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劫難的開端
2024-09-26 04:57:32
作者: 王覺仁
殿中中郎孟觀和李肇與楊駿素來不睦,賈后就命心腹宦官董猛將二人召來,進行了一番密謀。隨後,他們便暗中聯絡被楊駿排擠出京的汝南王司馬亮,勸他舉兵討伐楊駿。老成持重的汝南王拒絕參與政變。賈后等人便轉而慫恿都督荊州的楚王司馬瑋(武帝第五子)。司馬瑋是惠帝的弟弟,正值血氣方剛之年,遂欣然應允,並主動聯絡都督揚州的淮南王司馬允(武帝子),約他一同入朝,伺機發動政變。
本書首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元康元年(公元291年)三月初八。深夜。
傻皇帝正在暮春的睡夢中流連,忽然被孟觀和李肇喚醒,讓他簽署一份詔書。
詔書的內容是:楊駿謀反;宮廷內外全面戒嚴;派遣使者奉詔廢黜楊駿,僅保留侯位回府聽候處置;命東安公司馬繇率四百名禁軍去逮捕楊駿;命楚王司馬瑋屯兵司馬門;命淮南相劉頌為三公尚書,率兵駐守宮中。
惠帝本來就不辨事理,半夜又被人從床上拉起來,稀里糊塗就簽了字。楊駿的外甥段廣正在宮中當值,慌忙跪地進言:「楊駿孤公無子,豈有謀反之理?願陛下慎重考慮!」
沉默。俯首在地的段廣只聽見一陣沉默。等他抬起頭來時,只見惠帝面無表情,雙目微垂,好像又睡過去了。
此刻,楊駿的府邸燈火通明。
政變的消息傳來,楊駿的部下和幕僚全都聚集一堂,摩拳擦掌,準備和賈后來一場大火併。智囊團團長(主簿)朱振首先發言:「這場宮廷政變的目的一目了然,一定是閹宦和賈后一起設計陰謀,要對主公不利。依在下之見,應該火燒雲龍門來引起混亂,然後以追查肇事者為由,乘亂打開萬春門,引入東宮及外營兵,擁太子入宮擒拿奸人,宮內震恐,必然斬殺主謀獻出。不然的話,無以免難!」
楊駿一向色厲內荏,如今大難臨頭,早已嚇得六神無主。他猶豫了半晌,只吞吞吐吐地冒出一句話:「這雲龍門是魏明帝時建造的,花費的財力物力甚巨,怎麼好說燒就燒了呢?」
此言一出,眾人狂暈!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這位堂堂的太后之父、權傾內外的當朝首輔楊駿楊太傅,居然萬事不提,惟獨只惦念著一座前朝舊門!要說花費,這偌大一片洛陽皇宮,哪一座門花費少了?要說是文物,這破門也不過六十年歷史,談得上嗎?退一萬步說,就算它是價值連城的文物,可跟您楊太傅與楊太后的身家性命比起來,跟在座精英的頸上人頭比起來,孰輕孰重,難道您楊太傅就掂量不出來?!
濟濟一堂的文官武將們面面相覷。他們知道,問題不在這,而是楊太傅脆弱的神經已經在突如其來的危險面前繃斷了。他此刻的智商不會高於傻皇帝司馬衷。
所有人的鬥志被這一句話瞬間瓦解,沮喪之情像一盆涼水從頭頂潑到腳底。
侍中傅祗第一個站了起來,對尚書武茂使了個眼色,向太傅請求和武茂一起進宮了解事態,接著對眾人說:「宮中可不能沒人哪。」然後作個揖就走下台階。眾人心領神會,一個個腳底抹油,頃刻間溜得一乾二淨。惟獨尚書武茂陪著太傅傻坐著。他可能還在苦苦參究:一個老政客的智商,怎麼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跌破正常人的水平線呢?
傅祗回頭看見武茂也傻了,趕緊說:「先生不是天子之臣嗎?現在宮中內外隔絕,不知天子何在,你還能安心坐在這?」武茂如夢初醒,慌忙跟著傅祗走了。
太傅府燈火通明的大堂內,楊駿一個人坐著,神情恍惚,面白如紙。
府外,楊駿的黨羽、左軍將軍劉豫已經布置好了軍隊隨時待命。忽然看見哥們兒一個個垂頭喪氣地溜出來,連忙攔住右軍將軍裴頠,問:「太傅呢?」
裴頠看了他一眼,隨口一扯:「太傅帶著兩個人,乘車從西門跑了。」
劉豫一下傻眼了,忙問自己該怎麼辦。裴頠說:「你應該去廷尉那自首。」
劉豫一聽,他娘的這些人都瘋了!他掉轉馬頭,把一支整裝待發的軍隊扔在原地,一個人跑了。與此同時,賈后已經下詔命裴頠取代劉豫,兼領了左軍,駐兵萬春門。
被困在宮中的楊太后心急如焚。她知道父親凶多吉少,無奈之下,只好寫了一面帛書射出皇城外,上面寫著:救太傅者有賞。
帛書馬上就被人撿了,送到了賈后的手上。賈后一聲冷笑,當眾宣布:「太后參與造反!」隨後,軍隊便開始進攻楊駿的府邸。楊府大門緊閉,士兵就縱火焚燒,並且派弓箭兵登上高處,萬矢齊發。楊駿府邸頓時箭如雨下,府中守兵完全被壓制了,動彈不得。很快,府門就被攻破了。楊駿東躲西藏,最後在馬廄里被亂刀砍殺。
孟觀等人隨即發兵收捕了楊駿之弟楊珧和楊濟,以及楊駿的黨羽段廣、劉豫、武茂等多人,當天夜裡夷滅三族。
次日,賈后授意大臣上書,以「謀危社稷」為名,廢黜楊太后並誅殺其母龐氏。賈后假惺惺地「詔不許」,而大臣「復請」,她又不許。如是幾次三番,把戲做足了,賈后便很無奈地「詔可」。於是楊太后被廢為庶人,囚禁於金墉城(晉朝專門幽禁被廢的后妃與皇族之所)。其母龐氏「付廷尉行刑」。臨刑前,太后蓬頭散發,抱著母親痛哭不止,並上表自稱臣妾,哀求賈后保全母命。
賈后裝聾作啞,愣是不搭理。
次年,楊太后在被賈后斷絕了八天飲食後死去。下葬時,賈后特意吩咐,不讓她仰臥入棺,而是覆面入棺(即面朝地、背朝天),並且在棺槨中張貼了亂七八糟的符籙。按照古人的邏輯,賈南風這麼做,是為了防止楊太后的冤魂化成厲鬼來找她索命。
政變成功後,楚王司馬瑋、東安公司馬繇、宦官董猛等人全都加官晉爵。汝南王司馬亮被徵召為太宰,與太保衛瓘共同輔政。司馬亮也許是因為當初拒絕參與政變,而今又無功受祿,有些難為情,所以想取悅眾人,一上任便大肆封侯拜將,受其封賞者多達一千零八十一人,可謂空前絕後。同時,賈后的宗族也跟著雞犬升天,族兄賈模、表舅郭彰以及外甥賈謐全都參與國政。
倒楊雖然獲得了成功,可倒楊集團的成分卻過於複雜——大臣、宗室、外戚、宦官應有盡有。這些人精,有可能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存共榮嗎?老王爺司馬亮和老臣衛瓘能坐穩輔政的位子嗎?別人暫且不說,光是賈南風就不會答應。她費盡心機搞死楊駿,就是想奪回朝政大權,如今卻白忙一場,替別人做了嫁衣,這口氣如何咽得下?再說了,衛瓘的女兒當年差點搶走她的太子妃之位,事敗後,衛瓘又經常別有用心地勸武帝廢掉太子,這樁樁件件,賈南風一直記在心裡,此仇豈能不報?而司馬亮當初自命清高,一口回絕了政變的提議,末了又厚著臉皮入朝輔政,賈南風又豈能容忍他竊取勝利果實?
所以,不把司馬亮和衛瓘置於死地,賈南風絕不收手。
換句話說,一次政變顯然不夠。
於是,由精明皇后口述,痴呆皇帝筆錄,一道罷免司馬亮和衛瓘的詔書就交到了司馬瑋手上。隨後,司馬瑋派遣公孫宏、李肇發兵包圍了司馬亮的府邸,派遣清河王司馬遐收捕衛瓘。
汝南王府外一片人喊馬嘶,侍衛長李龍立刻請命,要率兵抵抗,可司馬亮不同意。等到外面的士兵攻上圍牆,喊聲震天,司馬亮才慌了手腳,立於堂前階上大聲質問:「吾無二心,何至於是?」並要求看詔書。公孫宏根本不把他當回事,催促士兵進攻。長史劉淮再次對司馬亮說:「這肯定是陰謀,府中勇士如林,猶可力戰!」
可是,讓李龍和劉淮大失所望的是,老王爺還是沒有同意。
這位從曹魏時代起就馳騁沙場的老將、司馬懿的第四子、堂堂當朝太宰,此刻居然緊步楊太傅之後塵,毫不抵抗,束手就擒。當李肇命人把他五花大綁後,司馬亮才大聲嘆息:「我之忠心,可昭示天下也!」大難臨頭之時,司馬亮與楊駿的反應如出一轍。唯一的區別只是:楊駿死於怯懦,而司馬亮死於愚忠。
次日上午,被露天看押的老王爺暴曬在夏日的陽光中,看守的士兵於心不忍,拿扇子給他遮陽。直到日近中天,仍然沒有人敢對他下手。司馬瑋下令:「能斬亮者,賞布千匹!」
重賞之下,憐憫和道義蕩然無存,士兵們的刀槍劍戟爭先恐後地落在司馬亮的身上。據《晉書》記載,司馬亮死後,被扔在北門的牆腳下,屍體慘不忍睹,「鬢髮耳鼻皆悉毀焉」。而就在司馬亮慘死的前天夜裡,太保衛瓘和兒子衛恆、衛岳、衛裔等祖孫九人,也早就被司馬瑋幹掉了。
兩個輔政大臣一死,司馬瑋和賈南風的統一戰線就自動宣告破裂了。
司馬亮被殺當天,司馬瑋的幕僚歧盛就勸他,應趁此兵勢誅殺賈后及外戚集團,以絕後患,可司馬瑋卻猶豫不決。
與此同時,太子少傅張華與宦官董猛也在對賈后說:「楚王既誅二公,則天下威權盡歸之矣,人主何以自安?」於是勸她以矯詔濫殺的罪名誅除司馬瑋。賈后深以為然,便又讓傻皇帝寫下一份口述筆錄體的詔書,然後遣使出宮,宣布楚王矯詔,命眾將士不得聽他指揮。
詔書一宣,士兵們當即扔掉武器,譁然四散。司馬瑋旋即被捕。臨刑前,司馬瑋仰天痛哭:「有幸生在帝王家,卻不幸如此冤死!」他死後,手下的公孫宏和歧盛均被夷滅三族。
八王之亂中,楚王司馬瑋是第一個因參與政變而死於非命的。此後,幾乎所有西晉帝國的親王都將步他的後塵。
爆發於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的這兩次政變,導致王公大臣及其家族死難者達數千人。這一年,帝都洛陽的風中都飄著血腥味。可是,對於即將陷入重重劫難的西晉帝國來說,這才僅僅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