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歷史的裂變> 第八章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奪嫡始末

第八章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奪嫡始末

2024-09-26 04:58:26 作者: 王覺仁

  一 秦王與太子的暗戰

  大業七年(公元611年),隋煬帝楊廣東征高麗遭遇慘敗,緊接著又在大業九年、十年連續發起遠征,最後只換來高麗王高元徒有虛名的一份降表,沒有取得任何實質利益。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楊廣三征高麗,每次動用軍隊都達一百餘萬人,耗盡了民脂民膏,也徹底耗盡了隋朝的國力。一度繁榮強大的隋帝國,就這樣被窮兵黷武的楊廣推進了萬劫不復的深淵。《隋書》稱,大業末年,「政刑馳紊,賄貨公行」,「六軍不息,百役繁興;行者不歸,居者失業;人餓相食,邑落為墟」,「流血成川澤,死人如亂麻;炊者不及析骸,食者不遑易子……」《舊唐書》稱:「萬戶則城郭空虛,千里則煙火斷滅。」

  於是,水深火熱的黎民百姓不得不揭竿而起,剛剛統一不久的隋帝國再度分崩離析。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太原留守李淵自晉陽(今太原西南晉源鎮)起兵,自號大將軍,以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以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分領左右三軍,先後攻克西河(今山西汾陽市)、霍邑(今山西霍縣)、臨汾(今山西臨汾市)、韓城,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於大業十三年十一月攻陷隋都長安。

  隨後,李淵擁立年僅十三歲的代王楊侑為帝,自封為都督中外諸軍事的持節大都督、大丞相、尚書令、進封唐王。

  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楊廣在江都的別宮中被宇文化及等人誅殺。同年五月,唐王李淵在長安稱帝,改元武德,立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

  李淵雖然在關中稱帝,但是各方的割據勢力仍然十分強大,遍滿天下的兵燹戰火一刻也不曾停止燃燒。初生的大唐王朝立刻踏上了掃蕩群雄、統一宇內的征途。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十一月,唐朝平定薛仁杲(薛舉之子),占據隴右;同年,郭子和、李密歸降。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平定李軌,占據河西五郡。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大破宋金剛與劉武周,克復并州。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俘竇建德,占據河北;降王世充,占據河南;俘蕭銑,占據荊州。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破劉黑闥,占據山東;殺李子通,降杜伏威,滅林士弘,占據江南。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討平徐圓朗之叛。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殺高開道,占據幽州。

  至此,四方群雄皆滅,天下復歸一統。

  自從李淵晉陽起兵之後,有一個人始終在第一線上浴血奮戰,八年中馬不停蹄地東征西討,為大唐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赫赫功勳。

  他就是秦王李世民。

  武德四年十月,高祖李淵為表彰李世民平定竇建德與王世充之功,拜其為「天策上將」,位在諸王公之上,併兼領司徒、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

  在多年的南征北戰中,由於李世民的慧眼識英與知人善任,天下的名士與英雄悉數入其彀中。文臣有杜如晦、房玄齡、孔穎達、許敬宗等人,號稱「十八學士」;武將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段志玄等人。秦王府上精英薈萃、人才濟濟,使李世民如虎添翼。

  武德五年,李世民破劉黑闥後,又領左右十二衛大將軍,總握全國兵權,一時間威震朝野、勢傾天下。

  正當秦王李世民如日中天的時候,有一個人的眼裡正噴射著嫉妒和憤怒的火焰。

  他就是太子李建成。

  李淵共有二十二子,其原配皇后竇氏生四子: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元霸早亡,四子李元吉為齊王。

  從晉陽起兵到攻克長安,李建成與李世民二人並駕齊驅,所立戰功不相上下,但在第二階段的統一戰爭中,李世民無疑是首功之人。所以,早在武德元年十二月李世民平定薛舉父子之後,李建成就已經「疾秦王世民功高,頗相猜忌」了。當時的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李綱,就曾因太子「疏骨肉」而對他進行勸諫。到武德三年平定劉武周、武德四年又消滅竇建德與王世充這兩大勢力之後,李世民的功績與聲望更是遠遠超越了太子。而且,李世民志在天下的政治抱負也逐漸露出了端倪。

  這,不能不讓李建成感到嚴重的威脅和深深的憂懼。

  武德五年,未平定劉黑闥之前,太子洗馬魏徵就跟太子當面挑明了這層利害關係。他說:「秦王功蓋天下,中外歸心;殿下但以年長位居東宮,無大功以鎮服海內。而今劉黑闥逃亡所余,手下不過萬人,物資糧草匱乏,若以大軍臨之,其勢定如摧枯拉朽。殿下應該親自出擊以取功名,進而結納山東豪傑,庶可鞏固地位!」

  李建成深以為然,立即向高祖請戰,隨後與齊王李元吉一同出征討平了劉黑闥。此舉或多或少給東宮掙回了一些面子。更為重要的是,在這次結伴出征後,太子和齊王緊密團結在一起,共同把矛頭指向了秦王。

  在李淵父子打天下的過程中,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各自擁兵,形成了三大集團勢力。當東宮與秦王的矛盾日益尖銳且漸趨公開化的時候,齊王李元吉究竟站在誰的一邊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齊王最終選擇了東宮。

  最主要的原因,是齊王李元吉同樣懷有個人的政治野心。

  李世民圖謀取代儲君,而李元吉也在夢想繼承皇位。假如擁戴威望卓著、戰功顯赫的李世民奪嫡繼位,那他李元吉永遠也別想有出頭之日;而如果是幫助東宮翦除秦王,然後回頭再除掉太子,在李元吉看來則是易如反掌之事。

  所以,齊王義無反顧地靠向了太子——靠向了他心目中的這副跳板。

  太子和齊王開始並肩戰鬥了。

  為了擴大統一戰線,他們又千方百計地和高祖的嬪妃們走到了一起。

  這些嬪妃為了鞏固地位並常保富貴,自然也願意與太子結盟。更何況,在她們眼中,李世民本來就是一個不近情理之人。早在武德四年李世民平定東都洛陽時,高祖就特意讓她們去挑一些前朝留下的寶貝。嬪妃們興沖沖地趕到洛陽,秦王卻板著面孔說:「你們來晚了,寶物都登記上繳了!」

  從那一刻起,她們就發誓總有一天要讓他好看。所以,嬪妃們和太子一拍即合。

  所有反對李世民的力量,就這樣悄悄擰成了一股繩。

  在高祖李淵面前中傷秦王最有力的,當屬張婕妤和尹德妃。

  有一次,李世民因淮安王李神通立功而賜給他良田數十頃。張婕妤知道後,就向高祖要那塊地,說是給她父親養老。高祖立刻親手寫下賜地的手敕。李神通因為秦王頒令在先,堅持不肯出讓。張婕妤就向高祖哭訴說:「皇上賞賜妾父田地,秦王卻將田地頒給了李神通。」

  李淵勃然大怒,斥責李世民說:「我的手敕還不如你的命令有效嗎?」

  事後,李淵非常傷感地對左僕射裴寂說:「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為讀書漢所教,非復我昔日子也!」

  尹德妃之父名叫尹阿鼠,其為人和名字一樣不入流,一貫驕縱蠻橫。有一次,尹阿鼠看見杜如晦騎馬從他門前經過,就唆使一幫家僮把他拽下馬,一邊拳打腳踢一邊指著他的鼻子罵:「你是什麼東西?經過我家門口竟敢不下馬?」罵完還折斷了杜如晦的一根手指頭。隨後,尹阿鼠又惡人先告狀,讓尹德妃上奏李淵,說:「秦王的手下欺凌妾家。」

  李淵忍無可忍,再次對李世民大發雷霆:「我嬪妃的家人尚且被你的手下欺凌,何況普通老百姓呢!」

  李世民急忙分辯,可李淵卻充耳不聞。

  天下逐漸平定後,高祖李淵就經常在宮中大擺宴席。每逢此刻,李世民就會思念自己早逝的母親,感嘆她不能親見父皇君臨天下。一念及此,總是黯然神傷,獨自垂淚。

  宴會結束後,嬪妃們就抓住機會對李淵說:「如今四海昇平,陛下正應安心娛樂,可秦王每每獨自哭泣,正是因為憎恨妾身們。陛下萬歲以後,妾身母子們必不為秦王所容,到時候恐怕一個都不會剩下了!」說著,眼淚就噼噼啪啪掉了下來,邊哭還邊說:「皇太子為人仁孝,陛下將妾身母子們託付給他,必能保全性命。」

  李淵看著這群淚人兒,大為感傷,從此日漸疏遠李世民,轉而親近建成和元吉。

  李世民遭到冷落和排擠,李建成總算鬆了一口氣。然而,李元吉對這種局面卻很不滿意。兩個兄長如果相安無事,他就什麼好處也撈不著。不讓李世民躺下,自己永遠也別想靠近帝座半步。

  所以,對於利用女人打口水仗這一套,李元吉已經煩透了。他直截了當地對太子說:「我想為大哥親手殺了他!」

  終於有一天,李世民要陪高祖李淵駕臨齊王府。李元吉早早就讓他的侍衛宇文寶埋伏在臥室內,準備刺殺李世民。可在太子看來,齊王這麼做也未免太莽撞了。在你自己的府上、在高祖的眼皮底下幹這事,即便成功了,你李元吉就算有九個腦袋也不夠砍,而我李建成到頭來也難逃干係!

  所以,太子及時地制止了他。

  李元吉咬牙切齒地說:「我不過是為大哥著想罷了,對我自己有何好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