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開倉賑災
2024-08-31 00:38:05
作者: 華陰
只是宋淮的話讓她心裡有些彆扭。
她皺著眉,表情凝重的注視著宋淮。
「城外不是污糟之地,城外的難民是我們的同胞!」
宋淮自覺說錯了話,忙道歉:「是屬下失言了。」
鍾如意不甚在意。
等宋淮離開之後,鍾如意右眼皮直跳。
常言道左眼皮跳福,右眼皮跳災,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還是有些玄學成分在裡面。
鍾如意心中陣陣不安。
眼下荊州城和附近幾個城鎮爆發鼠疫,她得先解決鼠疫才能繼續南行,等她解決完鼠疫,不知道會等到什麼時候。
南巡的事就算擱這了,此行最大的收穫,就是挖掘到陳衡。
同行的這一個多月,她已經把自己知道的,關於農業的知識全交給了陳衡。
她本身是個半吊子,幸而陳衡陳衡聰穎,不僅把她教的學了個十成十,還會舉一反三。
她知道的只有理論,而陳衡可是在地里親自實驗過的。
保住陳衡才是最要緊的。
鍾如意思慮許久,決定讓陳衡先行回京。
宋淮帶著一個侍衛出城去了,留下陳衡和幾個侍衛在太守府里守著她。
鍾如意快速寫了一封手書,又把陳衡和幾個侍衛叫過來,拿出舅舅送自己的金簪。
她從汴京離開的時候,沒帶多少東西,除了必備的銀子和衣物,就只有這支金簪了。
簪子的做工稱不上多精緻,用材也不算名貴,但這是舅舅親手打造的心意。
帶著這支簪子,能時刻警醒她邊境的將士有多麼不容易。
鍾如意把金簪交給陳衡的時候,陳衡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是做什麼?」
鍾如意臉色凝重:「陳衡,大魏危急,你帶著這支簪子到丞相府,找張丞相。」
「找丞相做什麼?」
「我離京之前,跟丞相商議過,若是遇到解決不了的大事,就派人趕回去找他,由他出面主持大局。」
「為什麼是我,我對汴京並不熟。」
「因為你幼時患過鼠疫,咱們這些人當中,只有你不會再患鼠疫,你去汴京,是最安全的。」
還算合理的解釋。
陳衡也明白事情的嚴重性,當即點點頭。
「好,那我跑一趟汴京,殿下有什麼話要我帶給丞相?」
鍾如意把事先準備好的手書交給陳衡,對陳衡道:「把這封信交到丞相手裡,再告訴他荊州城的情況,讓丞相看好汴京,不要讓汴京生亂。」
「我知道了,還有什麼話要帶嗎?」
「沒有了,帶這些話就好,丞相看到簪子和書信,他會知道要怎麼做的。」
「嗯。」陳衡點點頭。
接著,鍾如意點了兩個人,指派兩個侍衛護送陳衡回汴京。
她讓陳衡回汴京,是想保住陳衡。
荊州城的局勢動盪不堪,她必須留在荊州城主持大局,若她有個什麼萬一好歹,那陳衡將代替她,主導土地改革。
陳衡也算是她的底牌。
鍾如意這邊把事情都安排妥當,另一邊,宋淮和荊州太守賈鈺也走到城門口。
兩人登臨城牆。
賈鈺看著樓下烏泱泱的難民,心裡直發怵。
這些難民,身上可是帶著鼠疫的,他們就像一根懸在頭頂上,隨時都會墜下來的長劍。
當初他剛知道難民中爆發鼠疫的時候,心裡甚至想把這些難民全部坑殺,一舉清除鼠疫。
但他怕事情鬧得太大,怕朝廷那邊聽到風聲,汴京城再出現一個攔街告御狀的「唐征」,自己的烏紗帽不保。
所以只敢秘密處置部分混進城裡的難民,對外宣稱那些人已經病死。
賈鈺打心底不願接觸任何一個難民,生怕難民把鼠疫傳到自己身上。
可汴京來的欽差宋鶴卿就站在自己邊上,時時刻刻盯著自己,他心中縱有萬般不情願,也得站在城牆上安撫眾人。
賈鈺穿著一身氣派的大紅官服,肅立在城牆上。
他輕咳一聲,居高臨下望著腳下的難民,緩緩開口。
「各位!」
一開口,就把城牆下所有難民的目光都吸引住了。
「本官乃荊州城太守賈鈺,本官知道,各位都是因為邊境戰爭才逃難過來,各位想進城,想謀一口飯吃,這無可厚非。本官也想打開城門,可無奈,城中住宅有限,實在沒辦法容下這麼多人,便只好委屈各位先住在城外。」
「稍後,本官會派人出城,在場外為各位搭建臨時住所,並開倉施粥,除此之外,本官會請出幾位大夫免費為各位診治,還請各位暫居城外。」
「本官知道各位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才趕到荊州城,還請各位繼續忍耐一段時間,本官已向朝廷表奏荊州城的情況,相信朝廷很快就會派欽差來賑災,還請各位再忍耐一些時日,只要大家堅持下去,一定會迎來希望的曙光!」
一番振奮人心的演講,聽得眾人眼裡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他們在荊州城外守了這麼些天,就是盼著荊州太守可憐他們,賞他們一口粥喝。
皇天不負苦心人,他們終於等來了太守開倉賑災的時刻。
所有難民都露出激動的神色。
只要有一口粥喝,他們就能活下去!
只有活下去,才有面對未來的希望!
有人激動得當場熱淚盈眶。
「真的……我們真的能喝粥嗎……」
「我的孩子……他已經燒好幾天了……求求太守大人救救我的孩子……」
……
嘈雜的聲音此起彼伏。
漸漸的,所有難民全都跪了磕頭。
有人在哭泣,有人在大笑,所有人都在讚頌荊州太守的功德。
身居高位的賈鈺看著萬民頂底膜拜的場景,心中只覺震撼。
原來這就是當一個好官,受到萬民敬仰的感覺。
賈鈺心中大震,自豪感油然而生。
他開口大聲吩咐自己的手下:「開城門!」
一聲令下,闔閉多時的荊州城大門緩緩打開。
一片曙光中,圍在城門口的難民自覺退避到兩次,讓出一條寬闊的通道。
是手裡抱著糧食和大鍋的士兵昂首向前。
很快,士兵們在城門口搭起了五個粥棚,開始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