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史

2024-09-14 16:17:23 作者: 杲杲出日

  內史

  

  「南渡以來, 世家們早已習慣了與司馬氏共享王權,他們不會接受任何一個世家取皇室而代之。司馬氏處於皇位之上,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江左政局的安穩。」

  謝瑾看著郗歸的眼睛, 仿佛是說給她聽, 又好似是講給已然病逝的郗岑。

  「就算如此。」郗歸抽回手臂,冷然問道, 「讓司馬氏居於皇位, 和還政於司馬氏,這完全是兩碼事。你敢說你不是打算讓司馬氏皇帝收回權力, 真正成為江左的帝王?」

  聖人不信謝瑾會還政,但郗歸卻看得明明白白,她無法認同這個想法,堅信司馬氏只會將一切搞得更糟。

  謝瑾並未否認:「世家與皇室共享王權,不過是江左立國時的權宜之計。如今北秦虎視眈眈,大敵當前, 還政於君, 可免於世家內鬥。」

  自從桓陽、郗岑落敗,謝瑾就變成了江左最大的權臣。

  陳郡謝氏的風頭無兩,令無數世家想要重複這個奇蹟。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既然陳郡謝氏可以, 那其餘世家為什麼不行?

  畢竟, 謝氏不像桓氏,並沒有擁兵上游的驍勇流民軍。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謝瑾無論想做什麼, 都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心力, 平衡利益,謀算人心。

  但他若是能退一步, 無論是世家還是聖人,都會比現在好對付得多。

  畢竟,利益是最好的安神藥,能讓不甘者心平氣和,能在腹背受敵之時,為謝瑾搏一個全心全意對抗北秦的時機。

  郗歸明白謝瑾的意思,她嗤笑一聲,冷聲開口道:「當日北方動亂,胡族混戰,我兄欲趁機北伐,可朝野上下,無一不大加反對,唯恐北伐成功之後,桓大司馬更進一步。以至於北伐軍明明打到了長安城外,卻不得不班師回朝。如今苻石統一北方,苦心籌謀南攻,只等著重現中朝滅吳之戰的輝煌戰績,將江左納入北秦版圖之中。你們如今覺得情勢危急,殊不知全是自食其果。呵,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再者說,在如今的江左,還政於君,未必就比改朝換代來得簡單。

  永嘉亂後,江左之所以能夠於南方立國,就是因為能夠調和南方之士,收用北來士大夫。1

  這些南北士人,便是如今的僑姓士族與吳姓世族的前身。

  他們之所以願意扶持元帝登上皇位,為的便是日後的家族利益。

  這是江左能夠立足江東的根本,卻也是如今這一身沉疴的始作俑者。

  「王與馬,共天下」,這是立國之時便定下的暗法,後來之人,若非有極大的才能、極大的毅力,是極難變更的。

  謝瑾啞口無言,郗歸接著說道:「怕只怕,縱使你為了大局苦心孤詣,想做到處貴而遺權,旁人卻未必容得下你。」

  郗歸傾身向前,隔著衣裳,用手指點了點謝瑾的心口,一字一頓地說道:「謝侍中,慾壑難填啊。」

  是啊,慾壑難填,人人都渴望更多的權力,謝瑾無法保證,還政之後,聖人不會被權力驅使著,步步緊逼,到了最後,反倒會出於扳倒他的私心,阻礙謝墨在江北的禦敵之舉。

  三軍在外,不能沒有一個在朝中說得上話的人,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不過,現在說這些倒也為時尚早。

  即便他想還政,也要細細籌謀,不能輕舉妄動。

  謝瑾這麼想著,看向郗歸——自己與阿回,還有的是時間,未必要現在便辯個分明。

  他看了眼漏刻,溫言說道:「此事回頭再說,時候不早了,阿回,我們早些用夕食吧。」

  郗歸冷哼了一聲,沒有反駁。

  她心知自己的堅持是正確的,等劉堅等人渡江之後,與謝墨一道並肩作戰,建康城中的聖人和世家只會更加忌憚謝氏。

  那些蠢貨只想著爭權奪利,不曉得拉攏隊友的重要性,早晚把自己弄得眾叛親離,謝瑾遲早會明白這些人不足與謀。

  至於她自己,只要好好地經營京口,確保北府後人處在可控範圍之內,便能安心等待著南北戰後,揮鞭北伐的那一天。

  到那時,司馬氏這樣的皇帝,就完全不足為慮了。

  二人從郗府回來後便閉門長談,早已錯過了夕食的時間。

  此時一說用膳,南燭便帶著婢女們,輕手輕腳地擺上了幾碟溫在鍋里的小食,又催著廚房儘快準備。

  郗歸與謝瑾聯袂而坐,正要開始用飯,卻見南星面色猶豫地進來。

  「何事?」

  郗歸見南星面色有異,不由有些不耐:什麼人這樣沒有眼色,大晚上地來給人添亂?

  南星擡頭覷了郗歸一眼,遲疑著開口說道:「琅琊王氏來了人,此時正等在前院,急著要見郎君。」

  琅琊王氏?

  郗歸有些訝異。

  王貽之與慶陽公主成婚後,整日鬧得家宅不寧,郗珮早已不堪其擾。

  郗、謝二家的賜婚聖旨頒下後,郗珮言談之間,竟也覺得謝瑾當初是為了強娶人妻,才使計毀了郗、王兩家的婚事。

  為此,她對謝瑾頗有怨言。

  郗歸聽謝璨抱怨過不止一次,想來是陪著謝蘊嫁到王家的婢女曾經透露過些許口風。

  郗珮早已勒令王定之兄弟少與謝瑾來往,這幾次謝蘊回謝家,都是獨自帶著孩子們過來。

  想到這裡,郗歸看向謝瑾,頗有興味地問道:「琅琊王氏?莫非他家又有什麼郎君,想讓你幫著牽橋搭線、離婚尚主?不應該呀,難道他們還沒受夠如今的吵嚷嗎?」

  謝瑾苦笑一聲,知道郗歸是在故意奚落自己。

  他想了想,約略猜到了幾分王家的來意:「原會稽內史王平,近日丁母憂去職,會稽內史的位置如今空了出來。朝中議了幾日,大家都t各執一詞,始終沒有定下接任的人選。此番怕是謝蘊讓王定之過來,想要謀個外放之職。」

  「外放?會稽內史?」

  坦白說,王定之此人,實在是能力平平,又兼簡慢自傲,實在不是做官的材料。

  更何況,會稽內史乃是一郡主官,總理一郡內政。

  王定之這樣的才能,如何當得起這個職務?

  郗歸皺了皺眉,對此事頗為不贊同。

  謝瑾也嘆了口氣,擺手讓南星退下:「讓謝蘊那幾個兄弟去作陪,我身體不適,就不與他相見了。」

  他拿起湯匙,一邊為郗歸盛粥,一邊娓娓道來。

  「謝蘊性情孤高,實在不喜後宅,又不願時刻受婆母管束。所以從成婚伊始,就想促成大郎的外放。只是這麼多年來,始終沒有合適的時機。」

  郗歸從前常常覺得,自己在烏衣巷中見到的謝蘊,與傳聞中那個有著緣風詠絮之才、能說出「不意天壤之間乃有王郎」的颯爽女子,簡直判若兩人。

  那時郗歸以為,不過又是一個盛名之下難副其實、以至於見面不如聞名的例子。

  而今想來,怕是謝蘊的朝氣、才氣,早已日復一日地消磨在了烏衣巷的深宅大院之中。

  大鵬並非不能展翅,奈何久受束縛。

  「可是,即便如此,王定之這樣的人品,如何能擔得起會稽內史之職?」郗歸不贊同地看向謝瑾。

  謝瑾緩緩搖了搖頭:「琅琊王氏是江左著姓,時人以門第品評人物,單就這一點,大郎便超出旁人許多。再者說,大郎的父親,曾任會稽內史之職,在當地留下了蘭亭雅集的佳話,官聲也頗為不錯。前任會稽內史王平,是大郎的族兄,想必也願意促成大郎繼任之事。」

  郗歸放下筷子,沉默地看向遠處的燭台。

  謝瑾握住了她的手:「世情如此,阿回,多想無益。」

  「世情?」郗歸冷呵了一聲,扭開了臉,竟然覺得眼中有些濕意。

  主政一方的太守,竟然僅僅憑藉著家世淵源就能確定?

  她早已知道,家世門閥在江左無比重要。

  然而,儘管她已經接受了家世是巨大加分項的事實,卻從不曾如此近距離地看到,在很多事上,家世其實是決定項。

  在她曾經生活過的那個時代,也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平。

  可她至少能夠告訴自己:只要你足夠優秀,便可以戰勝那些歧視。

  可是,在這裡,家世的差距宛如天塹,普通人耗盡一生,也未必追得上一絲半點。

  在京口的日子裡,郗歸清楚地看到,並非士族出身的劉堅等人,縱使擁有才能和抱負,也只能久久蹉跎。

  可這畢竟只是一群人的懷才不遇,沒有危害到旁人的生計安危。

  但內史卻是一郡百姓的父母官啊!

  一個愚鈍不堪之人,怎能僅僅憑藉著家世,就成為無數生民命運的主宰者,決定一郡貧苦之人的征賦租稅?

  破家縣令、滅門刺史,王定之這樣愚鈍的人,不知會怎樣地受人蒙蔽,不知會害得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非要如此嗎?」郗歸聽到自己這樣問道。

  「我寧願大郎不去。」謝瑾嘆了口氣,「他那樣的資質,我寧願他一輩子待在建康,什麼官都不要做。可是於情於理,我都不能反對。」

  「朝堂之上,我已經擁有了太多的權力,不該再在這種外任之事上,發表太多意見。我不能總是強勢,所以更應該把強勢的機會,留到江北禦敵的大事上使用。家族之內,謝蘊的婚事,原本就是長輩們的一腔情願,這麼多年來,她受了不少委屈。若有機會能夠彌補,族中諸位兄長,都會大加支持的。更何況,除了才能之外,王定之並沒有什麼大的短板。作為謝氏家主,我若連受了委屈的嫡親侄女多年來唯一的願望都要阻撓,如何能讓族人信服?江左如今已是內外交困,我不能再連謝家這一群人都擰不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