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籠鳥檻菊
2024-09-14 13:05:36
作者: 風竹月夜
第二十八章籠鳥檻菊
閭中巷口,紅顏素手。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女子一身結素藍袍,坐在石檻上搗藥。這在她全是閒事——比起勞心費力的國務,揀菜搗藥等事自然算得上「清閒」,但上官陵知道根由不在於此。對如今的她而言,做什麼都像閒事,具體做的什麼倒無關緊要了。她信手晃了晃藥缽,低頭看著聚在一處的粉末,只覺身子輕得似要飛起來。
「陵姐姐!」
鄰家的幼童搖搖晃晃跑過來,兩腿一軟歪在她身邊,臉蛋兒正擱在她膝頭上,忽閃著晶亮的眼睛瞧著她。
上官陵看得喜悅,一手將他扶起來,笑道:「好個小桂圓,連走路也要滾來滾去!今天還學對課麼?」
小桂圓猛點頭。
「昨天學的還記得嗎?」
「記得!」
「那我問問你?」
「好!」小桂圓鳥鳴般的笑聲里夾雜著拍巴掌的聲音。
上官陵的聲音也透出掩不住的笑意:「雲對?」
「雨!」
「雪對?」
「風!」
「晚照對?」
「晴空!」孩子等不及地表現聰明,不等下一句問出已自搶先道:「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好伶俐的孩子!好熱心的先生!」
一聲笑語從身後傳來。
上官陵回頭,果然是顧紅顏出來了,便起身笑道:「師娘又說笑了,倒像我好為人師似的,不過陪孩子們玩罷了。」
「我可不是笑話你。」顧紅顏擺手道,「你雖已離開廟堂,但這經邦佐治之才,就這麼拋下了豈不可惜?依我看,你既高興與孩子們玩,倒不如乾脆設個學堂。我們這裡雖不是荒城僻邑,學堂和先生也都還少見得很。」
她說著彎下腰來抱起小桂圓,一邊哄著他玩,一邊笑問:「叫陵姐姐做你的先生,好不好呀?」
「好!」依舊是鳥鳴般的笑聲,拍小手的響聲愈發清脆。
上官陵失笑搖頭,思緒一轉,卻也忽然生出些興致來。雖說人心易變桑田易改,但既然此身尚在,應機利物,原也未為不可。
因是給幼童啟蒙,不過要叫孩子們熟識文字,能寫會念,還用不著那些經傳典籍,上官陵便撇了書,任選了些簡易詩文,親自寫在紙上教習。她的字又好,人又俊,方圓百里也不曾見過這等人物,況又是個女子做先生,更屬奇聞一樁,於是沒過多久,便總有些尋奇探異之士「慕名而來」。
這一日旭輪方升,曉寒未散,便聽得外頭一陣響動。上官陵看去,卻是陳殊領著一群年輕人登門造訪。
舊識上門,最是麻煩。畢竟她從前女扮男裝,讓這些舊識們看見「上官公子」大變身,少不得又須一頓解說。果不其然,陳殊邁進門來,先對著她呆望了一瞬,便下意識將視線投向她身後,仿佛等著另有什麼人突然現身。然而他等了片刻,註定大失所望,只得又將目光轉回至上官陵身上,臉色顯得更呆滯了。
上官陵於是主動啟口:「陳公子,許久不見。」
她雖身著女裝,卻出於習慣拱手。情況已不言自明,陳殊呆滯過後,倒也很快接受了事實。
「上官大人。」他原地做了個揖,左右看了看自己的同伴們,道:「晚生這些同窗聽聞大人在此,仰慕不已,不揣冒昧前來拜望,還請大人多多指教。」
上官陵還未答話,便見他身側一少年人高聲笑道:「上官大人果然是不拘一格,巾幗不讓鬚眉!我輩若得上官大人為師保,才算是得其所哉!」
「焦賢弟,且放輕聲些!」陳殊趕忙叮嚀了一句,隨即向上官陵介紹:「這位焦師弟,乃是我們這裡的一個『子路』,素性豪爽,不拘小節。孟浪之處,還望大人寬宥。」
上官陵頗有些啼笑皆非。少年人意氣深重,不可以常理度之,她也不難體諒,見陳殊不願生事,便也不多言,只略一頷首,安排給客人分座上茶。
眾人就在院中坐下,飲過一巡茶,有人問道:「上官大人可治經麼?」
這也無非是書生們攀話的常言,上官陵道:「說治也治,說不治也不治。」見眾人皆一臉疑怪,便笑了笑:「若以考訂字句、尋枝摘葉為治經,則我不曾治。若以經世致用、匡正天下為治經,我雖力薄能微,卻也曾治過幾年。」
座中靜默了片刻,又有人問:「那怎麼如今不治了呢?」
這是眼前現成的話頭,上官陵也不意外:「『精義入神以致用,利用安身以崇德。』時移運化,我自覺德不足以與時相應,只好先自告退。」
眾人聽說,或者疑惑無言,或者點頭不語。須臾,驀聽一人慢吞吞道:「上官大人固然才高,無奈到底是女流,若久在朝堂,事發欺君事小,擾亂聖教,遺惡例於後世,卻是身莫能當的大罪,倒不如現在這樣的好。」
上官陵面色微變,但只一瞬過後,便神容如常,不動聲色地掃了一眼說話那人,見是一名華服少年,雖然年少,舉止卻頗老成,看餘人態度,似在這群人里甚有些威望。他講出那一番話來,對上官陵而言自是極不中聽,可觀其神色,卻又並無冒犯之意,反倒像是真出於一片誠懇的好心。
「這竟是另一番才性之辯了。」她淡淡開口,似笑非笑,「我聞明主之用人,喜之以驗其守,怒之以驗其節,苦之以驗其志。或觀其機變,或觀其勇毅,或觀其廉正,或觀其信實……卻不聞觀其男女。明主之所任,有方正者、有博達者、有忠實者、有慈惠者,有治身克謹、臨事克勤之人,有洞燭幽微、思深慮遠之人,有文成理備、流響後世之人,有武定邦國、聲震殊方之人……亦不知何關於男女?若說女子知政以為惡,然敬姜教子著於冊;若說女子顯才以為失,則莊姜之辭列於《詩》。縱使先聖復生,在下亦不知其當定何罪?倒要請教公子?」
華服少年啞然,其餘眾人也無敢發聲。良久,方聽陳殊道:「大人說得極為中理。可晚生有一事不解,明主用人唯才是舉,而才德固然無關於男女。既然如此,古聖先王又為何會定下男女大分、內外之別?」
「陳公子問得好。古聖先王定下男女大分、內外之別,乃有其不得不如此的因由。」上官陵道,「人生於五欲,體資血氣。有血氣必有爭,有爭則有亂。先王惡其亂,因而定禮作制,令世人調御性情。而在所有事物中,男女之事最易令人喪心失制,為情所役——這也不難明白,人之身命皆由男女合和而生,所以此力最巨,最難調伏。多少君子兢兢半生,一遇於此也不免功虧一簣,終不能入至道之門。」
「先王慮於此,定下男女大分,令內外分別治事,不使男女雜錯相處,以助萬民閑邪存誠——萬民不識心法,未立德本,譬如小樹根系不深,須以木條捆束扶立,免其倒伏。而一般說來,女子天生質礙多於男子,譬如力弱,以及身中種種不便,令治內事更為省易。古聖賢王,教民治事常以簡易,『易則易知,簡則易行』,行教之初,以方便法行作,故而劃分如此。譬如我這裡的孩童,尚且不能識文斷字,如何叫他讀經論國史?必得先順著他們天性喜好,慢慢令其通曉書文。先王亦如此,擇其簡易而令萬民漸入道業。」
她說到此,臉色愈加肅然,目光愈顯深沉。一聲低不可聞的嘆息,從唇間逸出。
「可嘆的是,直至當今之世,我們仍只能在先王的初始框架下兜兜轉轉,因為大多數人仍然無志於道業,不識於真本,一旦扔掉那些『外部的木條』,很快就會重新陷入混亂。」
「只要人們一日還不能自控自持——也無志意於此,這些禮制、這些『大分』就一日無法消亡。但我希望它消亡。」她舉目,望向無限遠處,那一抹青縹澄明的天色,「人類已是生死籠中的囚徒,若還必須戴著自己製作的枷鎖才能免於苦難和混亂,又是何等可悲!」
一席話畢,滿座皆悄然,唯有牆下的池水灩灩,天外的鷗鳴杳杳。寂靜之中,不知從何處飄來一段笛聲,悠然婉然,清音琅琅,流轉舒圓,山高水長。也不知那修竹疏篁是如何登上孤巒層層,臨於窮崖萬仞,以清涼朝露為飲,以浩蕩迴風為伴,歷過多少歲月,經過怎樣的際遇……才得成為這一支玉笛,才得奏出這一段地籟中的天籟之音。
這時,最早開口的焦姓少年起身,走到上官陵面前,遞上一張請帖道:「上官大人,我們此番前來,除了慕名請教之外,還另有一事。在下奉無相林殷盟主之託,廣延江湖豪傑,將於半月後在玉磐山大會群英,共商大事。若能得上官大人與會,無相林不勝榮幸!」
上官陵低眸看向面前的請帖,感到幾分新鮮。她收到過的請帖不少,但這類帖子還是頭一回見,作為昭國的丞相大人,從來鮮少涉足江湖紛爭,英豪們的集會再如何盛大,在她的世界裡也從未飄進過微雲片影。
儘管從無涉足,上官陵也立馬意識到:這不見得是什麼好看的熱鬧。她正打算婉拒,心念忽而一轉,一件事浮現在她心頭。
代小昀。
代長空父女為了助她作戰,一個陣亡一個失蹤,師娘顧紅顏雖不曾為此責備她,如今也很少提起舊事,但上官陵知道,小昀的下落始終是她心間一塊移不開的石頭。之前偶然見到夜女的真容,她大受震動,幾乎當場認作小昀本人,後來事情太多,只得暫且擱下。回頭再想起時,那份驚喜交織的強烈感覺已消退了,她於冷靜之中越思考越覺得這不靠譜——夜女親口和她說過她的身世,神情態度也絕不像有任何作偽,她的來歷清楚分明,多半只是面貌相似,其人實在與小昀無甚相干。
不過眼下既有如此盛會,那場面想來也必是群英畢至少長咸集,天南地北各處的遊客旅人,大約也會湊湊熱鬧。即便沒有那麼巧,能夠恰好碰見小昀,說不定也能打聽到些消息。
這樣想著,她便伸手接了請帖,道:「多謝焦公子和殷盟主盛情,在下恭敬不如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