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元夕
2024-05-05 02:04:23
作者: 笑醉飲
十二月很快過去,凌風想想,來到北宋已經快一年時間了,這是穿越而來的第一個春節,宋朝管春節叫做元旦,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到元宵節結束。
其實宋朝的春節跟後市的春節也沒有多大的區別,時序一旦進入臘月,首先迎來的是臘月初八的「臘日」,也叫「臘八節」。這一天,開封與杭州的寺院要選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等小巧食材,煮成「臘八粥」,贈送給施主之家。藥店則將「虎頭丹、八神、屠蘇」等中藥材裝入小布囊,叫作「臘藥」,「饋遺大家」,用於臘月的保健。尋常人家也會做「臘八粥」,鄰里之間還要相互饋贈禮品。
這次臘八節,倒也救濟了不少杭州城的流民。
臘月廿四日,是宋代曆法上的「交年」,家家戶戶不論貧富,都要準備「蔬食餳豆」祭灶,夜間「請僧道看經,備酒果送神」,所以白天街坊間市聲鼎沸,到處都是叫賣「五色米食、花果、膠牙餳、箕豆」等祭灶用品的聲音。市井中還有「迎儺」的祭神隊伍,敲鑼打鼓,向各戶人家「乞求利市」。
隨著元旦越來越近,街市上的年味就越來越濃了,家家戶戶開始用豬肉、羊肉、魚肉醃製腊味,腊味不但可作年貨,還可以儲存到次年夏天,「臘月內可鹽豬羊等肉,或作臘法魚之類,過夏皆無損壞」。
杭州城的富貴之家,遇到了下雪天氣,還要「開筵飲宴,塑雪獅,裝雪山,以會親朋,淺斟低唱」。臘月一般沒有什麼農活,如果天晴,才子們都會結伴出遊,吟詩作賦。
對於這些流民如何安置,姚一石這個父母官也是十分愁,天天開倉放糧吧,這縣裡存量也不多。
「衛國,你看著如何是好?數百流民,每天要供他們吃喝,這也不是個事啊!」
「是啊,老爺子,如果處置不當,恐怕盜賊滋生,如今年關了,誰不想過個好年呢?我們老師這樣救濟下去也不是辦法。」凌風說道。
「恩,苦了你凌雲樓了,這些日子出了不少錢財!」姚一石說道。
「老爺子客氣了,我凌雲樓這點錢財還是出的起的,我有一個想法,老爺子你看可行否!」
「哦,計將安出?」
「這不是年關將近了麼,我凌雲樓出資給他們在城外蓋一些簡陋的草屋,老爺子你就組織也人手,叫他們去打夜胡吧,每日雖說掙得不多,但是混個溫飽總是可以的!」
凌風想了起來,在宋朝,快過年的時候,有一種職業叫做:打夜胡。
「街市有貧者,三五人為一隊,裝神鬼、判官、鍾馗、小妹等型,敲鑼擊鼓,沿門乞錢,俗呼為『打夜胡』,亦驅儺之意也」。
實際上這『打夜胡』在21世紀的一些地方還有這樣的習俗,就是一些人扮演各種cosply,然後挨家挨戶去送點祝福之類的,以此換點銀錢,這種活在宋朝還是很常見的。
「恩!如此甚好!倒是又要叫你破費了,哎,我們縣衙也沒什麼銀錢,上回,朱家公子主持杭州應奉局的時候,已經被他搜刮的乾乾淨淨了!」
姚一石苦口婆心的說道。
「老爺子,別客氣了,這點錢我還是出得起的!凌風笑笑。
有了凌風和姚一石的安排,杭城差不多六七百的新進流民總算有了個安家之處。
除夕當日,各家裡都忙的不亦樂乎,貼門神,貼桃符,祭祀祖宗……簡直一刻都停不下來。老百姓的餐桌上都會擺著屠蘇酒、術湯(蒼朮湯)、索餅(面片湯)、五辛盤(五種辛辣的蔬菜)和百事吉(柏枝、柿子和桔子)。
其中屠蘇酒相傳是華佗研製,做法是將大黃、白朮、桂枝、花椒等一併浸入酒中。人們相信飲下此酒能解毒辟穢,將舊歲的晦氣一掃而盡。平日裡飲酒,通常是長者先飲。只有在歲除引用屠蘇酒時,才會調換次序,從年幼者開始飲起。讓幼者先飲,蘊含長輩對後輩滿滿的心意。
杭城裡各種遊行隊伍熱熱鬧鬧,很多人戴著面具,踩著音樂,穿梭在杭城的街道。這是每個歲除必須舉行的儀式,用意在於驅妖趕祟。各種寺院也開方便之門,為那些乞討者施一口飯菜。
此刻凌風的凌府周圍就更加熱鬧了,凌風是主家,文武大學的學生都是簽了賣身契的,自然也算是凌府的人,姚靈兒畢竟還沒過門,所以必須要回姚府,現在凌府就有凌風、柳兒、鐵蛋等人、文武大學學生一些家屬,當然這些家屬基本都在凌雲樓工作,當然還有上次在流民中的那個小女孩軒軒,小女孩醒了之後一直住在凌府,小女孩甚是乖巧,凌風和柳兒、靈兒等都十分喜歡,所以就留在了身邊。
一般來說歲除之夜,家家戶戶圍爐而坐,通宵守歲。為了打髮長夜漫漫,大人耐心給小孩講故事、猜謎語。士子們則通常會詩興大發,紛紛在此時寫下詩句。
此刻凌府周圍大概有兩百人左右,升了五個大火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因為今天是守歲,按照慣例,主家都是要發紅包的,眾人對凌風十分感激,根本不會在意發不發紅包,只要能在一起就這樣開開心心的生活就好了。
「各位,這是你們來我凌府的第一個年頭,我凌風說過,我有一口吃的,就會給大家一口吃的,今天是守歲,按照習俗,主家都會發紅包,我凌府也不例外!」
凌風開心的看著大家,很久沒有這樣開心熱鬧的場面了。
「東家客氣了!」
「先生真好!」
眾人興高采烈的回答道。
「一碼歸一碼,首先,是凌雲樓員工的年底分紅,在凌雲樓上工的夥計都站過來,念到名字的都過來領錢。」
隨著凌風的聲音,好幾十號人走了過去,心裡都美滋滋的期待著,東家以前說過,年底給大家分紅,當初大家不過以為是一句玩笑話,沒想到竟然是真的。
眾人排著隊,聽見自己的名字都依次上去領了紅包,沉甸甸的,都高興壞了,急忙打開看看有多少。
「哇,二十兩銀子!」
眾人震驚了,二十兩銀子啊,如果按照官方定價,可以換得20貫錢,但是宋朝少銀,一般情況下,一兩銀子能換一貫多錢,所以這二十兩可以換三十貫左右的銅錢,三十貫那可是一名正規士兵一年的俸祿了,沒想到在這凌雲樓做服務員就能拿到,這還只是年底的分紅,平常她們的工錢都是其他酒樓的兩倍,這待遇真是羨煞旁人。
眾多學子都眼巴巴的看著凌雲樓的人拿那麼多錢,但是都沒有嫉妒,因為很多人都是他們的親人,他們高興還來不及呢。
發完凌雲樓的分紅,就是大家的紅包了,每個人都領到了紅包,不多每人二兩銀子,但是這對於眾人來說確是很多了,這杭城有哪個大戶人家給下人發紅包發這麼多的?恐怕只有凌府。
凌府的守歲熱鬧非凡,鞭炮聲不斷,旁邊有就有肉,餓了就吃,吃了大家就聚在一起娛樂,有些人在下棋,有些人唱小曲,也有些人再講笑話。時不時的傳來一陣陣笑聲。
熱鬧的一個夜晚就這樣過去,凌晨,眾人都回去休息了,凌風也一樣,因為要明天就是元日了,一般來說,元日這天都要穿新衣,戴新帽,然後去拜年。
古時「拜年」原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遇有同輩好友,也要互相施禮道賀。
在宋朝,如果親戚朋友很多,難以登門拜訪,就會遣派僕人手持名片去拜訪,而作為主人,也會在自己門前貼上紅紙袋,用來盛放名片,稱為接福。
上層人士有互相名帖投賀習俗,在宋朝士大夫交友廣闊,對於耗費精力及時間,又關係不密切的朋友,往往只叫僕人拿著名帖拜年即可。
所以,凌風打算派僕人送一些名帖出去,主要是杭城的一些名門望族,還有凌雲樓的貴賓們,而凌風自己,則準備去拜訪姚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