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 第297章:出來吧,孫子兵法……(求訂閱)

第297章:出來吧,孫子兵法……(求訂閱)

2024-05-04 02:55:16 作者: 天下第一白

  不過,雖然吳王任命孫武為大將,並且還佩服孫武寫的兵法十三篇。

  但吳王卻還是有一些擔心孫武。

  

  畢竟孫武雖然出身齊國的貴族,但卻沒有太多的實戰經驗。

  於是吳王就準備考驗一下孫武。

  並且,還搞了一個難度大的,挑選了160名宮女給孫武指揮。

  另外,還讓自己兩位愛妾擔當了兩個小組的組長。

  但儘管如此,孫武還是按著他的兵法,開始操練160名宮女。

  可惜。

  這一些宮女原本就是女子,從來沒有打過仗。

  不只如此。

  還有擔當兩組小組長的吳王愛妾更是全然不管孫武,在孫武連續發動了號令之後,這兩人仍是在操作場上沒有任何反應,甚至,還開始嬉笑玩鬧起來。

  孫武見此情況,大怒,就要殺掉吳王的兩位妃子。

  吳王見孫武動了真格,便向孫武求情。

  孫武卻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帶兵打仗一定要有嚴格像鐵一樣的紀律,如果這樣都保證不了,那根本打不了勝仗。

  最終。

  孫武還是按著軍規,將吳王的兩位妃子給殺了。

  其他一眾宮女見孫武如此,一下子便嚇住了,等孫武再次進行操練,每一位宮女都按著孫武的要求,一時井然有序。

  當然。

  這只是吳王對於孫武的考驗。

  好戲還在後頭。

  「當時楚國是大國,楚國對於吳國的威脅非常大。但吳國又沒有這麼大的實力將楚國打敗,於是,孫武就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一邊說,陳凡一邊在黑板上寫下了孫武的兵法精要。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思也很簡單。

  哪怕就是百戰百勝,其實也不是最厲害的用兵策略。

  最為厲害的用兵策略,那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哪怕就是不出一兵一卒,也能讓對手屈服。所以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上層的策略就是用自己的計謀讓對手屈服,其次就是用外交手段戰勝對手,再次就是直接出兵了。最下乘的作法,那就是攻城。

  至於攻城為什麼是最下乘。

  那是因為攻城戰一向死傷非常大,往往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甚至。

  有的時候攻城戰自己的死傷還比之守城方要多得多。

  這自然是最下乘的用兵之法。

  「我去,這思想戰略好高明。」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厲害。」

  「說得太對了,哪怕就是百戰百勝也不是最厲害的用兵之策。因為哪怕百戰百勝了,其實自己也會遭受到很大的損傷。打得越多,自己受損也越多。到最後,反倒因為自己受損嚴重,也會跟著失敗。」

  對於孫武,此前眾人以為他只是一位春秋時的大將。

  可是。

  當陳凡將孫武的用兵之策說出來時,孫武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上了起來。

  他已不再是普通的大將,他已經變成了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軍。

  如果用百家爭鳴來形容的話,孫武就是百家裡的兵家之首。

  可能這時有人問了。

  為什麼稱孫武是兵家之首,或者是兵家之祖呢?

  難道在孫武之前,他就沒有兵家嗎?

  並不是。

  在孫武之前同樣有兵法,同樣也有兵家。

  著名的姜子牙,他就是一位很牛逼的兵家。

  但春秋時期的兵家他們的理念還處於比較理想這一個階段。

  比如春秋時期大家打仗,一般是征服對方,他們的目的只是想稱霸,並不想滅國。

  可在孫武之後。

  受孫武的影響,春秋末期以及到戰國,孫武的戰略思想已經完全左右了當時整個的時期。

  正如他在兵法中所說的,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意思就是說。

  用兵之法,就是詭詐。因此,我們應該有能力而裝作沒有能力。實際上想打你,而又裝作不能打你。

  吳王覺得孫武的策略非常高明,並採納了孫武的計策。

  孫武先是離間了楚國的附屬國桐國,讓其背叛了楚國。然後又裝作自己沒啥實力,不敢攻打楚國的樣子,讓楚軍放下了戒備。而在同年的十月,吳軍就在孫武的帶領之下,在豫章擊敗了楚軍。

  ……

  「聽得熱血沸騰。」

  「兵家之祖,果然名不凡響。」

  「這樣的兵法,不說在春秋時期,就算是對於現代的我們,也是非常有指導作用。」

  是的。

  孫子兵法可不僅僅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指導思想。

  後世任何一個朝代,在帶兵打仗的時候,最具有參考價值的,那就是孫武的孫子兵法。

  三國時期,曹操最為佩服的就是孫子兵法。

  甚至,他還結合自己的經驗,給孫子兵法做了註解。

  「但這只是開始。楚國的實力仍很強,吳國只是稍稍打敗了楚軍。但要完全打敗楚軍,暫時的吳國是沒有這個能力的。於是孫武再次向吳王獻策,現在的吳國應該休養生息,積累力量。另一邊,孫武還獻策。除了自己這一邊積累力量之時,還應該用疲楚之策。」

  「陳凡老師,什麼是疲楚之策,不會是像鄭國渠一樣的吧?」

  有一位學生舉手說道。

  這一問,大家卻是笑了起來。

  當時的鄭國渠也是屬於疲秦之策,按原意,韓國因為懼怕秦國,於是就想讓秦國將整個國家的實力放到修建水利方面上。結果,這疲秦之策沒達到,反而鄭國渠在修建之後,還大幅度的增加了秦國的實力。

  此時陳凡再次說到疲楚之策,眾人不由得就想到了鄭國渠。

  只是陳凡卻笑道:「孫武做為兵家之祖,他怎麼可能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孫武的疲楚之策,那就是在楚國邊境時不時派一些小股部隊向楚國發動進攻。但這個進攻並不長,打一下就走。如果楚國不管,那就繼續打。如果楚軍派大部分前來,那就跑。」

  這樣的戰略思想也在後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比如前世著名的游擊戰。

  「就這樣,通過6年的時間,吳國一方面積累了實力,另一方面也讓楚國不時因為要防備吳國的入侵,內部消耗也非常大。」

  這個時候,又有一位學子提問了:「陳凡老師,我有一個問題。」

  「請說。」

  「孫武的疲楚之策雖好,但吳國就不怕楚國派大軍攻打吳國,將他們消滅掉嗎?畢竟按當時的國力,楚國的實力還是比之吳國強的。」

  對於此。

  陳凡也是點點頭。

  看來高校的學子思考問題還是比較透徹的。

  陳凡說道:「這得從幾個方面來分析。當時楚國雖然強大,但也不僅僅只有吳國一個對手。比如在楚國北邊的晉國,楚國就一直得提防。當然,還有西邊的秦國。雖然秦國後來與楚國結盟了,但到了春秋末期,一眾國家的結盟都是利益所然。因為利益,他們可以很快結盟。因為利益,他們的結盟又可以很快就分散。」

  「這是其一。其二,吳國有長江天險,他們的水兵非常厲害。如果要進攻吳國的話,那麼就要面對吳國的水軍。而當時水軍的實力,幾乎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抗橫吳國。所以,楚國就算是想滅掉吳國,但也因為地型條件以及水軍的不足,並不能夠對吳國造成太大的傷害。反而,如果楚國舉大軍攻打吳國,還會給秦國,晉國,甚至是齊國……等一眾大國機會。」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

  所以吳國可以派一眾部隊對楚國進行騷擾,但楚國卻沒辦法對吳國的騷擾作出太多的抵檔。

  當然吳國能攻打楚國,也是因為自己周圍沒有太多強大的國家。

  吳國東邊靠海。

  南邊其他一些國家還不成氣侯。

  北邊雖然有東方大國的齊國,但齊國與吳國隔著好幾十個小國。

  所以中原這個地方,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但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又是最危險的地方。

  你越是在中心位置,你越容易挨打。

  反倒是你在邊邊角落裡,一來其他大國還打不倒你,二來還可以積累力量慢慢對其他周邊國家出兵。

  這就像下圍棋。

  一般圍棋的下法都是從邊角開始競爭。

  要是一來就下最中間的天元。

  要麼是個二逼,要麼就是你的水平已經完全超過了對手。

  「原來如此。」

  解釋了這一點,大家對於春秋時期各個國家的背景就有了大致的了解。

  ……

  「六年之後,孫武終於等來了機會。孫武指軍3萬大軍,以及聯合其他幾個小國,進攻楚國。而楚國,便派了20萬部隊準備與吳軍交戰。」

  這場戰役,又叫做柏舉之戰。

  「3萬人對20萬人,這個,這個,吳國打得贏?」

  「不知道,不過,這3萬對20萬,這怎麼打?」

  「這比赤壁之戰的難度還要高啊。」

  赤壁之戰曹操雖然號稱80萬大軍,但其實也只有20多萬。

  而孫劉聯手,也有五六萬。

  可現在,吳國竟然只有3萬人。

  不少人搖搖頭。

  按他們的想法來說,這樣的戰役絕對贏不了。

  畢竟。

  古代不比現代。

  在冷兵器時代,一人能打贏兩人就已經很不錯了,現在3萬人對20萬人,那得1人得Pk7人?

  這還怎麼打?

  「可能大家一定會問,3萬對20萬,能打贏嗎?」

  陳凡笑著說道:「大家不用著急,我慢慢講給大家聽。」

  「孫武做為兵家之祖,他除了祖上是兵法世家之外,他對於兵法也有很深的研究。甚至,他的研究是完全突破前人基礎上的。比如前人打仗,打仗之前,一眾大將,謀士,大臣會計算敵我雙方軍力水平。如果水平相差過大,他們便不建議打仗。當然,孫武也認為這是對的。但是,有的時候打仗不可能什麼時候你的兵力都比別人強。在沒有比別人強的時候,那應該怎麼辦,那就應該選擇其他的辦法。」

  「孫武做出的第一條策略,那就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因為吳國水師很厲害,所以楚國當時就認為,吳國應該會派他們的水師沿淮水或者是漢水這兩條河流前來。可是,孫武卻在行軍途中改變了策略,讓部隊放棄水路,直接走陸路。這樣的策略一出,直接就打了楚軍一個措手不及。」

  「原本楚軍還派了不少部隊準備在兩條河流那裡夾擊吳國,可沒想到,吳國的大部隊竟然沒有前來。等他們知道消息的時候,孫武已經派了一支由3500人組成的精兵直達漢水,深入楚國腹地。吳國的突然襲擊,讓楚國始料未及。不過,楚國到底還是實力很強。面對著吳國的進攻,他們還是組織了防禦部隊。」

  「並且,楚國認為,吳國進攻楚國也有弱點,那就是戰線拉得太長,他們不可能消耗的起。事實上,孫武也認識到吳國這一邊的缺點。所以,他在帶領吳軍的時候,採取了【因糧於敵】的策略。也就是每打到一處地方,就吃掉與消耗掉附近楚國的糧草。換用現代我們的說法,那就是以戰養戰。」

  這般幾個操作一出,一眾學子,以及直播間內的觀眾已經沸騰起來。

  「2000多年前的先輩,竟然有了這麼牛叉的軍事策略。」

  「嗯,佩服的五體投地,難怪是兵家之祖。」

  「各位,大家注意到沒有,孫武在這裡面還發明了閃電戰。」

  「哪裡?」

  「你看,孫武派了一支由3500人的部隊突擊楚國腹地,這就是閃電戰的雛形。通過這隻部隊,只要吳國撕開了楚國一道口子,那麼整個吳軍就可以利用這道口子擴大戰果。」

  「妹喲,原來這裡還有一手。」

  眾人這會兒已經對於孫武佩服的五體投地。

  「此外,這還不只。孫武的戰略思想還與春秋時期各個國家不一樣,春秋時期各個國家之間的戰鬥,基本上是一次定勝負。也就是大軍集結之後,兩方開始進攻。進攻之後,哪方勝,哪方敗,也就知道了。可是,孫武認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整個戰役遠遠不只是一場戰爭就能決定的,所以他又開始發揮了此前對於楚國的疲楚戰略。在碰到楚軍時,能打就打,打不贏就跑。或者,哪怕有的時候打得贏,也裝作逃跑打不贏。楚軍沒能預料到吳軍的策略,便採取主動進攻,甚至是乘勝追擊。結果,在他們追上去後,就中了孫武所設計的埋伏,一時大敗楚軍。」

  整個戰鬥的場面越來越燃。

  眾人也聽得越來越激動。

  其實他們之前對於吳國是沒有太大興趣的。

  他們對於齊國,對於楚國,對於秦國……這一些大國是比較感興趣的。

  畢竟不管是吳國,還是越國,在很多人眼裡,他們都是小國。

  哪怕有一段時間確實很強大,但他們的強大也不怎麼樣。

  特別是吳國國王最後還被勾踐滅了,大家對於吳國就更不感興趣了。

  他們覺得吳國國王也就那樣,沒有太大的志向,打敗了越國還給他留有機會,最終讓吳國滅亡。

  此外。

  此前陳凡講越國的時候,也講過吳國夫差令忠臣伍子婿自殺,這更讓大家對於吳國滿滿的痛恨。

  可縱然如此。

  當聽到孫武帶著吳國大軍不斷打敗楚國時,眾人已經被孫武給完全征服了。

  這不僅是孫武帶兵打仗厲害。

  更為厲害的,是他的軍事思想。

  看看現在。

  這才打了幾仗,但關於孫武的一系列軍事思想便不自然的流了出來。

  【兵貴神速。】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次攻城。】

  可惜的是。

  吳國畢竟只是稍稍牛逼了一點,孫武也無法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這種最高境界。

  但縱然如此。

  孫武帶著3萬部隊,以弱勝強,打敗楚軍的氣勢卻是讓所有人都無比之喝彩。

  「最終,在孫武的指揮之下,吳國五戰五勝,直接攻進了楚國的都城。面對著如此情況,楚王逃離了楚國都城。楚國百姓聽到楚王竟然逃路了,一時整個國家以及軍心都受到了動搖。為此,吳國也在楚國都城,占據了長達1年之久。」

  縱觀孫武一生,他其實並沒有經歷太多的戰役。

  有記錄的,那就是這一場以3萬人對戰楚國20萬人的柏舉之戰。

  只是雖然如此。

  這一場戰爭不只改變了整個春秋時期大國的局面,還對於後世的戰國群雄亦有無比之大的影響。

  不過。

  這還沒有結束。

  陳凡繼續說道:「當吳軍攻破楚國都城之後,孫武建議吳王立即退兵。並說道,吳國久攻楚地,對於吳國也是巨大的消耗,如果長久呆在楚地,對於吳國來說有著巨大的危害。其二,孫武認為,吳國雖然攻占了楚國的都城,但楚國地域很大,他們並沒有完全被打敗,他們仍可以捲土重來。而且楚地人才太多了,一但楚國反撲,吳國未必能防禦得下。其三,那就是吳國舉兵攻占楚國都城,這也讓吳國本土變得空虛。一但吳國國內出現了問題,那對於吳國來說就是雙重打擊。」

  「但可惜,吳王並沒有聽孫武的建議。此時的他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面對著這巨大的成功,吳王放任士兵們對於楚國燒殺搶掠,這也使得楚國百姓對於吳國更為痛恨,果然,一年不到,吳王的弟弟夫概就跑到吳國自立為王。楚國又向秦國求救,秦國派大軍攻打吳王。內憂外患之下,吳王只好帶領大軍回到國內平息了夫概的叛亂。」

  「陳凡老師,那孫武后來呢?」

  「後來啊。」

  陳凡嘆了口氣:「孫武見吳王變得驕縱自大,對於吳王已經失去了信心。事實上,孫武本來就是一個討厭戰爭的人。他研究兵法,那就是想以戰止戰。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孫武的武,止戈為武。可是,吳王雖然能當一時豪傑,但卻不能雄霸天下。對於吳國心灰意冷的孫武選擇了隱居山林,而在孫武隱居的時候,他便將自己這些年總結的兵法經驗,寫出了一部兵家巨作。這部作品的名字,就叫做《孫子兵法》……」

  又因為這部兵法實在是太過於霸道,無恥,奸詐,小人……

  所以人們又稱孫武為孫子。


關閉