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言情小說> 歸岫> 久別重逢,卻作初見

久別重逢,卻作初見

2024-09-14 12:32:42 作者: 長衿酹江月

  久別重逢,卻作初見

  仿佛昨夜春風至,今日庭中玉蘭花開滿樹。

  花枝之下,走過一位頭戴冪籬的素衣女子。羅裙曳地,絲履踏過芳塵,途徑沙庭,步入迴廊,她要去見一位遠道而來的貴客,亦是她的故人。

  本書首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身後的兩個婢子思及這位貴客,又免不得議論起傳言來,「聽聞宋氏的長公子雖生得一副清雋文秀的皮相,里子卻性情孤僻,乖戾嗜殺......」

  「可不是,聽聞宋府的前任管事就是死於他手。」

  「此前二公子親自迎見,也未能將他請過來,此番卻指名道姓要見陳娘子......莫不是......」

  歲寧冷聲訓斥:「噤聲,勿語貴人是非。」

  她仰頭看著白玉蘭如月光高墜枝頭,映襯如洗的四方天空,心下卻是微微嘆息。與旁人認識的那個他不同,歲寧知道,那是位矜貴自持的公子,是位待所有人淡薄,也待所有人謙和的貴人。

  風言風語向來止不住,於是最初,她也和世人一樣,先在流言蜚語中認識了他。

  滿庭芝蘭玉樹,唯他一人獨立院中,稍顯冷清。

  歲寧放緩了腳步,悄然走近,隔著紗簾,明目張胆地打量他如墨的眉,如畫的眼,背對雲影山光,徒驚玉蕊香。

  他依舊是記憶中的模樣,不過收起了年少恣意,代之以無棱偽裝。

  那人不著痕跡地瞧了她一眼,輕笑道:「我有沒有說過,只見你們女郎一人?」

  「這......」兩個婢子面面相覷,左右為難。

  歲寧一擡手,只吩咐她們退下。

  少頃,她走上前去,緩緩開口:「久聞宋公子大名......」

  「已無旁人。」宋聿意味不明地看向她,「女郎欲與我談條件,卻不肯以真面示人,看來是誠意不夠?」

  歲寧從容揭下了冪籬,眼中多了幾分淡漠與疏離:「宋公子如此大費周折,逼得陸氏不得不向你妥協?,難不成只為見我?」

  在這乍暖還寒的春日,久別重逢,分明手上已無凍瘡,卻還是又痛又癢。

  只一眼,便方寸淆亂,靈台崩摧。

  宋聿垂著眸,沒有指責,也沒有逼問,只指著檐下的棋盤,柔聲笑道:「女郎,入座吧。」

  她盯著手邊棋子,卻是輕嘆了口氣:「我不會下棋。」

  「這麼些年來,機關算盡,步步為營......」他喃喃自語,「我以為在你眼中,世事如棋。」

  歲寧道:「公子也曾說過,棋子無心,可以隨意擺弄,而人性變化莫測,是以不可拿棋局作比擬。」

  聽她提起了舊事,他便也放下了手中的棋子,只問:「當時不是都逃出去了?你為何又回到了這裡?」

  「世間諸事,身不由己。若我說,此事有我不得不這麼做的理由,公子可願相信?」

  那雙澄澈的眸子望向他,眉眼間的真摯不似作假。那是她慣用的伎倆。

  他傾身過去,眼中流露出幾許哀傷的情緒:「我如今該喚你什麼?歲寧?還是......稚容?」

  歲寧望著眼前人,沉默不語。

  許多年不曾聽聞這個名字,卻又在此情此景,聽他親口提起。

  於是那隨時間的流逝被洗滌,卻又愈來愈深刻的舊誼,總在松風過境之時,泛起陣陣漣漪。

  歲寧仍記得,她踏入常青院那日,建康城下了第一場雪。

  她叫歲寧,這是個偷來的名字。連帶著這個名字的因果本不屬於她,可是誰教她舍不下這歲歲安寧的期許。

  庭院中落葉堆積了一地,連同著青瓦白牆一併裹上了霜雪。

  她突然想到合昔院井下的那具屍身,便巴不得這場雪下得再大些,好將一切痕跡都掩去。

  四下無人,歲寧獨自在檐下候了許久,久到院中青松翠柏都覆了雪。直至琳琅環佩叮噹作響,窸窣的腳步聲漸漸清晰,才知是那人走近了。折枝聲驚起樹上棲息的麻雀,振翅掠過雲影山光,漸漸飛遠。

  有位披著白色鶴氅的少年執傘緩緩步入院中,見雪地上留下了一行淺淺的腳印,再擡眸淡淡瞧了一眼立在檐下的少女,暗自嘆息,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個了。

  歲寧同樣在打量他,那眉目清冷的少年,既不張揚,也不暗淡,恰似這蒼白的世間落下的一片雪。

  她不清楚這位公子是個什麼樣的秉性,只知他素來不喜與人相與。

  他是這常青院的主人,亦是宋侍郎的長子,名聿。

  宋聿立在檐下,抖落了傘上的雪,尚未等她說話,比直接遣退了她:「你自行去夫人那裡回話,我這常青院不必再有人來了。」

  那人一開口便將她的希望澆了個徹底。

  歲寧追上前兩步,用近乎哀求的語氣懇求道:「公子知曉夫人的秉性,倘若我就此折返,今夜便會凍斃在風雪中。」

  「我說得還不夠清楚麼?」他無心理會,推了門便要進屋。

  「公子可與我約法三章,我只求檐下一個棲息之所。」

  「哦?怎麼個約法?」宋聿似乎稍稍提起些興趣。

  歲寧心中升起一絲希望,便說:「縱使公子驅逐了我一個,夫人明日依舊會送人過來。既如此,何不順勢而為,止了夫人這番念頭?我願為公子所用,瞞著青璃院那邊。」

  那人聽完,只淡淡笑了笑,便逕自進了書房。

  她候在屋外,看屋檐外的白雪紛紛揚揚,又聽見屋內人戲謔的笑語:「不進來麼?凍死在外面,指望誰替你收屍?」

  聞言,歲寧長舒了一口氣,慶幸今日免了一頓皮肉之苦。

  她進了書房,見少年自己往銀爐里添炭,生了炭火,隨後在書案前落座。

  「研墨,會嗎?」宋聿提筆,卻見她像木頭似的杵在一旁,半點不見方才的機靈勁兒。

  「會的。」

  才落筆書了幾字,他又問:「識字嗎?」

  歲寧偷偷瞟了一眼紙上未乾的字跡,又很快低下頭去,生怕看到什麼不該看的秘密,於是低聲道:「不識。」

  宋聿轉了轉手中筆桿,若有所思:「哦......那便同夫人說,換個識字的來吧。」

  歲寧忙改口道:「不必換了......我識字的。」

  「你不夠坦誠。」宋聿冷笑了一聲,又將手中毛筆遞給她,「叫什麼名字?寫下來。」

  「既來了常青院,還請公子賜名。」歲寧沒伸手去接,任他的手懸在半空。

  宋聿沒擡眼看她,只淡淡道:「就用從前的名字吧,改來改去的,麻煩。」

  思來想去,她還是在紙上寫下了「稚容」二字,那並非她的本名。

  「字不錯。」宋聿看著那工整的隸體字跡,似乎還算滿意。他又從書架上取了一串鑰匙遞給她,並叮囑道:「自己去挑間屋子,最好離我的書房遠些。缺了什麼自行去取,平日裡莫來擾我清淨。」

  歲寧剛要伸手去接,宋聿又突然收回了手,似在戲弄她。他問:「青璃院那邊,知道該怎麼去回話嗎?」

  歲寧反問道:「公子希望我如何回話?可否明誨?」

  「她定會問,我為何留下了你,以及......我今日去了何處......」

  歲寧思忖片刻,遲疑地說道:「公子不忍我受凍餒之苦,故而讓我留在了常青院。第二個問題......公子今日一直在院中,哪兒也沒去。」

  宋聿點了點頭,「還算聰明,屆時莫讓她察覺出了端倪。」

  「明白了。」

  「行了,可以走了。」宋聿交了鑰匙,便不再理會她,又埋首於桌案前。

  那串鑰匙「啪嗒」一聲落在她手中,歲寧喜出望外,道了聲謝,便退了出去。

  她到底還是猜准了這位公子與姜夫人之間的芥蒂。

  常青院與青璃院之間,隔了一片冰湖,碎冰浮動,湖風過境,惹得路過之人寒慄。

  有人落了水,耳邊充斥著笑罵之聲,其中不乏她熟悉的聲音。歲寧低著頭,不斷提醒自己,別去摻合,別去看......

  儘管如此,她還是迎面撞上了個身形臃腫的中年男人。

  「稚容,去哪兒?」男人攔了她的去路,笑得不懷好意。

  他是府里的管事,姓劉,名晟。

  「青璃院,尚有急事要回稟。」

  「喲,公子真讓你留下來了?你還挺有本事。」

  「劉管事說的哪裡話?」歲寧不願落得和那湖中人一般下場,只得解下腰間荷包,捧獻於他,「自然是多虧了您的幫襯,不然我哪能離開合昔院呢。」

  劉晟將她調離了合昔院,歲寧也不將他與賀奚之間的糾葛抖出去,本就是樁交易。若繼續留在那兒,不是因賀奚之死受牽連,也會在劉晟手底下受搓磨至死。

  思及此,她眼中又多出幾分寒意來。

  劉晟接過荷包,掂了掂分量,又故作諂媚地朝她揖了一揖,「女郎說的哪裡話,興許小人日後還需你的幫襯。」

  歲寧頓時斂了笑意,「到了常青院,我也只是個奴婢,又不是攀上高枝了。周旋於常青院與青璃院,倒是兩頭都不討好。」

  她又說:「我只保證不會將你二人之間的事說出去,難保別人不會發現,劉管事還是早些想個說辭,將賀奚的後事料理了。」

  他擦了擦額上的冷汗,陪笑道:「我知曉的,此事,還是多謝你了。」

  「我今日還要去青璃院回稟,耽擱不得,懇請您先讓道。」

  劉晟和和氣氣地讓了路,又朝她背後啐了一口,暗罵道:「真當離了合昔院,我就治不了你了?」

  罵聲不大,卻恰好被她聽得清清楚楚。

  青璃院中,五六個婢子正忙著清掃路上的積雪,怎奈這雪停了又落。

  歲寧沒帶傘,只得淋雪候在屋外。好不容易等到夫人想起她時,歲寧早已凍得手腳都失去知覺。

  「稚容,候了這麼久,凍壞了吧。」

  歲寧低著頭,聽著上位者的故作關懷,平靜回道:「謝夫人關懷,奴不冷。」

  姜韶有些驚訝:「阿聿竟同意你留下了?」

  「是。」

  「擡起頭來。」

  待看清了她的面容,姜韶忍不住譏諷道:「生得一副媚順之姿,難怪。」

  歲寧不敢反駁,只奉承著回道:「夫人一心向佛,公子亦如夫人,心懷悲憫,不忍奴凍餒,才讓奴留在了常青院。」

  「你倒還算乖覺,若他有你一半覺悟,我也不必這般看顧他......」見她乖順,姜韶便也不再刁難,只叮囑道,「他素來如此,你平日裡多留心便是了。」

  「奴知曉了。」

  「行了,回去吧。」

  檐下又落雪了,青璃院有位心善的婢子,給她拿了一把傘。

  只是在歸程之中,她又見到了那個惡了劉管事的婢子,如今正淋雪跪在湖邊,歲寧於心不忍,便將手中的傘留給了她。

  她們都是是權貴腳下的草芥,在這世道人命如紙薄。

  那是咸和元年的冬天,也是衣冠南渡的第十六個年頭。時至今日,她也未能給自己求得一片安寧的棲息之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