。」
這就是成語「唾面自乾」的出處。一個人能把忍辱修到這種境界,世上還有什麼人能夠讓他生氣呢?還有什麼事能夠決定他的反應和行為呢?
表面上看,婁師德這麼做好像很懦弱,其實這才是真正的自作主宰,也才是真正的內心強大。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短短几年後,那個表面剛強的李昭德就被酷吏來俊臣整死了,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說到底就是被武則天兔死狗烹了);而婁師德不僅在武周時期的恐怖統治中頑強地生存了下來,「獨能以功名終」,還引薦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官員進入朝廷,為最終推翻武周王朝儲備了強大的人才資源,也為李唐宗室撥亂反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婁師德引薦的人中就有狄仁傑,狄仁傑又引薦了張柬之,張柬之不久便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政權,可見如果沒有婁師德,李唐復國的時間無疑要被大大推遲。
老子說:「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李昭德因剛強而身敗名裂、人亡政息,婁師德卻依靠貌似柔弱的忍辱功夫,不僅保全了自身,而且成就了常人莫及的品德與事功。二者截然相反的命運,幾乎就是在為老子這句話做註腳。
忍辱的最高境界:轉化超越法
在世間所有的忍辱功夫中,最上乘的境界其實還不是婁師德的「唾面自乾」,而是把人生中的所有欺辱、輕賤、困苦、挫折、逆境、磨難等等,全都視為砥礪品德、磨鍊意志、提升能力、完善人格的必不可少的助力。
這種助力,佛教稱之為「逆增上緣」。就是說,人生中的一切負面因素和負面境遇,都可以被我們當成開啟正能量的必要條件。用王陽明的話說:「人若著實用功,隨人毀謗,隨人欺慢,處處得益,處處是進德之資。」(《傳習錄》卷下)
這,就是提升情商和逆商的終極法門。
一位佛教密宗的上師,有一次在西藏各地弘揚佛法,沿途一直帶著他的廚師。這個廚師不僅廚藝極差,沒有責任感,而且生性暴躁,動不動就跟人干架,是個典型的刺兒頭。
當地人注意到這個廚師的糟糕品性後,便私下詢問上師:「大師,您為何要容忍那個廚師的壞脾氣?他只會妨礙您,對您一點兒幫助也沒有,您為何不將他遣送回去?我們很樂意幫助您再找一位。」
上師微笑回答:「哦!你不了解,我並不把他當成我的僕人,我以他為師。」
當地人大為訝異:「大師何出此言?」
上師說:「他的無能和好爭的天性,每天都在教導我學習如何容忍和培養耐性。因此,我認為他極有價值,可以當我的老師。」
很顯然,這位上師就是把他的廚師當成了修行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逆增上緣」。如果我們能向這位上師學習,那還有什麼人是我們不能相處的呢?
關於忍辱,佛教史上還有一則膾炙人口的典故,那就是唐代高僧寒山與拾得的一段問答。
寒山問:「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答:「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如果說拾得作為佛門高僧,其境界還是讓我們感到可望而不可即的話,那麼下面的這個故事,應該能讓我們有所啟發。
洛克菲勒曾經在寫給兒子的信中,對自己如何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進行了揭秘。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這個昔日的「窮二代」脫貧致富的最初動機,竟然是源於他學生時代的一件小事:
我一直珍藏著一張我中學同學的多人合照。那裡面沒有我,有的只是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幾十年過去了,我依然珍藏著它,更珍藏了拍攝那張照片的情景。
那是一天下午,天氣不錯,老師告訴我們說,有一位攝影師跑來要拍學生上課時的情景照。我是照過相的,但很少,對一個窮苦家的孩子來說,照相是種奢侈。攝影師剛一出現,我便想像著要被攝入鏡頭的情景,多點微笑、多點自然,帥帥的,甚至開始想像如同報告喜訊一樣回家告訴母親:「媽媽,我照相了!是攝影師拍的,棒極了!」
我用一雙興奮的眼睛注視著那位彎腰取景的攝影師,希望他早點把我拉進相機里。但我失望了。那個攝影師好像是個唯美主義者,他直起身,用手指著我,對我的老師說:「你能讓那位學生離開他的座位嗎?他的穿戴實在是太寒酸了。」我是個弱小還要聽命於老師的學生,我無力抗爭,我只能默默地站起身,為那些穿戴整齊的富家子弟製造美景。
在那一瞬間我感覺我的臉在發燒。但我沒有動怒,也沒有自哀自憐,更沒有暗怨我的父母為什麼不讓我穿得體面些,事實上他們為我能受到良好教育已經竭盡全力了。看著在那位攝影師調動下的攝影場面,我在心底攥緊了雙拳,向自己鄭重發誓: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讓攝影師給你照相算得了什麼!讓世界上最著名的畫家給你畫像才是你的驕傲!
我的兒子,我那時的誓言已經變成了現實!在我眼裡,侮辱一詞的詞義已經轉換,它不再是剝掉我尊嚴的利刃,而是一股強大的動力,如同排山倒海,催我奮進,催我去追求一切美好的東西。如果說那個攝影師把一個窮孩子激勵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似乎並不過分。
講完這個故事,洛克菲勒語重心長地總結了這樣一段人生箴言:
「我知道任何輕微的侮辱都可能傷及尊嚴。但是,尊嚴不是天賜的,也不是別人給予的,是你自己締造的。尊嚴是你自己享用的精神產品,每個人的尊嚴都屬於他自己,你自己認為自己有尊嚴,你就有尊嚴。所以,如果有人傷害你的感情、你的尊嚴,你要不為所動。……我的兒子,你與你自己的關係是所有關係的開始,當你相信自己,並與自己和諧一致,你就是自己最忠實的伴侶。也只有如此,你才能做到寵辱不驚。」
今天,所有還在自怨自艾、抱怨命運不公、痛恨老天無眼的「窮二代」,都應該把洛克菲勒的這段箴言背下來。
可以說,一個人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並不是取決於上帝發給你一副什麼樣的牌,而是取決於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和方法去玩這副牌。
而要把人生這副牌玩好的一大關鍵,就在於提升你的EQ和AQ,亦即修煉你的忍辱功夫。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內卷」的時代,一個處於社會底層、沒有背景、沒有資源、沒有人脈的普通人,更需要具備一種超越常人的修行功夫,更需要在這個險惡的世界上,練就一顆充滿正能量的強大內心!
誠如洛克菲勒所言,只有「與自己和諧一致」,才能成為「自己最忠實的伴侶」。用王陽明的話說,就是「人只貴於自修」,只要自己「實實落落是個聖賢」,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