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恐怖靈異> 十四辟棺> 一種文化的初始和傳承

一種文化的初始和傳承

2024-09-22 02:47:41 作者: 常埋

  到漢武帝時,「尤敬鬼神之祀」。由於皇帝的篤信與倡導,求仙之風又興盛起來,規模、聲勢遠超過前代。時有欒大,相貌堂堂,又「敢為大言」(什麼話都敢說)「臣嘗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臣師非有求於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則貴其使者,今有親屬,以客禮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於神人。神人尚肯耶否耶,致尊其使,然後可致也!」。

  武帝當即拜欒為五利將軍,佩4顆金印,為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天道將軍。又封欒大為侯,賜甲第,童僕千人,還有車馬帳幃器物等。武帝還將自己的一個女兒許配欒大,這個公主下嫁欒大,光黃金就帶去萬斤。欒大貴震天下,看得人人眼饞,惹得燕齊一帶的人,都說自己有禁方,能神仙了。

  

  今山東一帶的百姓如痴如狂,「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公孫卿拿著皇帝的符節,帶領大批隨從,在一些名山候仙,他走到東萊的時候,又聲稱「夜見大人,長數丈,就之則不見,見其跡甚大,類禽獸雲。」武帝興沖沖地趕到東萊,親自觀看那巨大的足跡,讓方士們乘皇家傳車四處去找這個「仙人」,《史記·封禪書》雲「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萊,終無有驗。而公孫卿之候神者,猶以大人跡為解,無其效。天子益怠厭方士之怪迂語矣,然終羈縻弗絕,冀遇其真。自此之後,方士言祠神者彌眾,然其效可睹矣。」漢武帝的求仙活動是一場為滿足私慾的鬧劇,它對當時人們的經濟與社會生活帶來了不小負面影響。後來東漢的道教,吸納了神仙方術,安期、羨門之屬則逐漸蛻變為道士,而在道士們的主導下,神仙思想與求仙活動仍不絕如縷。

  所以,可以這麼說,滿文化其實是個世界性的文化現象,其流行區域集中在亞洲北部和中部,乃至歐洲北部、北美、南美和非洲,這是廣義的薩滿教。

  狹義的薩滿教為阿爾泰語系,如:維吾爾、哈薩克、塔塔爾、蒙古、錫伯等民族所信仰,其信仰主要是萬物有靈論、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薩滿教的基本特點是沒有始祖、沒有教義、崇拜多種神靈,沒有組織、沒有固定的廟宇教堂、沒有專門的神職人員。

  他們的主要活動是跳大神,就是前面說過的,那種頭插羽毛蹦噠來蹦噠去的那種,另外薩滿教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薩滿教者多為女性。

  總結就是,廣義上的薩滿教是世界的,狹義上的薩滿教中國以西北少數民族和部分俄羅斯少數民族信仰的.

  我們中國是一個由多民族構成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這些黑眼睛黃皮膚的人們創造並發展了古老而又優秀的中華文明,同時,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生產鬥爭和生活實踐,也繁榮了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滿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據說肅慎是薩滿教的起源地),以及後來的挹婁、勿吉、靺鞨和女真,今天的滿族是以明代女真人為主體,尤其是在後金入關之前,他們開始接受了漢族和朝鮮族的農耕文化和蒙古族的遊牧文化的影響,形成了摻入了一部分漢族、蒙古族和其它民族的新的民族共同體,這也充分地表明了滿族文化的多元性,或則說,充分表現了薩滿的無組織和無紀律的自由性。

  他們希望能有超人間的力量來拯救自己,幻想著以祈禱、祭獻或巫術來影響主宰自然界的神靈,使他們放棄對人類進行的懲罰和戲弄,為人們帶來繁榮和幸福,因而形成了最初形式的宗教儀式,這種宗教儀式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需要。

  畢竟古人就是這樣,喜歡把所謂的信念寄託給虛無的或則是存在的東西,希望通過自己的祈禱得到一些利益,通過祭祀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怎麼說呢,很多人人的骨子裡還是喜歡不勞而獲的,也可以說是很多人都希望事倍功半。

  人們都具有了為了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本能需求,而這種本能需求通常會得到兩種結果,就是滿足或不滿足。得到滿足時,人們會表現出歡喜雀躍、快樂舒暢,就好比你要一塊巧克力,天上就掉了一塊巧克力,擱著顧九遇見這種事情,她能開心一整天,然而人們一旦不能如願以償,人們就會憂愁煩燥、痛苦悲傷,甚至是怨恨,還甚至伴隨著各種詛咒髒話這些原始情緒,尤其是憂愁、痛苦情緒的進一步發展,在一定的條件之下,就會轉化為恐怖情緒、依賴情緒、崇拜情緒、祈求情緒,從而形成為最終的宗教情緒、宗教心理和宗教意識。

  薩滿教正是充分地反映了這種原始的宗教情緒、宗教心理和宗教意識的原始宗教,薩滿教形成和建立在漁獵經濟的基礎之上,是原始漁獵經濟世界觀的一種反映,這種與母權制氏族社會的形成同時而來的原始宗教,是以「萬物有靈」的思想為其教義的基礎,是與一系列狩獵、捕魚活動中的巫術活動相結合的原始信仰。

  原始的漁獵生產方式,使早期人類生活有著很大的偶然性,人們對於凡是不可理解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都以為是神靈在起作用,因此,產生了恐怖感覺和意識。

  人們不僅相信自己有靈魂,同時,也相信一切無生物和動植物是統一的觀念,這種觀念主要表現在對動物、圖騰和祖先的崇拜上。

  薩滿是對靈魂具有敬畏性的,他們認為世界上各種物類都有靈魂,自然界的變化給人們帶來的禍福,都是各種精靈、鬼魂和神靈意志的表現。薩滿教認為人有數個靈魂。

  其中赫哲人相信人有三個靈魂,第一個就是生命之魂,也就是生命之神賦予,它同人的生命共始終,人死則永遠離開軀體而消失,當然,這個後來慢慢的被淡忘就。

  第二個是思想之魂,為人的在清醒時的思想和夢中見聞,它是暫時遠離身體和其他靈魂交遇,人死後它不消失,需請薩滿將它送入陰間,以防止在世上作崇,傷害人畜,這就是後來薩滿教的驅魔活動,滿清時代,跟多達官貴人甚至帝王將相,都非常信封薩滿的驅魔之術。

  第三個是轉生之魂,系轉生之神所賜,人死後按其生前品行,或轉世為人,或投生動植物,婦女不育、流產,認為是她們沒有轉生之魂或該魂被攝所致,說通俗點,就是漢文化裡面的地獄。

  當然,上述所有的理論在現實裡面,都只聞其聲,不見其形。

  其中信奉薩滿的阿爾泰人和雅庫特人稱靈魂和生命為「騰」、「蘇內」(或「蘇爾」)和「庫特」,認為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有騰,它一旦離開人體,人就死亡,蘇內為人的特有,它使人類有思想、意志和感情,睡眠中它能離開身體四處遊蕩,無生命物體內均有庫特,能給它們感情和意志,羊欄馬廄里有了庫特,牧畜就興旺,主人會富有,它若附在牧人的鞭棍上,病魔和惡狼就不敢加害畜群,這是一種有神庇佑的體現。

  他們還認為人的靈魂特別是亡靈,能同自然界各種靈魂或精靈交往溝通,甚至相互轉移,亡靈喜附在活人身上或附在其他物件上,使其發生變化,再通俗點,就是鬼附身了。

  薩滿教還有一個異常崇拜的神明概念,他們常常賦予火、山川、樹木、日月星辰、雷電、雲霧、冰雪、風雨、彩虹和某些動物以人格化的想像和神秘化的靈性,視為主宰自然和人間的神靈。

  特別是由祖先亡靈所形成的鬼神觀念,以及人間的各種疾病與死亡造成的恐懼,是薩滿教神靈觀念的核心,他們認為各種神靈同人類一樣有意志、願望和情慾,更有善惡之分,不能違拗、觸犯。

  各類神靈具有不同的屬性和功能,各主其事,各行一方,地位大體平等,極少統屬,絕大多數尚無等級差別,也沒有主宰一切的上帝。但在進入封建社會的蒙古、滿和達斡爾等族的薩滿教中,出現了天神(騰格里)的觀念,漸次升至高於諸神的位置。

  有些民族隨著私有制的發展,外界階級社會的影響,賦予一些古老神靈以新的內涵,鄂倫春族的「吉雅其」,原是保佑牧畜繁殖的神,後變成財神爺,每戶都供奉,少數上層人們曾在清朝地方機構里當差,使信奉多種衙門神,其神像多是官吏的形象。

  其實這個和我們拜灶王爺和財神爺沒有什麼區別,只是他們講究儀式,我們講究誠信。

  同時,薩滿還有一個三界概念,赫哲族以為宇宙分上、中、下三界,上層為天堂,眾神所居,又分七層,最權威的神靈居最上層,中界是人和動植物所在,下界是陰間,也分若干層,分別為祖靈、一般亡靈和大小鬼魂所住,人類夾在中間,受著神靈福佑和鬼魂作崇的影響。只有巫師薩滿能通達上下兩界,疏通三界之事。

  這個觀點佛教也是存在的,所以說,薩滿也並不是無理由的偏執信奉,他們也是個有理由,有文明,有規章制度的文化。

  他們所盛行的自然崇拜,動物崇拜,祖神崇拜和偶像崇拜,和我們中國的道教佛教其實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一個概念,只不過我們常常聽聞和見識的都是一些邪門歪道,所以對薩滿有一種誤解,當然,這裡不是說為薩滿正名什麼的,畢竟苗還分三苗,佛也有三道,對於一種文化演變後的樣子,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是它的初始卻不可忽視。

  通過年代判斷,顧九等人覺得,這裡所謂出現的薩滿,應該是屬於家族性薩滿,他們的主要活動也應該是祈福占卜,是還沒有黑化的一個薩滿派。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