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前夕:劉備的叛逃
2024-09-26 04:06:55
作者: 王覺仁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冬,曹操展開了第二輪防禦部署。這一輪主要是在外圍進行布防:命河內太守魏種備戰於西,命程昱派兵駐守鄄城,備戰於東;又命曹仁駐守陽翟(今河南禹州市)、曹洪駐守宛城,防備劉表;命李通駐守汝南郡,防備孫策。
十二月,曹操命荀彧留守大本營許都,然後親自率部進駐官渡前線。
至此,曹操終於構築起了一個全面的防禦體系,同時也拉開了決一死戰的架勢,就等袁紹大軍南下了。
可就在這個大戰前夕的節骨眼上,曹操卻接連遭遇了一場刺殺和一場政變。
本章節來源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刺殺發生在官渡前線,刺客有數人,為首的是曹操的一名貼身侍衛,名叫徐他。關於此人的身份背景和行刺動機,史書全都沒有記載。我估計,要麼是被袁紹收買,要麼就是替人報仇,畢竟曹操殺過那麼多人,想要他腦袋的絕不在少數。
由於徐他是曹操的貼身侍衛,這次行刺本來是很容易得手的,最後之所以刺殺未遂,主要是因為曹操的侍衛長許褚。
此次行動,徐他最忌憚的人便是頂頭上司許褚,所以特地挑了許褚換班休息的時間點動手。那天,許褚本來已經下班了,回到了自己的營帳中,可人躺在了床榻上,心緒卻一直不得安寧,總感覺有什麼事要發生。
許褚輾轉反側,始終沒有睡意,索性翻身下床,重新披掛齊整,又來到了曹操的大帳中。此時,徐他等人恰好也進入了大帳,正準備動手,可一看許褚竟然還在,而且神色十分警惕,頓時臉色大變。許褚一看就明白怎麼回事了,當場將徐他等人全部砍殺。
大約許褚屬於直覺超強的人,所以特別適合做保鏢。曹操選他當侍衛長,的確是有識人之明。
這起刺殺事件雖然有驚無險,但是緊隨而來的一起未遂政變,其結果卻一度讓曹操落入腹背受敵的險境。
這場政變的主角有兩個,一個是時任車騎將軍的董承,還有一個就是劉備。
董承是漢靈帝之母董太后的侄子,論輩分相當於天子劉協的表叔。此前護送劉協回到洛陽,董承也算是主要功臣之一,所以後來不僅加官進爵,而且有一個女兒被劉協納入了後宮,封為貴人,因此董承也算是天子的老丈人。
擁有這樣的雙重身份,董承與天子當然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了。自從曹操奉迎天子、遷都許縣後,朝政大權被曹操一手掌控,天子和董承自然都成了擺設。面對「漢室衰微,政在曹氏」這樣一個憋屈而無奈的現實,天子劉協很不甘心,國丈董承更不甘心。
既然當初王允可以發動政變,幹掉大權獨攬的董卓,那麼今天董承憑什麼就不能依樣畫葫蘆,也來一場政變幹掉曹操呢?
董承越想越覺得此事可行,於是聲稱拿到了天子從宮中秘密送出的衣帶詔,然後暗中聯絡了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議郎吳碩等人,決定發動政變誅殺曹操。
所謂衣帶詔,就是劉協用血寫的一道詔書,因擔心被曹操的耳目發現,只好把詔書縫在衣帶里,然後送到了董承手上。
這份密詔的具體內容,史書無載,甚至連密詔是否真實存在,也沒有定論。按《三國志》的相關記載,只是說董承聲稱拿到了衣帶詔,並沒有說詔書就是獻帝寫的。《資治通鑑》也採用了這個相對客觀且適度存疑的說法。但《後漢書》的相關記載,卻很肯定地說就是獻帝不滿曹操的專權和逼迫,故而主動寫了衣帶詔。
鑑於《三國志》的成書在《後漢書》之前,可信度更高,所以從嚴謹的角度來說,衣帶詔是否真實存在應該是存疑的。不過,要是換一個角度,從獻帝劉協當時的處境以及他本人的性格來看,那麼密詔也完全有可能是他寫的。
不論衣帶詔是真是假,反正董承是緊鑼密鼓開始策劃了。他不僅拉上了王服等人,而且找上了劉備。畢竟,你劉備不是一直號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嗎?那麼身為漢室宗親,在「誅殺曹賊,匡扶漢室」這件事上,你當然是責無旁貸的。
劉備是志在天下之人,投靠曹操本來便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找到機會他遲早會自立門戶。如今董承的這個政變計劃,在公是匡扶漢室,乃人臣所當為;在私則是一個以小博大的機會,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如果政變成功,劉備就成了漢朝的大功臣,前程不可限量;萬一失敗,他也可以腳底抹油溜之大吉,反正他本來就是要走的,橫豎也沒什麼損失。
所以,劉備決定賭一把,遂加入了這個「謀誅曹操」的計劃。
而此時的曹操,對劉備則毫無疑心。自從劉備前來投奔,曹操對他一直十分優待,不僅拜他為左將軍,而且出則同車,坐則同席。《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情節「煮酒論英雄」,便發生在這個時候。
這個故事在正史中真實存在,羅貫中只是用精彩的文字描繪了一些細節,增加了一些對話,總體上並未虛構。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有一天,曹操請劉備吃飯,貌似不經意地說了一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當今天下,真正稱得上英雄的,只有你和我,至於袁紹那種人,根本排不上號。
鑑於曹操的權謀之深,他說這句話肯定不是無心的,其用意便是試探劉備,看看他做何反應。而這句話在劉備聽來,不啻平地一聲驚雷。首先,曹操把他當成英雄,潛台詞就是當成了對手,可劉備眼下是在給曹操打工,小命在他手裡頭捏著,聞言豈能不膽戰心驚?其次,劉備此時已經參與了董承等人的密謀,「做賊心虛」,這話聽上去就更像是曹操已經察覺到了什麼。
所以,劉備嚇得一激靈,連手裡的筷子都拿不住,啪的一聲掉到了地上。
如此驚慌失措,就算曹操本來對他沒有疑心,這下恐怕也不能不懷疑了。
所幸,老天爺恰好在劉備驚掉筷子的當口,幫了他一個大忙,突然打了一聲震耳欲聾的響雷。劉備急中生智,忙道:「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聖人說:「急速的雷聲和猛烈的風暴,足以讓人臉色大變,說得一點都沒錯啊。」
借著這聲驚雷和巧妙的解釋,劉備成功掩飾了內心的驚慌。
曹操相信了他,並未起疑,估計就是大笑幾聲,就沒再說什麼了。
但是,經過這件事,劉備顯然已成驚弓之鳥。在許都的每一天,都令他如坐針氈。而老天爺又在這個時候,送給了他一個逃離曹營的機會。
當時,袁術還沒死,正準備通過徐州北上,與袁譚會合,然後投奔袁紹。曹操得到消息後,立刻派部將朱靈和劉備前往下邳攔截。
劉備如蒙大赦,帶上關羽、張飛及部眾忙不迭地跑了。
他前腳剛走,程昱、郭嘉、董昭這幫精明過人的謀士立馬對曹操說:「不能派劉備去。」言下之意就是放虎歸山,必成後患。
曹操這才醒悟過來,趕緊派人去追,可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的劉備哪敢耽擱?早就絕塵而去了,連個影子都看不到。
沒多久,朱靈就灰溜溜地回到了許都,報告曹操說劉備造反了。
劉備幹掉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讓關羽留守下邳,然後帶著張飛及部眾第四次進駐小沛,以防曹操派兵來攻。
當時,徐州地面上還有不少變民武裝不肯歸附曹操,如東海郡(治今山東剡城縣)的變民首領昌豨等人。可這些人卻對劉備頗有好感,劉備一來,他們便紛紛歸附。劉備一下子變得兵強馬壯,部眾足有數萬人。
但是,劉備的腦子還是很清醒的。他知道光憑自己,絕對無法與曹操抗衡,必須找一個強大的盟友。
而此時此刻,顯然沒有任何人比袁紹更適合做劉備的盟友。劉備隨即派人去跟袁紹聯絡,雙方馬上締結了一個反曹同盟。
形勢突然惡化,讓曹操後悔莫及。
本來他已經打造了一個非常完整的防禦體系,足以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全力以赴對抗袁紹。結果劉備這一跑,重新占領了徐州,就等於把一張苦心打造的防禦網撕開了一道大口子,並且令他陷入了腹背受敵之境。
曹操不敢遲疑,立刻派部將劉岱、王忠前去小沛攻打劉備。可是,這兩人卻不是劉備的對手,愣是打不下來。劉備還十分囂張地放話說:「像你們倆這樣的,再來一百個,也不能拿我怎麼樣;就算是曹操自己來,誰輸誰贏也還難說。」
劉備向來是比較謙遜低調的人,很少說出這麼狂妄的話。這回,估計是料定曹操被袁紹牽制著,不敢親自來打他,所以有些得意忘形。
可是,牛皮吹得太大,是很容易破的。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衣帶詔事件」敗露,曹操將董承、王服、種輯等人全部誅殺,並夷其三族。然後,曹操決定親自去討伐劉備。麾下眾將一致反對,說:「跟主公爭天下的人是袁紹,如今袁紹即將大舉南下,主公卻去東邊打劉備,萬一袁紹抄了咱們的後路怎麼辦?」
曹操說:「劉備是人傑,不儘早把他收拾掉,必為後患。」
關鍵時刻,郭嘉站了出來,力挺曹操,並對眾將解釋道:「袁紹性情多疑,行動遲緩,不會這麼快就打過來。而劉備剛剛叛亂,趁他立足未穩、人心尚未完全歸附之機,快速發動進攻,劉備必敗。」
做通了眾人的思想工作後,曹操立刻率兵,直趨小沛。
河北方面馬上得到了情報。謀士田豐當即建議袁紹,說:「曹操去打劉備,戰事不會很快結束。主公應抓住戰機,親率大軍攻其後背,定可一戰而勝。」
可是,正如郭嘉所言,袁紹果然是一個「性遲而多疑」之人,面對如此難得且稍縱即逝的戰機,他卻猶豫了起來。
沒有人知道他為何猶豫,史書只記載了他以小兒子生病為由,否決了田豐的提議。
這就叫「天與不取,反受其咎」。老天爺給了袁紹這麼好的機會,卻讓他白白丟掉了。我們只能說,如此缺乏決斷力和行動力的人,最後敗給曹操,實在是一點都不冤。
田豐沒想到袁紹會在這麼重大的節骨眼兒上犯糊塗,私底下氣得拿手杖在地上猛敲,捶胸頓足道:「大勢已去了!好不容易有這個機會,卻因為一個嬰兒的病而錯失,可惜啊!」
曹操大兵壓境之時,劉備仍然在小沛優哉游哉。直到探子來報,劉備雖然大驚失色,但還是不願相信。然後,他親自帶著張飛等數十騎出城查探,果然看見了曹操的大旗。
這下牛皮吹破了。劉備自知不是曹操的對手,慌忙帶著張飛等人掉頭就跑。
不過,他並不是跑回小沛,而是一溜煙往北邊跑了。北邊是青州,即袁紹長子袁譚的地盤。此時此刻,除了袁紹,劉備也沒有什麼人可以投奔了。
就這樣,劉備再一次丟掉了小沛,同時也再一次丟掉了老婆孩子。
從出道到現在整整十六年了,草根創業者劉備已經從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變成了年屆不惑的中年大叔,可他仍然還在「失敗、跑路,再失敗、再跑路」的怪圈中苦苦掙扎。人家曹操和袁紹已經在角逐北方霸主的地位,馬上要打響一場爭奪天下的戰爭了,可他卻連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都還沒有。
此刻的劉備,完全可以用「惶惶若喪家之犬」來形容,其內心的悲涼和無奈可想而知。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命大。不論遭遇什麼樣的失敗,劉備每一次都能絕處逢生。這首先當然是因為他始終奉行一條非常現實的生存原則——打不過就跑,跑不掉就降,所以活命的概率很大;其次,運氣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從屢戰屢敗的角度講,他的運氣並不好;可從「打不死的小強」這個角度講,他的運氣其實一直都不算差。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除了能力和機遇,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活下去,並且活得足夠久。如果像孫堅那樣,一支冷箭就奪了性命,那你能力再強、打仗再猛都沒有用。
所以,不管劉備失敗多少次,只要他還活著,一切就都還有希望。
活下去。
對於任何一個創業者,這三個字都是最樸素也最根本的一條真理。
只要能活下去,打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
袁紹聽說劉備前來投奔,立刻出城兩百里迎接,給足了他面子,算是讓備受挫折的劉備感到了些許安慰。
曹操兵不血刃地拿下小沛後,生擒了劉備的老婆孩子,緊接著便又馬不停蹄地殺到了下邳。孤立無援的關羽抵抗了幾天,終於還是城破被俘。
速戰速決後,曹操立刻回師官渡。從他出兵到大勝回師,前後可能也就十幾天,感覺根本就不是在打仗,更像是兜了一圈就回來了一樣。
這就是曹操可怕的行動力,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相比之下,袁紹的效率就讓人很無語了。直到曹操回到官渡,袁紹才開始跟幕僚們正式討論進攻許都的事。
田豐覺得最佳時機已經錯過了,現在進攻許都毫無勝算,便勸諫袁紹道:「曹操既已打敗劉備,現在的許都就不像之前那麼空虛了。而且曹操善於用兵,機變無窮,雖然兵力少,但絕不可輕視。而今之計,不如採取持久戰的戰略。以將軍目前的實力而言,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只要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遴選一批精銳,分為幾路奇兵,不斷襲擾河南。敵若救右,我軍則擊左;敵若救左,我軍則擊右。使敵軍疲於奔命,百姓不得安生,我大軍未動,其已陷入困窘,不出三年,便可坐收勝利之果。倘若放棄這個謀略,與曹操一戰決成敗,萬一達不到預期目的,後悔就來不及了。」
此時的袁紹自恃兵強馬壯,絲毫不把曹操放在眼裡,堅信一戰便可定乾坤,自然看不上田豐這種拖拖拉拉的戰略,直接就否決了。
田豐心急如焚,仍然竭力勸阻。袁紹大怒,認為他在擾亂軍心,就把他抓起來扔進了大牢。隨後,袁紹便把帳下最牛的一個文士找了過來,命他起草一篇討伐曹操的檄文。
這個人就是文豪陳琳。
陳琳不負所望,大筆一揮,一篇洋洋灑灑、戰鬥力爆表的千古名作——《為袁紹檄豫州文》就新鮮出爐了。
就是在這篇極富煽動力的檄文中,陳琳把曹操祖孫三代都罵了個狗血噴頭:從他祖父曹騰開始罵起,說曹騰跟其他幾個臭名昭著的宦官「並作妖孽」,傷天害理,殘虐百姓;接著罵他爹曹嵩貪贓枉法,竊位弄權;然後順理成章地罵曹操是「贅閹遺丑」,且人品很差,「好亂樂禍」;又罵他挾持天子,「敗法亂紀,專制朝政」,以致朝中「百僚鉗口,道路以目」,總之就是一個有著「豺狼野心」的禍國殃民的大惡棍。
最後,陳琳還總結了一句話,說:「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於操為甚!」
罵完了曹操,就開始夸老闆,說袁紹「奉漢威靈,折衝宇宙」,麾下有「長戟百萬,胡騎千群」,一旦挾著「良弓勁弩」,邁著「雷霆虎步」,打過黃河去,那就像舉起烈火焚燒蓬草、傾覆滄海沖刷污垢一樣,沒有任何東西消滅不了。
在檄文的最後,陳琳秉袁紹之旨發布了對曹操的巨額懸賞令,說凡砍下曹操首級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陳琳還在檄文中說到了一件事。
這件事就是盜墓。
拜近年來十分火爆的盜墓小說及相關影視所賜,「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這兩個詞已經變得廣為人知,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們的出處正是陳琳的這篇檄文。
據說,曹操當年為了拓寬財源,以彌補軍餉的不足,就打起了盜墓的主意,為此專門設立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這兩個職位,堂而皇之地把「盜墓」這種原本見不得光的犯罪勾當變成了由軍隊主導的合法行為。
按照陳琳的說法,曹操不僅為此設立了專門機構和人員,甚至本人還身體力行,「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
當然,也有人說這是陳琳給曹操扣的一個黑鍋——曹操派人盜墓或許實有其事,但更有可能是偷偷地干,只做不說,不太可能明目張胆地設立官職專司其務;至於說曹操親自上陣去挖墓開棺,就更是無稽之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