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忙碌

2024-09-02 06:06:12 作者: 蘇合香

  張丹萍是第二天下午來拿雞蛋糕的,尋思著讓亮亮吃個新鮮。

  她還給夏明雙帶了幾個秋梨,是自家樹上結的。

  夏明雙熱情地招待她,給她沖泡了一杯山楂蜂蜜水,反正蜂蜜是張丹萍的。

  

  張丹萍端著茶缸小口啜著,在院子裡打量一下,院子也不是很大,但是沒有亂七八糟的家什兒還算寬敞,主要是收拾得乾淨利索。

  院子裡除了那棵李子樹,就是那個土窯爐最顯眼。

  夏明雙已經把雞蛋糕烤好,烤雞蛋糕的時候還烤了幾個山楂餡兒的月餅。

  張丹萍嘗了一塊,吃得直挑眉,「這好吃,微酸帶甜,吃了還想吃。」

  夏明雙笑了笑,其實那些網紅食品就是在糖和脂肪、甜和酸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怎麼讓人吃得甜而不膩,怎麼讓人吃了還想吃,總想著從消費者口袋裡掏銀子。

  張丹萍眼睛亮亮的,「雙姐,這山楂餡兒的再給我做幾爐吧,這個別人都沒有,是好東西。」

  主要是稀罕。

  她知道夏明雙沒那麼多山楂,便道:「回頭我給你送一些山楂、山楂餅和果丹皮之類的過來。」

  純山楂還得多加糖,直接用果丹皮那些反而更合適。

  聊了一會兒,夏明雙才知道雞蛋糕是給陳小亮吃的,那孩子慣得不正經吃飯,最近迷戀她做的雞蛋糕、月餅。

  夏明雙:「那你把山楂月餅給他吃,給他開胃嘛,別總吃太甜的。明天我給他做一些黃米棗糕之類的小點心,你要是能弄到江米幫我送點來,我給他做豆沙艾窩窩,他保管愛吃。」

  張丹萍聽得稀罕,「艾窩窩?這個你都會做?」她也是做售貨員以後要學習才知道一些風味小吃。

  艾窩窩,當地可沒呢。

  夏明雙:「聽我們大隊知青說的。」

  雖然原主和知青沒什麼交集,可張丹萍又不知道,這點事兒人家也不會調查的。

  張丹萍連連點頭:「行,我回去就弄。」

  媽呀,這夏明雙簡直了,真是個寶貝啊。

  顧雲山真是好福氣!

  她這會兒也不覺得是夏明雙搶了自己姐姐的姻緣,只覺得夏明雙是個寶貝。

  時間差不多,張丹萍自然不會留下吃晚飯,她跟夏明雙告辭離去。

  張丹萍走後,夏明雙就開始尋思做點什麼勾搭陳小亮吃飯。

  一個孩子不愛吃飯,整天只吃點心甜食也不行,還是要吃點正經的飯。

  隊裡有今年新下來的大黃米,也就是糜子,一般分為硬糜子和軟糜子。當地人主食是小麥、玉米和紅薯,佐以小米等,糜子一般都是取穗苗扎炕笤帚,硬糜子脫粒可以磨麵做黃米饃饃、發糕等發酵類麵食,軟糜子可以做年糕、熬粥、包元宵等。

  不過夏明雙發現把小米磨粉,摻上一點小麥粉,發出來的饃也挺好吃。

  其實還是那句話,磨粉的時候儘量細一些,不剌嗓子,做的時候儘量去除一些雜亂口感,那沒有不好吃的。

  她去生產隊支取一些黏黃米,到時候在口糧總數裡扣掉即可。

  其他社員都不愛要雜糧,生怕不好吃吃不飽,寧願要玉米紅薯這些。

  夏明雙拿到黃黏米以後先泡一下清洗乾淨,等晾大半干再自己用家裡小石磨磨成麵粉。她要求高,要推數遍才能磨得非常細膩,自然格外累。

  結果她自己磨了半天,累的腰酸背痛,最後還是晌午大壯和二壯給她幫忙,終於把黃米粉磨好。

  二壯擦擦汗,「娘,這年糕好吃,麵粉難磨啊。」

  夏明雙笑道:「就是這個道理,農民呀是最苦的。若是有推磨的機器,不用人動手就好了。」

  這時候麵粉廠自然是有電動磨的,鄉下可沒,大家都是用碾子或者石磨的。

  好不容易磨了一次黃米粉,夏明雙不想浪費,得好好利用一下。

  她決定做一些紅棗豆沙年糕,這是不發酵的,蒸出來糯糯黏黏的,跟糯米有點像,口感和味道略有區別,又甜又糯很好吃。

  反正她也不下地,這些天待在家裡專門做吃的,也不怕麻煩,又給孩子們蒸了一鍋粘豆包。

  粘豆包做法還有點不一樣,它是用黃米麵加玉米面一起和面,然後發酵微酸,再來包豆餡兒。它是直接把紅豆和芸豆煮了和皮一起加糖攢成餡子,而不是只取豆沙,就和當地人過年包豆包一樣。不過村里人缺紅豆,豆包餡兒里會加煮熟的地瓜干,口感不太好。

  粘豆包蒸熟以後,色澤金黃,入口細潤綿滑,帶有自然甜味,特別好吃,大人孩子都愛不釋口。

  夏明雙這幾天一直忙,吃飯都沒工夫坐下好好吃。

  看夏明雙在那裡忙活,二壯突然來了一句:「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吶。」

  娘整天給人忙活做雞蛋糕、做這個那個,卻不是自己吃的。

  哎,有點傷感呢。

  大壯聽得沒感覺,他對文學沒啥興趣,更不是傷春悲秋的敏感細緻人兒。

  苗苗雖然學習不錯,可她也只是接觸課堂知識,老師不教的基本都不會。

  二壯卻為人活泛,跟老師關係不錯,還和大隊一些知青也認識,有時候也會扎堆聊天。

  知青點那裡有幾個大城市下放來改造的,原本人還多,據說有幹部、大學教授、文藝工作者、老軍人、搞研究的,68,69年的時候陸續平反回去工作崗位,只有幾個問題嚴重或者沒關係平反的還在鄉下。

  現在估計就剩下倆老幹部,還有倆文藝工作者,其中一個唱戲的,一個寫書的。

  二壯是個小滑頭,沒有他不認識的人,沒有他不敢湊的熱鬧,所以那幾個人他都認識。

  他們也要下地勞動,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卻吃不飽,難免就要說幾句抒發情感的話,什麼賣炭翁、養蠶人等等,都被二壯聽在耳朵里。

  夏明雙倒是聽得一怔,這孩子倒是敏感啊。

  她笑了笑,「這是啥意思?二壯給我們講講。」

  二壯就把大體意思給講一下,「反正就是說種地的吃不飽,養蠶的沒衣服穿。」

  夏明雙不想孩子們被種下偏激的種子,就想趁機引導一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