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從縣令開始逐鹿天下> 第615章 天下大同(大結局)!

第615章 天下大同(大結局)!

2024-09-05 05:58:58 作者: 北冥耙耳朵

  隨著北狄中路大軍潰敗,慕容真木被斬殺的消息傳至東西二路,北狄軍不自潰敗,東路大軍更是在魏滿的炮火攻擊下毫無招架之力。

  五月初,楚寧成立華東野戰司令部,令魏滿為東路司令員,韓東、趙九、白大元、孟陶、劉崑山為野戰軍軍長,率領七萬步兵,三萬騎兵,一萬神機營出征北狄。

  在神機營炮火猛攻下,北狄人毫無招架之力,節節敗退,僅僅不到一年,便徹底攻占了北狄王都,慕容子雨代表北狄王族舉旗投降,所有北狄王室成員被悉數送到遼東地界,自此北狄國滅亡。

  次年正月初一,楚寧諫言唐國改元新曆元年。

  在平定北狄後,楚寧在北疆設立軍分區,招募吳大寶、范德彪、宋忠、王成為旅長,併兼任分區司令員,除了正規軍,還有民兵,施行統一軍事管理制度。

  因為北狄部落占據著大量的礦產資源,包括金礦、銀礦、銅礦、鐵礦,以及大量的煤炭、石油資源,卻無人開發,楚寧在占據北狄疆域後,請旨下令從中原調配老百姓北上,並給予老百姓最大的安家政策,等到時間久了,狄族的人們便會與中原漢人交融生活。

  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楚寧給了馬鈺光復父輩榮光的機會,讓他領兵平定四處叛亂,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收復了失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楚寧開始實行了工業革命計劃,大力發展基建工作,並加強軍事改革制度,進一步完善和約束軍事力量。

  

  直到鐵甲輪船的問世,楚寧又提出大力發展海軍事業,雖然遭到許多大臣的反對,可最終還是被楚寧一番詳述而答應了。

  因為在大洋的彼岸還有許多的國家,你不發展,別人也會發展,只有先讓自身強大了,才能保證所有發展成果不為他人做嫁衣。

  因為先前有了遼東的海軍發展,海軍事業發展十分順利,僅僅用了三年,就造出了蒸汽船,並配備了遠程型火炮。

  可由於沒有航海圖,還不能施行大航海計劃,不過周邊諸國卻是必須要光臨一番的。

  首當其衝的便是臨近的倭國海,楚寧以攻打海盜為由,親自製定了出海作戰計劃,把倭國海盜全部趕進了大海里餵魚,順便將倭國王室教育一番,而後倭國王室多次派遣使者入大唐,想要加入大唐,成為一個行省。

  楚寧只得勉為其難的答應了,隨後從青山縣調集齊一批新思想文化運動學者,前往倭國普及漢語教學和zheng治思想工作教育。

  新曆七年,楚寧派出艦隊,在多次出海後,結合後世記憶,繪製出了航海圖,並再次集結巡洋艦隊,由魏滿領軍開始出使西洋各國,並帶回來了土豆、玉米、花生、辣椒、紅薯、橡膠等等農作物,開始在大唐的國土上大規模種植。

  也是在這年,楚寧用磁鐵製造出了直流電,並且發明了燈泡,提前一千多年讓電能問世,至此,大唐進入電能時代。

  而這幾年,整個遼東地界已經完全進入了工業化時代,經濟生產總值占據了唐國一半的總和。

  隨著周邊番邦諸國的主動請纓加入大唐,如今唐國的版圖前所未有的廣闊。

  新曆十一年,楚寧提議改革zheng治體制,將原有的十個道,三百六十州,重新打亂,劃分為十八個省,每個省的最高長官和次級長官,由朝廷任命,這些長官實行軍政分立,只管行政工作,軍事則另由軍事委員會任命長官。

  所有官員以五年為一任期,任期滿後調離,並進行考核制度,施行末位淘汰制。

  為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三省六部制上,成立中央委員會,在全國實行官員選舉制,並且設立監察部,對官員適時監督考核,但有老百姓匿名舉報者,皆可被查。

  此外,楚寧還積極推動教育改革。

  這是在青山縣和遼東地界早已實行的制度,直接照搬推廣就是。

  而完成這些教育改革事業的最佳人選便是金翠娘,由此她成為了唐國第一位女性教育家,從此可以光明正大地教書育人。

  在民生方面,楚寧關注百姓福祉,推行一系列惠民政策。

  他減輕賦稅,鼓勵農業生產,提高糧食產量,確保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他還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建立健全醫療保障體系,降低百姓因病致貧的風險。

  在外交上,楚寧秉持和平、友好、合作的原則,與西洋國家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

  他倡導平等互利的貿易往來,推動大唐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為唐國的繁榮穩定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經過楚寧的不懈努力,大唐的國力日益強盛,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

  楚寧的治國理念和政策措施得到了百姓的廣泛讚譽和擁護,他也因此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傳奇的人。

  由於楚寧的種種超時代舉措,李賢本是臨危受命做了皇帝,他三度想要禪位,可都被楚寧嚴詞拒絕。

  至此,群臣方才看清,楚寧是真沒有做皇帝的打算,自古權臣的下場都在歷史書中寫得清清楚楚。

  楚寧只是想儘可能找到一種比生命活得更久遠的制度,對人性的膨脹加以約束。

  而這條路還需要繼續走下去。

  在楚寧的帶領下,大唐迎來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

  新曆十七年,唐國迎來一次工業革命的高潮,其勢頭之猛烈,可謂前所未有。

  這一年,楚寧,這位充滿遠見與膽識的工程師,提出了一個宏大的計劃——修建鐵路。

  這個計劃一提出,立刻在朝堂內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鐵路,作為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將徹底改變唐國的交通格局,提升經濟發展速度,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

  然而,這個計劃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困難。

  首先,修建鐵路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

  鐵路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材料、設備和勞動力,這些都需要巨額的資金支持。

  唐國的國庫雖然充盈,但也難以承受如此巨大的開銷。

  此外,鐵路的建設周期長,風險大,這些都是楚寧需要面對的問題。

  然而,儘管面臨著重重困難,楚寧並沒有放棄,依然堅持己見。

  作為後世者,楚寧當然深知鐵路的重要性,這將會給唐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年,無線電發報機的問世,標誌著唐國正式踏入了通訊時代的大門。

  這一偉大的創新,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對國家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無線電發報機的出現,使得信息的傳遞不再受到距離的限制。

  無論是山川湖海,還是城鎮鄉村,只要有無線電信號覆蓋的地方,人們就能夠實時地進行信息交流。

  鐵路修建不僅在國內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還極大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這一龐大的工程項目不僅需要大量的建築工人,還催生了與之相關的各種服務業和製造業的需求。

  在鐵路修建的過程中,從原材料的採購到設備的製造,再到現場的施工和管理,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參與。

  這不僅為國內的勞動力市場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同時也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新曆二十一年,第一列火車通車,自此那些反對者才明白,距離不再是問題。

  那些原本還在江南、蜀地入京趕考的學子們,再也不必舟車勞頓,把大量時間花費在行程上。

  整個唐國境內,各省與省之間,再無往昔地域隔閡。

  隨後朝廷便是堅定不移的在全國推廣鐵路修建,再無任何阻撓。

  新曆四十二年,西洋各國派遣使者入唐,尊唐國首都為世界之都,並主動進行貿易往來。

  此後,源源不斷的財富資源不斷從世界各國流入唐國,而唐國也由此成為了世界zheng治、經濟、文化中心。

  ……

  時光荏苒。

  歲月如梭!

  新曆四十七年春,夕陽黃昏。

  楚寧拄著拐杖,正由海軍艦隊護衛登上出海的郵輪,站在跳板上眺望著無盡的大海。

  海平面上的落日霞光,正在蔓延開去,將整個海面染成了一片金黃。

  楚寧抬眸靜靜望了好久好久,他忽地領悟,那輪紅日並非在逐漸西沉。

  而是在蓄勢待發,即將迎來新的一輪東升……

  (全書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