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言情小說> 江國正清秋> 第二十四章 行行以止

第二十四章 行行以止

2024-09-14 13:05:29 作者: 風竹月夜

  第二十四章行行以止

  秋水時至,風送舟輕,次日一早就到了渡口。上官陵領著眾人換了馬,沿官道趕路。夜女鮮少乘馬,更兼心有不安,不敢離得太遠,緊緊隨在上官陵身側而行。

  「你昨天說的話,究竟什麼意思?」她手持鞭繩趕馬,嘴上也不閒著,見縫插針地向上官陵說話,「我聽得不明不白,什麼真的假的?」

  不知何故,她對上官陵總覺有一種莫名的親近心,雖然才剛認識兩天,卻宛如碰見了親人一般,什麼話都想和她說,唯獨顧忌著忘歲月的教令,不得不在敘說時抹去些名字身份、來歷細節。她告訴上官陵,她自幼父母雙亡,教主如何將她養大,如何教習她武功,如何將她各處差遣……自然中間免不了夾雜著些忘歲月的風流韻事。每說到此,她便不由自主流露出些委屈怨憤之色來。那上官陵何等心思眼力?早察覺出她那些難言的情愫,卻也不多置評,靜聽半晌,末了只說了一句:「那些都不過是假的,很值得你如此麼?」

  

  然而夜女轉不過彎來,只覺這話大有深意,偏是左思右想也不得要領,記掛了一宿,直到此刻也仍像個疙瘩一般亘在腦子裡。

  上官陵聽她問起,擡頭望望,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橫豎閒著,便索性和她多說兩句:「我的意思是,你們教主就算和一千、一萬個人好,又與你有何相干?那種感情都是虛假之物,千萬個虛假加在一起,也仍是虛空。這種假的東西,很可艷羨麼?很值得追求麼?很值得你勞思傷神麼?」

  夜女愣了一愣。前一個謎團打破了,卻又引出新的謎題。

  「為什麼說那是假的?」

  「因為它可拆。」上官陵道,「你用因緣觀去拆解它,會發現它到最後空無所有,實際上它只是一堆因緣偶然相聚,假合而成。什麼叫假合呢?就比如那樹上的葉子。」

  她說著,用馬鞭指了指前方不遠處一株喬木,枝上黃葉飄飄,樹下落葉成聚。

  「你看那枝頭有一片葉子,馬上來一陣風,會將它吹掉下來,如果風往東吹,它也就會往東飄,跟最前面那一堆葉子『合』在一起;如果風往西,它就一樣往西飄,跟後面那一堆『合』在一起。如果這陣風來得大些,風力強些,它就會飄進旁邊的河裡,跟水流『合』在一起。但不論飄在哪裡,它真的與其它葉子或水流合在一起、化為一體了麼?顯然沒有,只是觀者在主觀上將它與附近的其它事物看作一體,所以是『假合』。」

  「大多數人的感情也無非如此。他走出家門,看到陽光燦爛,碰見一個人穿了件紅衣服,於是心花怒放,對那人產生了喜愛之情。明天陰雨,或者他看紅衣服看夠了,喜愛就消散,轉而變為厭倦,回到家門,遇見另一個人穿著藍衣服,與此刻的光線和他的心情相得益彰,於是就又對此人生出喜愛之情……然而這些喜厭與那些人本身有何相干?與他自己又有何相干?其實只不過與天氣、恰巧出現的顏色、他之前所見所遇的事物有關而已。只要這些條件能湊齊,哪怕他眼前出現的只是個木雕泥塑的人偶,他也一樣能產生與對真人相同的喜愛之情。」

  「這些能被析解為因緣的東西,本質都是虛假空無,若是析解到最後,還能剩下一點無法析掉的——哪怕只有一點,便可說它有真實的本質。但可惜,絕大多數時候是連一點都無,於是你便會看見這世間所謂感情的常態:緣起則生,緣滅則亡,情隨境遷,愛逐物轉。如此縱然隨了一千個境,轉過一萬個物,也仍是空空如也,什麼也不會留下。」

  「所以我說,這類東西不值得求取,不值得追逐,追求它們,只是水中撈月而已。」

  夜女傾耳聽著,一邊冥思默想,良久擡起頭來:「那照你這麼說,這些感情全都是無常變易之物,那有什麼是恆常不變的呢?你知道嗎?」

  上官陵沉吟半晌,輕輕地道:「或許有。」

  「在哪裡?」夜女立刻問,「你能指給我看看嗎?我從沒看見過那種東西。」

  上官陵微微向她瞥了一眼,卻不吭聲了。那個「東西」,連她自己也尚且說不清道不明,如何能指給人家看?她甚至不少次曾暗自懷疑自己是否真的看到過,若說看到過,那它今在何處?但若說不曾看到過,那自己如今又為何會在這裡?而那個光靄鮮潔、與眼前之世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世界,又為何會如潮水般不時翻湧在她記憶的海浪中?不斷召喚著、引誘著要她投身而去。

  為何會有另一個世界呢?她不能自抑地想著。世間的山山水水,也無非大同小異,君山與別的山巒有何不同?竟能令她想起它時,就如想起了一個仙境?上官陵無比理智地想到,倘若她此刻轉轅,跑上君山去,絕不會看見什麼仙境,只會看見她在別處見過無數次的土石坑坎、野草荊藤而已。恍惚之間,她驀然明白了自己曾在君九蘭身上看見的是什麼——一個恆常的影像。

  不錯,那些矢志不渝、貞良死節的動人模樣,依然只是這如幻世間的幻化影像而已。就其作為影像的存在實質而言,其實與那些首鼠兩端的影子並無不同。但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的模樣,那個被表現出的形式,恰與真常的質性相似,與那永恆的本體密密相應,相感相通,從而將這無常世間鑿出一個口子,開闢出通向恆常的道路。就如同法師們手持的咒印、口誦的真言,乃至那些變相圖上種種事物——那都是表法,是象徵,是幻中的手勢,然而這手勢的意涵,卻直通向非幻的那一個。於是當它們昭然現世,便如真主現身,便能洗卻心塵——她眼見的世界便忽而不同。

  一行人輕騎快馬,傍晚時分終於趕到一處驛館。館門半開半閉,一條旗子無精打采地掛下半邊。門前也無人迎候,只有兩個小童子在地上擊石子玩。這驛館地處郊外,離村舍與城鎮都頗有距離,上官陵因而也不計較,到門前收韁下馬,招呼眾人自行收拾了一番,將馬匹栓在柱欄前,便上前推門。

  大堂里頗為空蕩,只擺著兩張桌子。其中一張已坐了人,那是兩名女子,聽見有人推門便一齊看了過來。上官陵只略微打量了一眼,倒也不覺如何,夜女卻暗吃了一驚。原來那兩名女子不是別人,正是柳緗綺和風飛絮。

  柳緗綺看見夜女時,眼神頓了頓,也不知認出她沒有。夜女低垂著頭面,摸了摸臉上的面巾,亦步亦趨地跟著上官陵往另一張桌子走去,心內好不忐忑。她身負忘歲月塞給她的重任——毒殺柳緗綺,實在有些不情不願,這才順勢攀住上官陵,指望著躲開這兩難之題,誰知天不作美,竟又在此遇上了!

  她們還沒走到那張飯桌前,忽聽柳緗綺開口:「兩位,此處恰有空位,何不過來同坐?外頭那些隨從,也不好只叫他們守門不是?」

  夜女心頭一緊。上官陵回頭向那二人看看,若有所思。她因見這堂中情形有幾分異樣,於是令隨行眾人暫緩入內,可這女子的態度語氣,不像是為了關心她的隨從,倒像是有話要說。

  兩人在方桌前落座。柳緗綺問道:「我觀公子風貌不俗,卻不像是江湖中人,倒像是公門中人。這條路是往西去的,公子風塵僕僕,隨從眾多,莫非是要去長楊公幹麼?」

  上官陵向她看了看,暗道這女子眼光精細。她為方便穩妥起見,連所有隨行人員都身著便服,誰料卻被這女子一眼看出底細。此時此刻,她卻不好接話,便只微微一笑,並不應答。

  柳緗綺卻不饒她。

  「若不是長楊,那就是去昭國了?」

  「姑娘。」上官陵只得開了口,「在下的身份去向,只怕與姑娘並不相干。您如此尋根究底,卻不知意欲何為?」

  柳緗綺一手支頤,饒有興味地端詳著她,聞言非但無所不悅,反而勾起一絲笑來。

  「公子不必多疑。只是近來這條路上頗不太平,公子若要去昭國,何不換條路走?」

  「哦?」上官陵眉頭一動,「怎麼不太平?」

  對於她這個問題,柳緗綺卻沒有回答的興趣,轉而道:「我看見公子,就想起一個人。算算年紀,應該與你差不多大。那人名叫上官陵,是如今的昭國丞相。多年以前,我曾應昭國公主所請,在碧玉山莊從桓王手中將他救出。可惜當時事發匆忙,我竟未能與他照面,只遠遠望過一眼他的身影,卻與公子有七分相似。」

  上官陵一時怔愣,睜眼將面前女子重新細看,碧玉山莊的事她自然記得,雖因不曾與柳緗綺碰面而沒能認出,但被對方一提,便也立刻醒悟了眼前何人。

  「原來是……」

  「柳尊主」三個字卡在喉嚨里,她陡然意識到一件事,旋即警鈴大作。

  「上官大人果然警醒。」柳緗綺笑了,「但不必多慮,我對您並無敵意——至少,不會有比別人更多的敵意。」

  上官陵維持著鎮靜,將這間大堂四面打量了一圈。

  「這驛館裡沒有驛卒麼?」她們坐到現在,也沒人出來應承問候。

  「有。」柳緗綺收了笑,緩緩坐直身子,「但都已經死了。」

  對著滿堂驟然冰冷下來的氣氛,她仿佛視若無睹,猶自閒淡說著話:「不過你也不必擔心沒人招待你。別看這屋子裡眼下沒人,可要不了一忽兒工夫,便能立刻擠滿人。我算了算,這上上下下,少說也有百來號人吧。」

  「這百來號人里,大約一半是來等我的,另一半是來等你的。」

  她將手中的酒碗輕輕擱在桌面上,擡起眼來,與上官陵凜若寒霜的目光相對。

  「我也是來等你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