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清宮檔案秘聞(全五冊)> 第二十章 逐英使無意通商

第二十章 逐英使無意通商

2024-09-19 19:01:10 作者: 呂志勇,高文文,鄒愛蓮,劉屹松,袁燦興

  和珅能夠屢屢化險為夷,與他的機智及出色的應變能力是分不開的,同時,他的語言天賦也為乾隆所器重。

  鑑於和珅會說幾門民族語言,乾隆任命和珅為理藩院尚書,總理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事務。

  當東方的清朝統治者沉湎於自己天朝上國的美夢時,西歐的一個島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17世紀中期,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政治體制極大地促進了英國國內的生產力,使英國經濟得以迅速發展。乾隆年間,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在英國鋪天蓋地地展開,人類從此進入了新時代。

  英國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加快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腳步,非洲和北美洲的很多國家都被英軍占領。侵略者從來都是窮凶極惡的,英國殖民者也不例外,他們對各個殖民地的民眾進行敲骨吸髓般的壓榨。1775年,英屬北美十三州發動反英起義;次年,起義領袖華盛頓簽署 《獨立宣言》,美國自此誕生。英國軍隊和美國軍隊酣戰數年,起初美軍不敵英軍,後來由於法國向英國宣戰,戰場上的形勢發生了逆轉。在法軍和美軍的聯合進攻下,英軍最終戰敗,一個從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國家逐漸躋身世界民族之林。

  英國雖然失去了部分殖民地,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乾隆後期,即18世紀末,英國工業革命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殖民侵略使得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空前繁榮,英國當時的煤炭產量和鋼鐵產量比世界上其他國家加起來還要多。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英國迫切需要開發新的市場。這時,東方的中國引起了英國的注意,但由於清王朝長期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很多西方國家對中國並不了解。英國主流社會一直認為中國是一個繁榮昌盛的偉大國度,基於這樣一種認識,英國非常急切地想與中國通商往來。

  乾隆五十七年 (1792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派使臣馬戛爾尼率團訪問中國,目的是為大英帝國開闢新的市場。

  馬戛爾尼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外交家,曾奉命與沙俄談判,後長期在多個英屬殖民地任職。他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深受英國朝野兩黨的讚賞。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以當時的情況來說,中英兩國的貿易現狀亟須改變。自從英國到中國開闢市場,及至兩國發生貿易關係以來,相比歐洲其他國家的商人,英國人在中國的地位並沒有多大改善。基於此,英國政府希望通過馬戛爾尼使團訪華,改善中英之間的關係和現行貿易體制。

  當時,廣州一口通商已無法滿足英國對華貿易的需要。英國國王應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請求,派凱思·卡特為使臣,前往中國交涉通商事務,並謀求建立外交關係,不料凱思·卡特在途中病故,此事便耽擱下來。

  其實,乾隆早在執政前期就決定關閉寧波、泉州和雲台山 (今連雲港市)等通商口岸,僅留廣州一港與外國商船進行貿易,並且嚴格規定了貿易制度,包括外國商人每年在廣州的逗留時間、住處與活動範圍等,同時規定只有 「十三行」的行商才能與洋人接觸,進行貿易,一般百姓不能與洋人來往。這使英國對華貿易受到了很大限制。

  這次英國派遣馬戛爾尼使團訪華,目的是想通過與清王朝談判,取消清廷在對外貿易中的種種限制和禁令,打開中國門戶,開拓中國市場;同時也是為了搜集有關清朝的情報,評估清朝的實力,為英國政府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參考。

  曾在英國東印度公司擔任過監督委員會主席的鄧達斯告誡馬戛爾尼說:「你一到中國便要受到接見,一定要遵守中國朝廷的禮儀,既不要損害自己君主的尊嚴,也不要被禮儀上的小事束縛住手腳。」

  同年九月,馬戛爾尼使團700餘人,分乘三艘戰艦從英國本土的朴次茅斯港啟航駛向遙遠的中國。這三艘戰艦上運載著英國送給乾隆的很多禮物,包括地球儀、望遠鏡、氣壓計等科學儀器,還有蒸汽機、織布機等工業機器。為了最大限度地討好乾隆,英國人甚至將他們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迫擊炮、榴彈炮等作為禮物送給乾隆。

  乾隆五十八年 (1793年),馬戛爾尼一行先在在澳門逗留數日後再次啟航北上,終于于這年夏天抵達天津大沽口。他們在天津登陸後,發現迎接他們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讓他們瞠目結舌的一幕:當地的清軍登上英國戰艦,在戰艦插上了很多小旗,旗幟上用中國文字寫著 「英吉利貢使」五個字。

  乾隆聽說英國使團前來 「進貢」,倒也頗為重視,命令欽差大臣徵瑞、天津道喬人傑和通州副將王文雄全程負責接待事宜,並委派和珅相機處理相關事務。

  馬戛爾尼一行進入京師後,被安排在城內和西郊居住。當時乾隆正在承德避暑山莊,並決定在此舉辦他的83歲壽辰慶典。於是,馬戛爾尼一行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人由他親自率領,趕往熱河乾隆駐地,另一部分人則暫時留在北京。

  在與馬戛爾尼接洽時,和珅發現英國人的禮儀與中國大不相同,於是對遠道而來的馬戛爾尼說:「你既然來到中國,就得遵守中國人的禮節,這叫入鄉隨俗。在拜見我國皇帝時,必須行三跪九叩的大禮。」

  馬戛爾尼反駁道:「我們英國是日不落帝國,我們使團遠道而來,不是向你們的皇帝進貢來的,我們兩國的關係是平等的。我們英國有我們自己的禮節,或脫帽,或握手,讓我們給你們的皇帝下跪磕頭是絕對不可能的。」

  和珅堅持道:「你若不肯磕頭的話,我們的皇上是不會見你的,你自己看著辦吧。」

  由於和珅態度強硬,雙方的談判一度中斷。與和珅有過一定的接觸後,英國使者感到這個中國官員不簡單,態度也不像之前那麼強硬了。

  據英國使團的斯當東記載:「和珅總是跟隨在皇帝御駕後面。當皇帝停下轎子差人走過來向特使 (馬戛爾尼)加以慰問的時候,幾個官員過去在和中堂轎前下跪致敬。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和中堂之外,沒有其他大臣和皇親跟隨著皇帝陛下,足見和中堂地位之特殊。」

  後來又經過幾次磋商,雙方各有讓步,也各有保留,約定祝壽大典前舉行一次禮節性招待宴會,允許英國正、副使臣行英國禮——即單腿跪拜,但沒有讓他們親乾隆的手。但是在八月十三日 (即乾隆生日當天),在澹泊敬誠殿舉行的萬壽盛典之日,英國使臣一律要行 「三跪九叩首」禮。

  乾隆在避暑山莊萬樹園接見了馬戛爾尼。馬戛爾尼行過禮後,向乾隆呈遞了英王的信件,並送上幾隻西洋表作為禮品。

  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在信中說:

  「我喬治三世代表大不列顛、愛爾蘭和印度,祝中國大皇帝萬歲萬萬歲。

  「我知道中國地域遼闊,管理的百姓也多,皇上您操心天下大事,不但是中國,就連外國,都要您去保護,這些國家都心悅誠服,皇上您太操勞了。

  「如今全球各國都說,只有中國皇帝統治的地方,制度才是完善的,所以我也越來越神往。皇上,今年是您的八十三歲大壽,我向您進獻貢品,盼您能體恤我們。」

  這是英國國王第一次給大清帝國寫國書,所以措辭非常嚴謹,只不過按照中國的封建禮法來翻譯,自然就變成了一篇歌功頌德和諛意奉承的文章,乾隆不免有些飄飄然了。

  隨後,乾隆問馬戛爾尼道:「你們英國離我們大清到底有多遠啊?」

  馬戛爾尼回答道:「皇帝陛下,我國與貴國相隔萬里。」

  乾隆又問:「你們的國王是怎麼治理國家的?」

  馬戛爾尼說:「我們國家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一切權力都掌握在內閣手中,國王很少過問政事。」

  乾隆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說:「你們洋人真是匪夷所思,我大清法度森嚴,你既然萬里迢迢跑來了,就多轉一轉,回去以後好好弘揚我大清的威德。」

  馬戛爾尼忙轉入正題:「陛下,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想與貴國建立貿易關係,與貴國互通有無。」

  乾隆擺擺手說:「具體的事情你找和大人談吧,朕賞你黃金一萬兩,算是給你們使團接風洗塵。」

  馬戛爾尼領命謝恩。實際上,乾隆對與英國通商毫無興趣,於是示意和珅打發他們回去。

  和珅得到報告說英國人因遠涉重洋,水土不服,已經病倒了三人,便以此為藉口,對馬戛爾尼說:「公使先生,聽說貴國使團中有幾位隨員不幸病倒,我代表皇上表示慰問。中國和英國氣候差異很大,尤其入冬以後,中國北方天寒地凍,你們遠道而來,本來應該留你們多住些日子,但鑑於這種情況,皇上體諒你們,只好讓你們早些回國了。」

  原本是打發別人走的話,但從和珅嘴裡說出來,反而成了處處為對方著想。馬戛爾尼訪華的目的沒有達成,怎肯輕易回國,他說:「和大人,我們此次前來主要是想與貴國加強貿易往來。」

  和珅說:「我大清地大物博、無所不有,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馬戛爾尼笑道: 「據我所知,你們現在用的眼鏡就是我們歐洲製造的。」

  和珅並不氣惱,從容說道:「不錯,眼鏡確實是你們製造的,你說吧,你們想如何通商?」

  馬戛爾尼表示,英國有六項請求:

  第一,允許英商到寧波、舟山和天津貿易;

  第二,允許英商像以前的俄商那樣,在北京設立商館;

  第三,將舟山附近的一處海島讓給英國商人居住和收存貨物;

  第四,在廣州附近劃出一塊地方,任英國人自由來往,不加禁止;

  第五,英國商貨自澳門運往廣州者,享受免稅或減稅;

  第六,確定船隻關稅條例,照例上稅,不額外加征。

  和珅聽後不卑不亢地說:「足下是想在大清國土上建立一個國中之國嗎?」

  馬戛爾尼連忙否認道:「當然不是,如果貴國有不同意見,我們還可以商量。」

  和珅皮笑肉不笑地說:「貴國想要使用中國的土地又不允許我們設防,這種事能怎麼商量呢?」

  馬戛爾尼一時無言以對。和珅見氣氛有些僵,忙讓人拿來乾隆賜給英使的禮物,向馬戛爾尼訴說其妙處。這些難得一見的珍貴禮物,加上和珅的巧舌如簧,使馬戛爾尼暫時忘記了剛才的不愉快,將通商的事暫且放在一邊。

  事後,和珅將英使的要求呈報乾隆,乾隆堅決反對,並下了一道諭旨說:「我大清物產豐富,應有盡有,本不需外夷貨物。因為茶葉、瓷器、絲綢乃西洋各國必需的東西,朕體諒西洋各國的難處,所以准許在澳門開設洋行,滿足夷人所需。至於額外貿易之事,與大清法度不合,不准進行。大清法度森嚴,每一寸土地都不容分制。英國人請求賞地一事,絕對不能容許。至於英商免稅、減稅一事,西洋各國一律平等,也不方便單獨減少英國的稅費。公布準則一節,粵海關向來有定例,無須另行曉諭。」

  第二天,和珅便召見馬戛爾尼,把乾隆回復英國的國書交給他,示意他馬上率團回國。馬戛爾尼仍不死心,說:「我們可以談判嗎?貴國有什麼條件儘管提出來。」

  和珅嚴肅地說:「租借島嶼一類的事情是不可以談判的。」

  馬戛爾尼說:「難道一點商量的餘地也沒有嗎?」

  和珅說: 「這裡已經不歡迎你了,請你帶上你的人立刻回國吧,先生!」

  說完,和珅拂袖而去,馬戛爾尼坐在談判桌前呆若木雞。

  馬戛爾尼的要求幾乎都被清廷拒絕了,但事後他並沒有立即回國,而是輾轉各地考察。在為時數月的考察中,他看到了中國老百姓的貧困與落後,認為乾隆時期的中國是一座雄偉的廢墟。試想一下,如果乾隆當時能奉行較為開放的外交政策,大量引進西方的機器和技術的話,近代中國可能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了。馬戛爾尼回國後,對中國的未來做出了一個大膽的預言:清朝一日不滅亡,中國將永無崛起之日。

  在這次接待英國使團的過程中,和珅仍然沒有忘記中飽私囊,指使屬下報銷大大超出實際數額的使團差旅以及接待費用。此外,他還接受了馬戛爾尼贈送的一輛四輪玻璃大馬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