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言情小說> 江國正清秋> 第四章 遠浦青楓

第四章 遠浦青楓

2024-09-14 13:01:58 作者: 風竹月夜

  第四章遠浦青楓

  美人顏,春風面。

  此情此景,樊青卻沒有任何心情欣賞美色,他的脖子鉗在對方的手中,他的性命繫於對方的指尖。

  女子輕輕啟唇,仍是那一把綿軟幽涼的嗓音:「我這林子裡布了陣法,外人不知門道絕難穿過。你怎會尋到此地?」

  樊青愣了一下。他並不認得具體路徑,只是望著大致方向走,壓根也不知走了多遠。他打量著面前女子,觀對方的行為和話語,想必就是這楓園的主人。

  「姑娘,」他囁嚅著,「在下只是借過,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借過?」女子一笑,大概是見他有禮,扼在他喉間的手放了下來,打量他的目光細膩纖綿,「這楓林後邊就是大山了,你從此處借過,能去哪裡呢?莫不是走錯了路?」

  樊青很為難,不知該如何回答。心裡有幾分焦急,又怕真的走錯了路。

  「我要去過忘山門。此地可是通往山門的路?」

  本章節來源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女子笑意淡了些。她的笑容原本就淡,再褪去幾分,便淡成了一抹山煙,只有縹緲二字能夠形容。

  「你去那兒做什麼?」

  「我是過忘山門部屬。」萬不得已,樊青決定扯個謊:「任務中和同伴走散,為了能及時返回山門,所以想借個近道。」

  「你說你是山門中人,有何憑據?」

  她問得如此細緻,樊青暗暗惱火,但他自知身處對方地盤,弄出更多事端來於己不利,猶豫片刻,從懷裡摸出一塊木牌,丟了過去。

  女子接住木牌,借著月色細看。

  「天英殿外殿護令,樊青。」

  她沉默半晌,擡起眼來,再次看向樊青,說了一句讓他大驚失色的話。

  「你不趕快逃跑,居然還敢回來?」

  「你——」

  「我是給山門看守後院的,尊主之令,山門中無人不知。你膽子還真不小。」

  樊青心臟猛跳。

  既然已被認出,再周旋下去也沒什麼用處,他把心一橫,直言道:「我有極重要的事,必須立刻稟明尊主!」

  女子微怔了一下。

  「何事?」

  「向鍔自己打傷了顧曲和薛白,卻栽贓給我!這姑娘——」他指指背上的晏飛卿,「她親眼看到向鍔對他們動手,我要帶她到尊主面前作證!」

  「她不能作證。」女子平靜道,「她不是當事人,就算說自己親眼所見,尊主也很難相信。何況她被你劫來,未必就願意幫你作證。更何況……你最大的問題好像不是這個吧?」

  樊青明白她言下所指,胸中悲憤復起,嘴唇微微顫抖,過了好一陣,終於抑制住情緒。

  「我不求尊主放過我,但就算死,也不能背著黑鍋死!向鍔欺上瞞下,暗行己事,不知有何居心,萬一對山門不利……我,我不能袖手旁觀!」

  他越說越激動,側跨一步就要前沖。

  對方輕捷伸手,再次攔阻。

  「我說了,你背上的姑娘做不了證。除非顧曲或薛白親自出來指證,否則尊主不會相信你。」女子無視他臉上焦躁,不急不忙地道:「念你對山門尚有忠心,我暫且不把你押送上山,但你擅自進入楓園,也不能不付出點代價。」她幽淑一笑,「你就先留在這裡,幫我打理花草吧。」

  樊青愕然,下一刻反應過來,立即大怒。再沒多餘的心情和她理論,揮手抽刀,決意硬闖。

  寒芒破開夜色。

  「咔!」

  一聲脆響,刀刃竟然應聲而斷!

  樊青一瞬呆住,不禁詫異地看向對方的武器,倒不知是怎樣一口神兵,竟能使他這把削鐵如泥的鋼刀斷刃?

  孰料這一看,卻令他更加驚駭。

  女子的手中,並無任何刀槍劍戟,只鬆鬆地握了一支長笛。

  笛身光潔如玉,無一件配飾裝點,唯有上端雕刻了一枝瘦骨白梅。

  那雪色的笛握在她細白如柔荑的手中,兩相映襯,生出一種說不出的好看來。

  玉笛一橫,招將過來。

  樊青不敢大意,連忙轉身躲避,驀覺背上一輕。

  他驚疑回首,女子一步退遠,已將晏飛卿捉在了手中。

  「留在此地,是你現在最好的選擇。」

  涼蘊絲絲的話語,隨著那輕盈幽渺的倩影一道,消逝在風鈴搖盪的木門前。

  晏飛卿覺得自己仿佛做了一場極混亂的夢。

  睜開眼時,太陽正對她笑得明媚。

  窗外翠樹蔥蘢,樊青坐在樹下悶頭搗弄著木盆。清爽微涼的晨露氣息飄浮在空氣里,令她無端歡喜。

  一切都熟悉,卻又透著莫名其妙的彆扭感,好像哪裡不太對勁。

  不對!這屋子!

  這裡是什麼地方?

  「啊!」

  「怎麼了?」屋外響起個陌生的女音。

  晏飛卿吃驚地捂住嘴,滿懷好奇地盯住門口。

  檻外斜斜映入一道影,隨即,她便看見了說話的人。

  女子一身藍衣,手持剛從頭上摘下的竹笠,噙笑打量著她。這笑而不言的神態正落在親近與疏遠的中點,既不引人狎昵,也不令人隔閡,一如窗外亭亭自立的青楓樹,本來如此,從來如此,當下便恰到好處。她笑視著晏飛卿,眼眸潤瑩瑩,好似吳江染煙;眉翠淡悠悠,恰如楚山連碧。

  晏飛卿對望著她,呆怔了片刻。

  「你是……」

  「水雲深。」女子步進門來。

  「……我不認識你。」

  「我也是昨晚才認識你,晏姑娘。」

  不用問,一定是被樊青出賣了!晏飛卿坐在床上猛捶蓋被,氣得蹬腿。

  「我是被人家拐來的!」她大聲訴冤,表明自己的不情願。

  水雲深把斗笠掛到牆壁上,頭也不回:「哦。」

  「不行!」晏飛卿把被子一掀,爬下床來,「我得回去,我東西還在君留夷那兒!」

  兩腳著地時,她突然發現一個嚴重問題——她不認識路!

  她壓根不清楚自己是怎麼到這兒的,要怎麼找回去?

  不得已,只好向眼前人開口求助。

  「你……請問,你知道猗竹堂怎麼走嗎?」

  水雲深說:「知道。」

  「太好了!」晏飛卿樂滋滋地撲過去,一把摟住水雲深肩頭,嘴甜如蜜:「美人姐姐,一看你就是個美麗善良的仙女,一定會告訴我的對不對?」

  水雲深微笑搖頭:「不對。」

  晏飛卿笑臉變成哭臉:「為什麼?」

  「以你現在的身子骨,告訴你等於坑害你。何況……」水雲深攤開手掌,露出手心裡一握碧綠草葉,神態安然自若,話聲輕幽飄渺如仙音:「我辛辛苦苦采來這麼多藥,你當然要先幫我喝完呀!」

  晏飛卿癱軟倒下。

  自己今年是命犯藥罐麼?怎麼走到哪兒都逃脫不了喝藥的命運?

  直到藥湯進嘴的那一刻,晏飛卿的心情才得以稍稍好轉。和她想像中不同,水雲深配製的藥並不太苦,還帶著幾絲清甜餘味。

  這么喝了幾天,她意外發覺自己的精神變足了許多,舉動也越發靈便了,調息時經絡也逐漸暢通如從前。

  與晏飛卿的懶散習性相反,水雲深有她雷打不動的日程:清早起來趕著最新鮮的露水,背起藥簍上山,一直到日上三竿時才回來,閒悠悠地收拾完屋子,便開始分揀碾磨藥草。她折騰那些草藥時唇邊總是噙著幾分不自知的淡笑,神態專注沉浸,看起來格外自得其樂的樣子。

  後來晏飛卿問她山上是有寶貝麼,值得她每天起那麼早?水雲深說是呀。晏飛卿一聽,立刻要求帶她一起上山看看。山路頗陡,饒是晏飛卿有武藝在身,爬得久了也覺吃力,水雲深倒還是一聲不吭。晏飛卿跟在後面,每每擡頭時,便只見一頂圓笠、一襲藍衣,溶在青翠的草樹間,令人想起漫漫行雲,霏微暮雨。

  好容易到了山頂,卻並沒見著什麼稀世珍寶,晏飛卿生氣,怨這不厚道的東道主騙人。水雲深卻笑道:「山間清風,江上朝霞,難道不是好寶貝麼?」

  原來這座山面對憶江,從高處眺望,水光山色盡入眼底。仰頭望去,雲天極高;俯目而瞰,山川極闊。晚來漁歌入浦,飛霞散盡平湖,又是別樣的好光景。

  晏飛卿有時起得遲,水雲深也就懶得叫她,看著太陽爬上了門前最矮的青楓樹,便顧自背了簍子往山里採藥去。

  時間如流水,說快也快,說慢也慢。這一日紫燕的巢泥掉在了窗台上,晏飛卿想,她也該回長楊了。

  劍還在君留夷處,晏飛卿問明道路,水雲深親自將她送到竹籬外。

  晏飛卿歡歡喜喜地握著她,搜腸刮肚半晌,卻編不出什麼情深誼長的感謝詞來,末了只得道:「雲深姐姐,謝謝你的好藥。」

  水雲深倚在青楓樹下,笑望著她走遠,東風襲來,一朵迎春花落入她袖間。

  她撿起那枚嫩黃的花朵,放在鼻尖輕嗅了嗅。

  「你來得正好,」她忽然開口,仿佛對著空氣說話,「我有一件事拜託你。」

  昭王宮。

  年邁的君王倚幾而坐,看著面前的臣子緩緩放下奏紙,若有所思的模樣,便啟口發問:「馮賢卿,你怎麼看?」

  馮虛眉發半白,生就一雙溫和多思的眼睛,斟酌片刻,道:「北桓內政,臣所知不詳,但也曾聽聞其朝中派系複雜,這位新桓王年方弱冠,繼位不久,卻能如此大刀闊斧整治朝綱,提拔新人,實乃非凡之主。」

  昭王點頭嘆息:「的確如此。北桓本就狼子野心,如今更有了這樣一位新君……」他突然短笑了一聲,臉色卻愈發沉凝了。

  馮虛侍坐一邊,默默無語。昭王的話雖沒說完整,意思卻再明白不過,北桓一直都是昭王心腹之患,現在這憂患怕是更重了幾分。最關鍵的是,昭王年高病久,可立的兩位王子無一具備堪與匹敵的手段魄力,實在令人擔心。

  他正在沉思,忽聽君王的聲音響起:「安頤,你在北桓待了六年,對這位新桓王可有了解?」

  沈安頤捧藥在旁,如實答道:「此人乃是齊帝么女、先桓王寵妃陳貴妃留下的唯一子嗣,先桓王喜愛非常,出生時便立為太子,被先王后所嫉。後來桓王病重,當時太子年弱不能主事,朝政委託丞相殷時存。太子無依,恐怕殷氏加害,便逃避出京,在外經營數年,很受外官支持。原武威將軍謝鯤之子謝璇,是其幼年侍讀,情誼極深。此人堅強果敢,野心勃勃,身邊頗有多智之士,可謂外有忠臣,內有良輔。」

  話音落下,殿中君臣一陣沉默。良久,昭王一聲長嘆:「此子而今執掌北桓,真是皇天不佑我昭國。」

  沈安頤見父親苦悶,心中不忍,一面思索一面勸解道:「父王不必太過憂慮。這位新桓王雖然剛強勇猛,但正所謂過剛易折,何況心強之人常常氣傲,逆境中能忍一時,順境時卻很容易驕慢,容易化友為敵。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勢愈盛時身愈危。北桓有這樣一位新君,將來未必是福。父王只需行德愛民,治理好昭國內部,又何必為敵國煩心呢?」

  馮虛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訝異:想不到這個多年不見初長成的公主,竟有這般清明遠智,只可惜卻不是個王子……他無聲打量著眼前少女,心下暗嘆。

  昭王聽在耳中,心思突然一動,問沈安頤道:「這是你自己想的,還是別人告訴你的?」

  沈安頤不料他忽有此一問,當下便愣了一愣:「誰告訴我這個?」

  昭王目光微移。也是,上官陵只是負責接人,怎麼可能好端端對公主說這些?於是轉了轉頭,對內侍道:「宣上官陵入見。」

  未幾,上官陵執笏進殿。

  昭王看著她參禮完畢,道:「賢卿之前教本王,若欲勝北桓必先修內政。本王雖然有心,卻不知如何修法,賢卿可否為本王略說說?」

  「陛下有問,臣不敢隱言。」上官陵恭敬道,「無非『明刑賞,嚴律令』六個字。」

  「公主方才建議本王仁德愛民,賢卿以為如何?」

  上官陵直言不諱:「公主的用心雖好,但她所言,乃是治平之術,而非治亂之術。」

  「哦?治平治亂,有何不同?」

  「遠古聖皇以化治民;近世賢王以教治民;如今亂世,只能以法治民。」

  「卻是為何?」

  「教化之治,乃是漸治之法,消耗的時間極長,幾十年上百年,甚至千年。好處在於能夠深入人心,一旦達成,影響深遠,同樣可保百年甚至千年太平興盛。刑名治世,乃是速治之法。亂世之人性命短促,外部環境動亂,心思不安,沒有教化的條件,只能先從律治著手。律治的壞處在於不夠穩定,因為律法是一種強制,人們不是不願做惡,而是沒有機會,一旦出現可乘之機,世道很容易再次退回混亂。所以臣的建議,是先以律法去天下之亂,再以聖教成天下之治。」

  馮虛看著御榻前侃侃而談的少年,目露精光,拈鬚不語。

  昭王沉吟片時。

  「賢卿建議雖好,但自前朝以仁治天下,風俗尤重人情,如今驟而改用嚴法,只怕違背民性國風,百姓難以接受。」

  「陛下,」上官陵端然一禮,「臣所謂嚴法,乃是嚴正之嚴,而非嚴苛之嚴。它並不排斥仁愛,甚至若無仁愛之心,便不能行嚴法之治。而民性國風也從不是一成不變的,朝廷的政令無論是有意還是無心,都會在事實上改變民性。政令影響著百姓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一旦改變,習慣和性情也會隨之而變,進而使風俗變易。」

  馮虛道:「風俗自然可以變易,但老夫聽說『善治國者,不變其俗』。從前伯禽治理魯國,三年之後向周公回報,周公問他為何來得這麼遲,伯禽說自己『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後除』,所以來遲。姜太公治齊國,五個月後回報,周公問怎麼這麼快,太公說『簡其禮,從其俗』,所以很快辦妥。周公嘆息,以為魯國後世必為齊國之臣。所以賢者治國,不會改變民性,而是順應民性。若如大人所言,只怕會事倍功半,白白勞苦百姓啊!」

  上官陵目光轉向他,眼裡頗有欽敬之意,微笑道:「丞相所言,的確是至善之治,但此法不適用於眼下情形。太公受封齊國之時,天下已定,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四海無干戈,諸侯彼此相安無事,因此只需順俗簡禮,施無為之政,便可安國樂民。今時則不同,昭國前有虎視之敵,後有伺機之寇,雖欲行順性無為之治,奈何時不我與,敵不我待啊!倘若邊境不寧,百姓流離,我國雖欲安樂休養,其可得乎?帝堯行無為之治前,也要先撫平諸亂。譬如綾絹有污,不可直接用以製衣,必先去其污而後制。丞相以為然否?」

  昭王靠在榻上,虛眯著眼眸不語。沈安頤靜靜侍立在旁,如水明眸凝視著上官陵,微露驚奇之色,她雖沒少讀書,但讀的大多是詩詞歌賦,從未聽聞這等議論,頓覺耳目一新。

  「你說民風可變易,」昭王緩緩開口,「那要如何變易呢?」

  「無非對治時俗而已。」

  「對治時俗?」

  「是。」上官陵頷首,「世情時勢,多無萬全。每每是有所長必有所短,有其利必有其弊。聖王之治世,正是要興利救弊,平衡短長,引入中道,使得人心歸正,風俗化淳。」

  直到上官陵辭退出去,沈安頤猶自沉浸在思考中,驀然回神,才聽到昭王喚她。

  「在想什麼?」昭王蹙眉。

  「父王,」沈安頤笑了笑,斂衽道,「安頤是有些慚愧。上官大人與安頤年歲相仿,才學卻勝過安頤百倍。女兒今日才知自己眼界淺薄,還須多加學習。」

  昭王聞言笑了起來:「你何必把自己和他比?他是要替本王辦事的。」話到此倏然一頓,心頭像是溜過一絲微妙意念。懷著一種自己都還沒太弄清楚的心情,他鬼使神差地開口:「你果真想學麼?」

  沈安頤一怔,旋即靈思一閃,俯身跪地。

  「人而無學,何以立身?女兒願學,請父王賜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